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龙袍是中国隋代之后皇帝、皇太子、亲王、郡王,朝鲜国王、王世子、大韩帝国皇帝、皇太子、亲王,越南皇帝、皇太子,琉球国王所穿,绣着龙形图案之圆领袍,穿时配翼善冠。皇帝所穿的又称衮服、衮衣、龙袍、黄袍、吉服,与冕服合称衮冕。
衮服最早不是黄色的。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
清代皇帝穿的龙袍,以明黄色为主,领、袖用石青色金缘镶绲。龙袍上绣有九条龙,其中有一条龙是绣在衣襟里面,《清通志·器服略》谓:“皇帝龙袍,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二》亦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北宋戏曲有《打龙袍》。
在京剧中,戏衣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五爪龙只能用在象征皇家的黄色龙袍上。 衮龙袍,就是明代皇帝、太子、亲王、世子及郡王等所穿的圆领常服袍,胸背两肩一般有团龙补子,定陵出土有皇帝的带十二章的圆领袍,有原签文字题作“衮服”,曾引发很多考证,现在看来,此“衮服”实际上是从“衮龙袍”而来,与皇帝冕服中的衮服意义是有区别的。衮龙袍一词极少被服饰史研究者提到,但通过查找各种史料,这应该是明代帝王常服圆领的比较标准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