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 北点地梅
【蒙药名】 达邻一套布其( 《四部医典》 )
【别名】 雪山点地梅、鸦日木汤
【学名】 Androsace septentrionaIis L. [报春花科] 【生境】生于草甸草原、沟 草甸、山地草甸、林缘及水边草甸。
【分布】 兴安北部、岭西、科尔沁、阴山、阴南丘陵、贺兰山、龙首山。我国东北、西北及西藏:蒙古、朝鲜、苏联、欧洲及北美也有。
【产地产量】 呼伦贝尔盟、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以呼伦贝尔盟、阿拉善盟产量较多。
【入药部分】 全草入药。
【采集加工】春、夏季采收,洗净泥土,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辛,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蒙药味苦,性寒。清热,燥“希日乌素”,治伤,消肿,生津。
【主治】中药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偏正头痛,跌扑损伤
蒙药治跌扑损伤,骨蒸痨热,关节疼痛,病后体虚。
【用量用法】中药9一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
蒙药多入丸散剂。
一年生草本。主根细长,支根较少。叶全部基生,呈莲座状,倒披针形或狭菱形,长0.3—4厘米,宽l—8毫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渐狭,无柄或下延宽翅状柄,通常中部以上叶缘具稀疏锯齿或近全缘,上面及边缘被短毛和分叉毛,下面近无毛。花葶直立,高3—30厘米,花葶和花梗都被分叉毛和短腺毛;伞形花序具多数花,苞片条状披针形,长2—3毫米;花梗细,长1.5—6.7厘米;萼钟状,5浅裂,中脉隆起,花冠白色,坛状,5裂,径3—3.5毫米,花冠筒短于花萼,长约1.5毫米,喉部紧缩;雄蕊5,着生在花冠筒上部,与花冠裂片对生,花丝极短;子房倒圆,锥形。蒴果倒卵状球形,顶端5瓣裂;种子多面体形,棕褐色,种皮具蜂窝状凹眼。花期6月,果期7月。
从全草中分出十一种三萜甙类,分别为:Androseptosides A、B、C、D、E、F、G、H、I、K和L。其中Androseptosides E、F、G和H含量较高,Androseptosides E和G的甙元为齐墩果酸,而F和H的甙元为报春花素,后四种甙均含有相同的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但其比例不同。全草总皂甙含量3.5—4.0%。本品还含有懈皮素、山奈酚、芸香甙和咖啡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