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齿象

铲齿象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铲齿象铲齿象(5)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都发现了铲齿象类的化石。根据它们之间形态的差异,科学家又把它们分成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铲齿象三大类。板齿象的铲板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而铲齿象的铲板长而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在中国宁夏的同心县发现了世界第一具完整的板齿象骨架化石。铲齿象铲齿象

牙齿磨损图案表明,它利用其下面的暴牙剥去树皮,并可能使用了尖锐的门牙形成“铲”的边缘,就像一个现代的镰刀,抓住树枝并用下齿将其从树上切断。

生活习性

铲齿象铲齿象(8)最新的铲齿象研究显示铲齿象的外貌和习性可能并不像外貌原来想像的那样。铲齿象可能长有和今天象一样的狭长鼻子,并不一定是侧扁的。这样铲齿象可能以下颌和鼻子配合拉扯植物进食,而不是靠下颌铲取水生植物。这样就能解释铲齿象为什么可以在当时比较干旱的西北地区生活。铲齿象以前被认为生活在草原的沼泽地区,用其牙齿铲水生植被和半水生植被。[1]

铲齿象铲齿象(2)铲齿象很可能在中新世时游荡于亚洲、非洲和北美。它们只是嵌齿象科大家族的一个属类,这个大家族的成员普遍具有改进的、不同风格的下门牙。铲齿象属独有15个种类。密歇根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威廉·桑德斯表示,铲齿象达到了“下门牙发展阶段的顶点。”铲齿象极为平坦的下门牙表明,“它们选择了特定范围的植物作为食物”,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同一个地区往往有三至五个甚至更多属类的长鼻目动物共同生活并争夺食物。”[1]

铲齿象铲齿象(4)著名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在1932年的一篇论文和四年后的著作《长鼻目》中提出,铲齿象就像一个水中的清道夫。在书中,奥斯本还引述了同时代另一位生物学家阿列克谢·波瑞斯科(Alexei Borissiak)的观点。阿列克谢认为,铲齿象的“没有象鼻”,但它能够在水中“用它强健的上颌攫取食物。”阿列克谢推断,铲齿象的鼻口看起来有点像河马,虽然更加长一些。[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