土地承包了,按说村干部该松口气了,可村党支部书记梁瑞富却深知,村民干点事儿比较难,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单靠个体力量是很难解决的。作为村党支部,不能认为把土地包给老百姓就万事大吉了,更不能当甩手掌柜。鼓励群众承包菜地将村民引上致富路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让他们增产增收尽快富裕起来,必须及时有效地为村民提供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根据这个思路,针对村民在生产中的实际需要,他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服务:
针对菜田轮灌期过长,村民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他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灌溉条件。先后投资23万元打机井六眼,更换动力线2800米,使菜田轮灌期缩短为三天。组建了服务队,抽出六名专业人员具体负责修渠、浇地、水电设施养护,仅这六人的工资和水电设施维修费,集体每年就要支出近8万元。
1993年,有的村民由于不懂种菜技术,错把小麦灭草剂喷在葱地里,造成3.5亩大葱绝收,直接损失近万元。在村里像这样因不懂技术造成损失的事屡有发生。梁瑞富认识到,农民要致富,不懂技术不行,要让菜农学科技、用科技,以科技兴农。他充分发挥本村农民夜校的作用,不定期举办蔬菜种植技术讲座。仅一年时间,先后就优良品种、种植技术、蔬菜的质量标准等问题,请专家和本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讲了十几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集体投资改善了办学条件,修建了教室,添置了桌椅、录像机等教学设施。建起了图书室,购置了大批关于蔬菜种植的科技书供菜农借阅,还积极组织菜农参加镇里举办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对于那些不懂种菜技术或技术较差的农户,村里专门派技术员进行传帮带。丁各庄村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由该院负责蔬菜种籽、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菜农再也不必为不懂技术而担心造成损失了。他们学会了科学种菜,传统的“三辣”品种发生了显著变化,“低矮辣”的“羊角葱”变成了“高壮甜”的“高脚白”,“心里美”变成了“满堂红”,把原来在市场滞销的蔬菜品种改良为在市场上十分紧俏的抢手货。
由于近年来供求关系的变化,蔬菜价格下跌,菜农增收减缓,卖菜难成了菜农的“心病”。梁瑞富感到,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少农民只知生产,不懂销售,只知生产什么卖什么,对市场行情知之甚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增强菜农的市场意识,梁瑞富一方面号召菜农研究市场,另一方面从村里抽调两名内行,专门调查研究市场行情,及时向菜农反馈市场信息,力争做到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挣钱种什么,改过去被动等市场为主动找市场,并促其形成一定规模,从而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