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属

榆属

目录导航

产地分布

该属约40余种,分布于北半球 ,主产北温带, 向南 可分 布到 喜马拉雅 山、 缅甸、老挝、越南及墨西哥 。 我 国 产2 1 种 4 变种及 5 个 栽培 变 种 , 其 中1 6 种2 变种为特有种 , 分布 遍及 全国 , 以 长江流域 以北较多 。 另 引人栽培 3 种。主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至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也有。是上海的乡土树种。

形态特征

榆树榆树(5)乔木,稀灌木;树皮不规则纵裂,粗糙,稀裂成块片或薄片脱落;小枝无刺,有时(常在幼树及萌发枝上)具对生扁平的木栓翅,或具周围膨大而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顶芽早死,枝端萎缩成小距状残存,其下的腋芽代替顶芽,芽鳞覆瓦状,无毛或有毛。

叶互生,二列,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羽状脉直或上部分叉,脉端伸入锯齿,上面中脉常凹陷,侧脉微凹或平,下面叶脉隆起,基部多少偏斜,稀近对称,有柄;托叶膜质,早落。花两性,春季先叶开放,稀秋季或冬季开放,常自花芽抽出,在去年生枝(稀当年生枝)的叶腋排成簇状聚伞花序、短聚伞花序、总状聚伞花序或呈簇生状,或花自混合芽抽出,散生(稀簇生)于新枝基部或近基部的苞片(稀叶)的腋部;花被钟形,稀较长而下部渐窄成管状,或花被上部杯状,下部急缩成管状,4-9浅裂或裂至杯状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裂片等大或不等大,膜质,先端常丝裂,宿存,稀裂片脱落或残存;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花丝细直,扁平,多少外伸,花药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近心脏形,中下部着生,外向,2室,纵裂;子房扁平,无柄或有柄,无毛或被毛,1室(稀2室),花柱极短,稀较长而2裂,柱头2, 条形,柱头面被毛,胚珠横生;花梗较花被为短或近等长,稀长达二至数倍,被毛,稀无毛,基部有1枚膜质小苞片,花梗与花被之间有关节;花后数周果即成熟。

果为扁平的翅果,圆形、倒卵形、矩圆形或椭圆形,稀梭形,两面及边缘无毛或有毛,或仅果核部分有毛,或两面有疏毛而边缘密生睫毛,或仅边缘有睫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至上部,果翅膜质,稀稍厚,常较果核部分为宽或近等宽,稀较窄,顶端具宿存的柱头及缺口,缺裂(柱头)先端喙状,内缘(柱头面)被毛,稀花柱明显,2裂,柱头细长,基部无子房柄,或具或短或长的子房柄;种子扁或微凸,种皮薄,无胚乳,胚直立,子叶扁平或微凸。[1]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幼时光滑,老干则呈圆片状剥落。冬芽先端不紧贴小枝。叶小、质厚而硬,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有单锯齿,叶面光滑而有光泽,叶背淡青绿色。花期8-9月,簇生于叶腋。翅果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凹陷,较小,果核位于果翅中间,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榆属植物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能耐-20℃的短期低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耐干旱瘠薄。在酸性、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山坡、平原及溪边均能生长,生长速度中等,寿命较长。深根性、萌芽力强。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及烟尘的抗性较强。

繁殖培育

榆树是一种温带植物,生命力强,较为耐寒,适合于肥沃的沙壤土上生长,生长速度快。榆树为中国北方重要绿化树木,亦常见于民居村落前后。亦可培植成盆景。

榆树花期约在3月-7月上旬,果熟期在4月-10月上旬。

榆树成熟果实可随采随播,亦可使用播种法或插枝法等人工繁殖方法栽种。

嫁接繁殖:

嫁接是榆树良种繁育的最佳方法。在通辽地区,榆树嫁接最适合的方式是带木质部芽接,该方法具有省接穗、速度快、成活率高、伤口愈合好、嫁接时间长、便于大量繁殖等优点,特别适宜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

(1)削取接芽。从接穗芽的上方1~1.5厘米处向下斜削一刀,深达木质部,然后再从接穗芽的下方1厘米处向上斜推到第一刀底部,削到对接口处,取下带木质部的芽片。芽片要求长一些,以便增加与砧木切口的接触积,宽度视砧木及接穗粗细而定。

(2)削切砧木接口。用同样的方法,在砧木选好的嫁接部位I二削取一个与接芽基本相同或稍长的切口。接穗与砧木的粗细相近时,尽量使芽片和砧木的切口大小相近。

(3)砧穗对接。将芽片贴在砧木切口上,使接芽和砧木紧密结合,形成层一定要对齐、对准。

(4)绑缚。对接后,立即将砧穗接合部用塑料条绑严扎紧,将芽眼露在外边,在接芽上方绕2圈、芽F方缠3圈即可。

用途

各种榆树的木材坚重,硬度适中,力学强度较高,纹理直或斜,结构略粗,有光泽,具花纹,具有韧性强,弯挠性能良好,耐磨损等优点,为上等用材。榆实可食,翅果含油率为20%-40%,以癸酸为主要成分(约占40%-70%),次为辛酸、月桂酸、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1]

木材

榆树木材有连续相扣的木纹,品质坚直,可供建房、制家具及农具使用。在西方,榆木亦用来制作棺材。

园林用途

榆属植物是新疆干旱区最为适宜栽植的绿化树种,是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中的骨干树种。榔榆新叶嫩绿可人,树皮斑驳可观,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枝叶细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庭园种孤植、丛植,与亭榭、山石配植都很合适。栽作庭荫树、行道树或制作成盆景均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因抗性较强,还可选作厂矿区绿化树种。

食用价值

榆树的嫩果和幼叶可以食用或作饲料。有文献记载,在19世纪中期挪威大饥荒时,挪威农民以水煮熟榆树树干来充饥。

其他用途

坚韧的榆树皮可以制成绳索。

榆树也是抗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及氯气的树种。其内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种淄醇及韖质、树胶及脂肪油。

在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榆木被制成水管,榆木水管在长期湿润的情况下亦不会腐化。

迁播史

自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榆树在欧洲和北美洲被广泛种植,作为街道装饰树种。由于榆树树干高,树冠伸展阔,可以形成一列“榆树隧道”的感觉。

在欧洲,无毛榆 (Wych Elm,即U. glabra)和欧洲光叶榆 (Smooth-leaved Elm,即U. minor)都是这些被广植的品种,其中无毛榆常见于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地区、英国北部,而滑叶榆则常见于较南的地区。而因该两种榆树品种自然杂交而生的荷兰榆树 (Dutch Elm,即U. × hollandica)亦常见于欧洲。

北美洲常见的榆树品种称为美洲榆树 (American Elm,即U. americana),拥有生长速度快,对不同气候和土壤适应力强,坚直的树干能经受强风吹袭,及树型瓶状不用时常修剪的优点,故成为街道装饰树种的首选。现存生长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公园西北角的“吊人榆”(Hangman's Elm),是一棵估计约在1679年开始生长的古老英格兰榆树(English Elm)。

自1850年至1920年间,最知名的榆树品种为苏格兰榆树 (Camperdown Elm,即U. Camperdownii),为一种经培育变种而来的“变种无毛榆”嫁接到纯种无毛榆的树干而成,其树型被改造成类似喷泉状,在当时的大花园里都采用这种榆树品种作装饰树种。

在20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发澳大利亚,他们带了大量英格兰榆(English Elm,即U. minor var. vulgaris)的树苗到那里种植,这些“外来”品种在澳大利亚落地生根,并由于地缘关系,避过了曾经在欧洲发生的荷兰榆树病。现在墨尔本的街道仍能发现英格兰榆树巍然屹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