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决策形式背景被提出以来,已有10多年的研究历史,目前有一批成果。比如,曲开社等在决策形式背景中讨论决策蕴涵;魏玲等利用强弱协调性研究决策形式背景的约简问题;李金海等提出决策形式背景的若干约简理论,包括面向复杂性、规则简化、粒规则以及规则与约简的比较等;邵明文等在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见解。
决策形式背景的研究有较强的实际背景,具体如下:
(1)现实中,很多关联数据的分析伴随着决策属性;
(2)决策形式背景允许人们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语义的关联分析解释;
(3)有助于搭建起粗糙集与概念格之间的决策联系,推动这两个理论的交叉融合研究。
一个决策形式背景可表示成五元组( , , , , ),其中( , , )是条件背景,( , , )是决策背景,且 与 无交集。通常地,条件背景( , , )对应的概念格记为L( , , ),决策背景( , , )对应的概念格记为L( , , )。
在特定环境下,可以预先在条件概念格L( , , )与决策概念格L( , , )之间定义一种序关系 。如果L( , , )与L( , , )满足这种序关系 ,即L( , , ) L( , , ),则称决策形式背景( , , , , )是协调的。根据序关系 定义方式的不同,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协调性。
基于协调性的决策形式背景( , , , , )的约简,实际上就是在保持协调性的基础下,尽可能去掉冗余条件属性。换言之,找 的一个最小子集 ,使得L( , , ) L( , , )成立。
需要强调的是,预先定义序关系 对于属性约简不是必须的。例如,李金海等先在L( , , )与L( , , )之间定义可获取的规则集 ( ),然后在保持规则集 ( )的决策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去掉冗余条件属性,即( , , , , )约简后得到的规则集 ( )与原规则集 ( )具有相同的决策效果。
各种约简之间的比较参见文献,从中不难看出:每一种约简都基于某一特定目标建立,而各种目标之间通常存在某种联系,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约简方法。
决策形式背景的决策分析,通常借助于各种规则实现。
对于L( , , )的一个概念( , ),L( , , )的一个概念( , ),如果 是 的一个子集,且 , , , 均不为空,则称 为决策规则,其中B是 的前件,C是 的结论。进一步地,如果( , )和( , )还是对象概念,则称 为粒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对B,C不作任何限制(即不要求它们是概念内涵),则称 为决策蕴涵,它是形式背景中一般蕴涵的推广。另外,各种规则之间的比较研究参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