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斜隔

阴道斜隔

别称 阴道斜隔综合征
常见发病部位 生殖道
目录导航

病因

胚胎时期,女性生殖道的前身——米勒管属于左右对称的双侧性管道,以后通过中线融合,中隔吸收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在中线上形成单一的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而仍保持左右各一的输卵管。这一过程大约从胚胎5周起,直至16周完成。在此期间,如果由于致畸因素的影响,妨碍上述过程的进展,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双子宫双宫颈及

阴道畸形的发生。  

发病机制

阴道斜隔的非对称性畸形的发生目前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米勒管与中肾管的发生密切联系。米勒管的发育有赖于中肾管的发育,中肾管发育受阻,米勒管的发育也会异常,从而形成肾脏、输尿管和阴道发育的一系列非对称畸形。阴道斜隔的病变分为以下3种类型:

1、Ⅰ型 无孔型斜隔,斜隔上没有孔(图1)。

2、Ⅱ型 有孔型斜隔,斜隔上有一个小孔,往往会有隔后腔的引流不畅(图2)。

3、Ⅲ型 无孔斜隔合并宫颈瘘管,两侧宫颈之间或隔后腔与对侧宫颈之间有瘘管形成,也会有引流不畅(图3)。

发病机会以Ⅱ型为最高,占50%左右。

病状体征

症状

发病年龄属于青少年。从初潮至主要临床症状出现平均时间为1.7年。以Ⅰ型就诊时间较早。大多数未婚育。痛经是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严重的胀、坠、憋的痛经。此外还会有阴道流脓等感染的症状。

体征 

阴道斜隔阴道斜隔一般患者多为处女,罕行阴道检查。一般如行阴道检查可见一侧阴道有小孔,可有脓液流出,可扪及阴道壁肿物,这类肿物一般位置较低,不同于常见的盆腔肿物,固定在一侧阴道壁和穹隆上。

诊断要点在于对本病的认识,如果对阴道斜隔综合征没有一个概念,则术前诊断几乎不可能。诊断的难点在于症状上的矛盾,这类畸形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但因为有一侧正常的子宫及阴道,会有正常的月经周期,从而掩蔽了梗阻的存在。1985年以前文献报道的病例误诊率很高,大约80%误诊而行开腹探查手术。如果对此病有充分的认识,诊断并不困难。加之近年来B超检查的精细准确,可提示双子宫双宫颈及一侧子宫颈的扩张积血,并提示同侧肾脏的缺如。这些对于确诊非常重要。

检查化验

阴道分泌物检查、CA125检查。

1、B超检查 可提示双子宫及一侧的子宫积血宫颈扩张,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并可同时提示一侧肾脏的缺如。

2、碘油造影 Ⅰ型造影见单角子宫及单输卵管畸形,Ⅱ型造影可见相同的单角子宫及单侧输卵管,但如从斜隔孔可见隔后腔,一般隔后子宫很难显影。Ⅲ型从宫颈可显影同侧子宫及与之相连的对侧隔后腔。

3、腹腔镜检查 发现双子宫畸形。

4、泌尿系影像检查 发现一侧肾脏及输尿管的缺如。

鉴别诊断

主要是和阴道壁囊肿穿孔感染及盆腔肿物相鉴别。流脓的阴道壁囊肿和Ⅱ型斜隔局部症状相同,但通过B超检查泌尿系肾脏情况不难鉴别。卵巢肿物也会嵌顿在盆腔底部,但不同与斜隔引起的肿物那样和阴道壁连成一体并可造成阴道移位变形。

并发症

盆腔感染 

常见Ⅱ型、Ⅲ型患者,因隔后腔内长期积脓,当抵抗力下降时会引起急性炎症,盆腔脓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见于Ⅰ型患者,经血倒流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防保健

孕妇应注意避免致畸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有文献报道经腹切除一侧子宫,虽可缓解症状但手术创伤大并牺牲了一侧有功能的正常子宫,目前已不采用。经阴道斜隔切开引流是最理想的手术治疗。

预后

阴道斜隔阴道斜隔经过阴道斜隔切开,如没有感染,手术症状迅速消失,近期效果一般良好。但重要的是远期效果。

1、局部情况 

症状缓解很快,斜隔后子宫颈都能暴露,少有再次粘连、狭窄及闭锁。

2、生育情况 

斜隔一侧的子宫有正常生育能力,保留这一侧的子宫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