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称:「今卫尉少卿字弘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乃命之为《花间集》……」《花间集》得名于集中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这些词作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花间集》内容上虽不无缺点,然而在词史上却是一块里程碑,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要分香于诗国了。《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
《四库总目》云:「《花间集》十卷,后蜀赵崇祚编。崇祚字弘基,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十国春秋》亦无传。案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崇祚疑即其兄弟行也。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或在蜀任官,或在蜀生活),词风近似,故史称“花间词派”,作者亦被称为“花间词人”。
晚唐五代词选集。10卷,选录唐末五代词500首。编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此集当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其时赵崇祚为卫尉少卿。在1900年敦煌石室藏《云谣集杂曲子》发现之前,《花间集》被认为是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感情,这样类型的词作约占三分之二,因此总体说来,风格倾向于香软绮靡。以后世多数评论者的眼光看来,《花间集》格调不高,题材狭窄,感慨不深,且对后世词的创作有着深远却不利的影响。
五代十国时,前蜀王氏、后蜀孟氏割据蜀中,60年间,沉湎于歌舞伎乐,曲子词也因之盛行。《花间集》即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词作者18人,其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曲子词作家,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派的源流所自。和凝是北汉宰相,以制曲著名,当时称为“曲子相公”,其词和温庭筠风格相近。张泌或疑为南唐词人,此外,从韦庄到李□14人,都是蜀中文人,为王氏或孟氏的文学侍从之臣。温词□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代表了《花间集》中的两种风格。其他词人的词作,则多蹈温、韦余风。它们的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如鹿虔□的《临江仙》抒写“暗伤亡国”之情,欧阳炯的《南乡子》歌咏南方风土人情,较有现实意义。宋人论及《花间集》,都赞扬其文字富艳精工,几乎没有人称许其思想内容。到了清代,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却以“比兴”、“讽谕”的观点释温庭筠、韦庄词,认为它们表现了“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序》),恐未免流于穿凿附会。
《花间集》古本,今传者有南宋三刻:其一为绍兴十八年(1148)晁谦之校刻本。明陆元大本即依此本翻刻,清末吴昌绶双照楼刻本、邵武徐氏刻本则均据陆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北京图书馆所藏晁刻本原本影印。其二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此本无刊刻者序跋题识,因每页皆用淳熙十一、十二年鄂州公文纸背印刷,故定为淳熙末年鄂州刻本,旧藏聊城杨氏海源阁。清光绪十九年(1893),王鹏运《四印斋丛书》本即据海源阁藏本影写翻刻。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也依此本排印。其三为开禧刻本。有开禧元年陆游二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曾引及陆游跋语,可知其著录者即此本。明初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集》本似也据此本,但已合10卷为2卷。明末汲古阁《词苑英华》本也用此本。至于宋刻原本,未见近代藏书家著录,不知其存佚。此外,明清刻本尚多,如闵刻套印的汤显祖评点本,《四部丛刊》影印的玄览斋巾箱本,皆非善本。另有李心若《花间集评注》,1936年开明书店版;华连圃《花间集注》,1938年商务印书馆增订四版;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花间集》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共同点:第一,体裁上都以起源于民间的“小调”为抒写形式;第二,内容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第三,创作风格偏于阴柔之美,有文小、质轻、径狭、境隐等特征。由于“花间词”题材狭窄,内容贫乏,后人往往病其“儿女之情多,风云之气少”。然而,作为文人曲子词的总集与范本,《花间集》被宋代大多数填词家奉为正宗与圭臬,以自己的作品能上逮“花间”为极则。
温庭筠和韦庄为“花间”作家群的领袖人物。“花间鼻祖”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作词,且以词名掩盖其诗名的作家,正是在温庭筠手中,词终于在题材、风格上与五七言诗分道扬镳。而韦词的最大特点是把当时的文人词带回到民间抒情的道路上来,又对民间词给予艺术的加工和提高。
以“温韦”并称的两位花间词派大师,温以秾艳细密、婉约含蓄见长,而韦以清丽疏朗、率直明快取胜。其创作风格上最大的不同是温密韦疏,温隐韦显。如温庭筠《菩萨蛮》上阙:“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写出居者和行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两种心情,意象绵密,曲折隐晦。又如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全词一气直下,明白易解。
王国维评论温、韦两家词风:“‘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花间词人除了温、韦之外,他如皇甫松、牛峤、毛文锡、欧阳炯、魏承班、孙光宪、李殉、鹿虔扆等都有佳作传世。
花间词虽主要写男女恋情,但其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有写江南风物、劳动生活的,如欧阳炯《南乡子》:“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有写边塞、征战内容的,如毛文锡的《甘州遍》:“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还有一些咏物写景的,如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声穿屋。”此词可谓花间词清淡一派的典范之作。也有一些咏史怀古,抒沧桑之感、寄亡国之痛的词,以古讽今,感慨深沉,寓意隽永,发人深省。
《花间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早期词由民间状态向文人创作转换、发展过程的全貌。花间词规范了“词”的文学体裁和美学特征,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后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间18位作家的500首词作。这本书的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此类作品占绝大多数,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的主要风格特征。由于作者处于社会动乱的晚唐五代,加之夹有几首关于男女性爱生活的鄙俗描写,该书受到一些批评。如南宋诗人陆游在为此书作跋时写到:“《花间集》,皆唐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仍流宕至,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
其实,《花间集》介于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两大峰巅期的中间,对宋词的繁荣及以后词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作用、贡献和地位是不可忽视和否认的。就内容来讲,除了恋情外,还有史事古迹、风物人情、边塞旧事、山水花鸟等。
偏爱历史使然,书中二十多首咏史怀古的作品,反复吟读,印象深刻。我认为作者们并非完全失语于社会现实、沉醉于男女情爱。正因处于兴废争战不断、王朝更迭频繁、暴君独夫横行、人民深受苦难的乱世,作者们以古观今、吊古叹今、借古讽今,抒发的历史感慨才深刻、悲婉、苍凉、沉挚、细蓄!读这些词,所受的裨益不仅仅在文学方面。
解读中国历史,不管喜欢与否,你得解读那些君主帝王。而在他们中,隋炀帝算得上是个昏残荒淫的“顶级”人物。《花间集》的几位作者都讽咏隋炀帝荒淫无度,害民亡国。荆南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孙光宪的《河传》其一,描写形象,讽意深刻。“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隈倚渌波春水,长淮风不起。如花殿脚三千女,争云雨,何处留人住?锦帆风,烟际红,烧空,魂迷大业中。”除隋炀帝外,《花间集》的作者还讽咏了南朝齐帝萧宝卷、春秋吴王夫差、陈后主、唐玄宗等君主帝王的昏残荒淫。
《花间集》咏史怀古词中,有些是咏写故事传说。其中,又以吴越西施题材为多。作者描吴越美景,写西施美貌,从而抒发历史兴替、物是人非之叹。这些词作中,晚唐侍郎薛绍蕴《浣溪沙》其七尤为出色。“倾国倾城恨有余,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他咏的是美女西施卷入帝王争霸的历史故事,叹的是晚唐动乱衰败的末世现实。
《花间集》还通过凭吊历史故迹遗址来抒发世事沧桑的感慨之情。作者笔触之下,有六朝都城、帝王行宫、长江三峡、孤庙古寺,还有秦淮河畔、西北边塞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词人凭吊历史故迹遗址,不仅仅发思古之幽情,更是抒发出人民国亡家破的哀痛,不满昏残腐败的统治,企盼社会安定统一。后蜀检校太尉、太保鹿虔扆的《临江仙》其一就是代表作:“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看来,就是在恶劣社会环境迫冲之下,也不是所有文人的良知都丧尽了。
花间集叙
武德军节度判官司欧阳炯[1]撰
镂玉雕琼[2],拟化工[3]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
则金母词清[4],挹霞醴则穆王心醉[5]。名高《白雪》[6],声声而自合鸾歌[7];
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8]。《杨柳》《大堤》[9]之句,乐府相传;《芙蓉》
《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帽之簪[10];竞富尊前,数十
珊瑚之树[11]。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
玉指,拍按香檀[12]。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13],扇北
里[14]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15],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16],
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17],则有
李太白之应制[18]《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19]作
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20],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
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21]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22]五百首,分
为十卷。以炯[23]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
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24]英哲,用姿羽盖[25]之欢;南国婵
娟,休唱莲舟之引[26]。
时大蜀广政三年[27]夏四月日叙。
[注释]
1.欧阳炯--(896-971)五代词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其词见于《花间
集》、《尊前集》。
2.镂玉雕琼--雕刻琼玉。形容刻画工夫。
3.化工--自然的创造力。
4.“是以”句--云谣: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
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故名白云谣。金母:即西王母。
5.“挹霞醴”句--挹霞醴:酌仙酒。穆王:即穆天子。
6.《白雪》--古曲名。师旷所作。
7.鸾歌--鸾鸣。
8.凤律--《吕氏春秋·古乐》:“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故称音律为凤律。
9.《杨柳》《大堤》--乐府曲名。
10.玳瑁之簪--装饰有玳瑁的簪。晋张华《轻薄篇》有“横簪刻玳瑁”句。三千玳瑁
之簪:形容来客众多且富有。用《史记·春申君传》平原君与春申君夸富事。
11.数十珊瑚之树--用石崇与王恺以珊瑚树争豪事。
12.拍按香檀--以檀板为节拍。
13.宫体--宫体诗,指南朝梁“伤于轻艳”的诗风。
14.北里--唐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妓院所在地。
15.不文--不文雅。
16.率土之滨--境城之内。语出《诗经·小雅·北山》。
17.明皇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712-756)。
18.应制--受皇帝命而作。李太白之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见《尊前集》。
19.迩来--近来。
20.弘基--《花间集》的编辑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编此集时任卫尉少卿。
21.延--收纳。
22.曲子词--词的别称。
23.炯--欧阳炯。
24.西园--三国魏邺都的西园,魏文帝曹丕集文学侍从之臣游宴、赏月的地方。后来代
指游宴地。
25.羽盖--以翠羽为饰的车盖。
26.莲舟之引--即采莲曲,乐府清商曲辞。
27.大蜀广政三年--后蜀年号,相当公元940年。
花间集卷第一
温庭筠五十首
温庭筠(812?-866),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终仕国子助教。
菩萨蛮十四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句--写女子的隔夜残妆。小山:女子画眉的式样之一。
小山重叠:眉晕褪色。金:额黄,在额上涂黄色。金明灭:褪色的额黄明暗不匀。
2.“鬓云欲度”句--鬓发撩乱如云,低垂下来。香腮雪:洁白如雪的香腮。
3.“照花”句--对镜簪花。用前镜、后镜对照以瞻顾后影。
4.“双双”句--罗襦上用金线绣的成双的鹧鸪鸟。反衬自身孤独。
其二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
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2.“藕丝”句--写女子衣裳的颜色。
3.人胜--人形首饰。古代风俗于正月七日(人日)剪彩为人形,戴在头上。
4.香红--指花。
5.风--因走动而生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释]
1.“蕊黄”句--形容女子的黄额妆。
2.“宿妆”句--宿妆:隔夜妆。隐笑:浅笑。
3.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
4.暂--一时。指时间短。其四
翠翘金缕双A*B*,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注释]
1.A*B*(xi1chi4)--水鸟,又名紫鸳鸯。
A*=溪+鸟
B*=束+力+鸟
2.海棠梨--一种果树,二月开红花。
3.笑靥--笑时出现的酒窝。
4.烟草--草色如烟。指春草茂盛的样子。
5.青琐--门窗上雕刻着花格,涂成青色。
6.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此处代指边关。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注释]
1.月胧明--月色朦胧。
2.褰(qian1)--提起,挂起。
3.关情--涉及、牵连别后的情思。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注释]
1.玉楼--闺楼的美称。
2.袅娜--轻柔细长的样子。
3.草萋萋-春草茂盛的样子。此处借春草起兴,比喻思远怀人的意绪。
4.“画罗”句--罗帷上画有金色的翡翠鸟。翡翠鸟:即翠鸟。
5.子规--杜鹃鸟,其叫声如“不如归去”。
6.绿窗--此处代指闺人居室。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注释]
1.“凤凰”句--衣上盘绣着成双的金色凤凰。
2.画楼--闺楼。
3.社前--社日之前。春社在立春后,燕子归来。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注释]
1.牡丹花谢--形容春天已过。
2.“翠钿”句--翠钿:以翠玉镶嵌的金首饰。压:遮掩。
3.阑干--眼泪纵横的样子。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注释]
1.关山--泛指边塞之地。
2.金雁--筝柱。这里指弹筝。
3.越溪曲--越溪:相传为越国美女西施浣纱之溪。曲:深隐处。
其十
宝函钿雀金A*B*,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
1.“宝函”句--宝函:枕头。钿雀:金钗。金A*B*:形似A*B*(水鸟名)
的嵌金头饰。
A*=溪+鸟
B*=束+力+鸟
2.“沉香阁”句--沉香阁:此处泛指精美的亭阁。吴山:又名胥山,在浙江
杭州市西湖东南。
3.鸾镜--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注释]
1.一霎--一阵子。
2.却--再,又。
3.屏山--画着山水的屏风。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注释]
1.当午--月在中天。
其十三
雨暗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A*B*,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注释]
1.夜合玲珑日--夜合:又名合欢。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玲珑:空明。
2.萱草--草本植物,又名忘忧,传说能使人忘忧。
3.A*B*(lu4su4)--同“C*D*(lu4su4)”。此处指帘的穗。
A*=穴秃盖+录用的录
B*=穴秃盖+敕令的敕
C*=四字头+梅花鹿的鹿
D*=四字头+敕令的敕
4.眉黛远山--用黛画眉,秀丽如远山。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渡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注释]
1.庭除--庭前阶下。
2.山枕--枕头形状如山。
3.“绿檀”句--绿檀:指檀枕。金凤凰:金凤钗。
4.两蛾--双眉。
5.吴宫--吴地的宫阙。此处暗用西施入吴的典故。
6.残点声--即残漏将尽的声音。表示天将明。
更漏子六首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释]
1.迢递--遥远。
2.谢家池阁--原指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居所。后泛指佳人所居的豪华池阁。
3.红烛背--红烛燃尽。
其二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注释]
1.虚阁上--登上空阁。
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如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释]
1.香作穗,香燃烬。比喻君心如死灰。
其四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注释]
1.“眉浅”句--形容眉薄如淡烟、形如柳叶。
2.结同心--用锦带制成的菱形连环回文结,表示恩爱同心。
3.鹊桥横--星星移动。比喻天将晓。
4.玉签--报更所用的竹签。
其五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注释]
1.角--古乐器名。多用作军号。
2.京口路--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3.玉绳--星名。其两星。
其六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黛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
1.不道--不管,不顾。
归国遥二首
香玉,翠凤宝钗垂A*B*。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注释]
1.香玉--头饰。
2.A*B*--钗的穗。
A*=穴秃盖+录用的录
B*=穴秃盖+敕令的敕
3.“钿筐”句--钿筐、金粟等饰物交互为美。
4.“越罗”句--用越罗制成的衣服,色绿如春水。
5.谢娘--泛指闺中女子。
其二
双脸,小凤战蓖金A*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注释]
1.“小凤”句--小凤:形如小凤的梳发用的篦。战:通“颤”,颤动。
金:篦的颜色。A*(zhan3)艳:光彩闪动。
A*=风字旁+占卜的占
2.“藕丝”句--形容舞衣的颜色。
3.簟(dian4)--竹席。
4.花靥--面部妆饰。
酒泉子四首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注释]
1.疏索--稀疏。
2.箔--帘。
其二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A*。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其三
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聊。
含情不语自吹箫,调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入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娆。
[注释]
1.渭阙宫城--秦的宫城,因地近渭水,故称。
2.乘龙入忽降--用《列仙传》春秋时入萧史善吹箫,作凤鸣。一夕吹箫引凤。
萧史乘龙,与秦穆公女弄玉乘凤升天而去的事。
3.三清--仙人所居地。
4.屏障--屏风。
5.娇娆--美人。指弄玉。
其四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注释]
1.黄陵春庙--即黄陵庙。此词咏湘妃。
其五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
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
也知心许无恐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
[注释]
1.“素洛”句--素洛:清澄的洛水。潋滟:水波摇荡。
2.“凌波”句--洛神步履轻盈。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3.陈王辞赋--陈思王曹植作《洛神赋》。
其六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
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
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牵手,解佩赠情人。
[注释]
1.弄珠游女--用《列仙传》中江妃二女逢郑交甫,解佩玉赠关交甫事。
2.水晶宫殿--神女所居处。
3.情人--指郑交甫。
其七
洞庭波浪A*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
桔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释]
1.洞庭--洞庭湖。
2.君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
3.“此中”句--《拾遗记》卷十《洞庭山》:“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
帝女居之。”
4.参(cen1)然--参差不齐。
5.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山。在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
6.“有路”句--用谢灵运《罗浮山赋序》关于洞庭与罗浮山相连的记载。
酒泉子
枕转簟凉,清晓远钟残梦。
月光斜、帘影动,旧炉香。
梦中说尽相思事,纤手匀双泪。
去年春,今日意,断离肠。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注释]
1.重道--再次说。
2.“记得”两句--因芳草与罗裙同色,故因物及人。
中兴乐
池塘暖碧浸晴晖,A*A*柳絮轻飞。
红蕊凋来,解梦还稀。
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
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
A*=三点水+蒙古的蒙
谒金门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
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神鼓,泪滴枕檀无数。
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注释]
1.枕檀--檀木枕。
2.翠蛾--美人的眉毛。此处指思妇。
欧阳炯四首
浣溪沙三首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掩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注释]
1.阿谁--谁。
其二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独坐含颦吹风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注释]
1.宛风--柔风。
2.泥人--这里指人醉如泥。
其三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
[注释]
1.金铺--门上铺首,用以衔环。此处代指闺房。
三字令
春欲尽,日迟迟,牡丹时。
罗幌卷,翠帘垂。
彩笺书,红粉泪,两心知。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
香烬落,枕函欹。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注释]
1.罗幌--丝织帷幌。
2.枕函欹--枕头倾斜。欹(qi1):倾斜。
花间集卷第六
欧阳炯十三首
南乡子八首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
日暮江亭春影绿,鸳鸯浴。
水远山长看不足。
其二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注释]
1.停桡--停桨,停船。
其三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
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其四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
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注释]
1.相引去--相约去。
其五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
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注释]
1.二八花钿--代指少女。二八:十六岁。
2.瑟瑟--绿宝石。
其六
路入南中,桃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注释]
1.南中--南国。
2.桃榔(guang1lang2)--树名。常绿树。
其七
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
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豆蔻花间A*晚日。
[注释]
1.鲛绡--相传为鲛人所织的绡。此处指手帕。
2.A*(suo1)晚日--指太阳跌落。趁:走。
A*=走字旁+请坐的坐
其八
翡翠A*B*,白萍香里小沙汀。
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
A*=交流的交+鸟
B*=青天的青+鸟
献衷心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
双脸上,晚妆同。
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
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注释]
1.三五夜--农历十五日夜。
贺明朝二首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
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愉A*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
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注释]
1.缱绻(qian3quan3)--牢结,不离散。
A*=提手旁+必然的然
其二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人前不解,巧传心事。
别来依旧,辜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A*泪痕透。
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注释]
1.暗抛红豆--暗中抛掷红豆,以表相思情。
2.蹙(cu4)金绣--用金丝银线剌绣成绉纹状。
3.A*(ye4)--沾。
A*=竖衣旁+城邑的邑
4.韶颜--美好容颜。
5.只恁--竟然如此。
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
1.金陵--今南京。
2.六代繁华--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定都在金陵。
3.姑苏繁华--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为春秋时吴国修筑。
4.江城--指金陵。
凤楼春
凤髻绿云丛,深掩房栊。
锦书通,梦中相见觉来慵,匀面泪脸珠融。
因想玉郎何处去,对淑景谁同。
小楼中,春思无穷。
倚栏A*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起东风。
斜日照帘,罗幌香冷粉屏空。
海棠零落,莺语残红。
[注释]
1.绿云丛--发丛。
2.淑景--美景。
3.A*(yong2)望--仰头远望。
A*=偶人的偶-单立人+一页纸的页
和凝二十首
和凝(898-955),字成绩,五代词人。曾官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小重山二首
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
晓花擎露妨啼妆,红日水,风和百花香。
烟锁柳丝长,御沟澄碧水,转池塘。
时时微雨洗劫风光,天衢远,到处引笙簧。
[注释]
1.神京--帝都。
2.“禁林”句--禁林:禁苑的园林。莺语滑:莺叫声流利。
3.啼妆--妇女以粉薄拭目下,好像啼痕。
4.天衢--通往京师的路。
5.笙簧--竹制乐器。
其二
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乌犀白A*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管弦分响亮,探花期。
光阴占断曲江池,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注释]
1.郄诜枝--事见《晋书·郄诜传》。郄诜自称:“臣举贤良对箫,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第一,昆山之片玉。”此处指科举及第,即折桂。
2.乌犀白A*--乌犀:黑犀,装饰物。白A*--白布衣服。
A*=绞丝旁+宁静的宁
3.探花期--指进士初宴的时间。唐时进士在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进士
少俊者二人为探花使。
4.丹墀--漆成红色的石阶,代指皇宫。
临江仙二首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A*B*C*。
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D*苹风。
碾玉钗摇E*F*战,雪肌云鬓将融。
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注释]
1.雾A*--原指如薄雾的轻纱,此处指薄如轻纱的云雾。
A*=士字头+秃宝盖+系+没有的没-三点水,左右结构
B*=三点水+天空的空
C*=三点水+蒙古的蒙
2.苹风--微风。
D*=提王旁+佩带的佩-单立人
3.E*F*战--E*F*鸟形首饰在头上颤动。战:通“颤”。
E*=溪流的溪+鸟
F*=束+力+鸟
[注释]
1.金鸭--金属的鸭形香炉。
2.背兰A*(gang1)--背:熄。兰A*:用兰膏点的灯。
A*=金字旁+工本的工
其三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归。
[注释]
1.楚女--此处指所思念的女子。
2.八行书--代指书信。
其四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注释]
1.红豆--又名相思子。
2.金缕--金丝绣衣。
定西番三首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释]
1.汉使--此处代指出使西番的官吏。
2.攀弱柳--攀折柳枝,表示赠别。
3.折寒梅--折梅寄远,表达思念之情。
4.千里玉关--泛指边塞。其二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注释]
1.帘栊--帘与窗。
2.翠霞金缕--此指华丽的首饰。金缕:钗的穗。
3.三五--农历十五日的夜晚。
4.琐窗--雕刻有花纹的窗。
其三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注释]
1.肠断--形容极度思念。
杨柳枝八首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注释]
1.“宜春苑”句--宜春苑:秦宫苑名。最长条:指柳条。
2.赤兰桥--桥名。隋时香积渠水流经此桥入京城。
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傍,须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注释]
1.南内--唐时兴庆宫。
其三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注释]
1.苏小--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2.毵毵金线--形容细长的枝叶。
3.朱门--豪贵家的大门。
其四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注释]
1.碧瓦--琉璃瓦。
2.六宫眉黛--代指皇帝的嫔妃。
3.龙池--在兴庆宫内。据说“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谓之龙池”
(《长安志》)。
其五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提。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注释]
1.“馆娃”句--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殿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吴县市西南。
邺城:三国时魏都,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2.“系得”两句--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语。
王孙:代指游子。不关:不相关。
其六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注释]
1.幸自--本自。
2.荡子--久行在外、流荡忘返的人。
其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等晓风。
[注释]
1.九重--天子所居之处的九门。
2.“凤凰”句--凤凰窗:宫内雕窗。绣芙蓉:绣帐。
3.景阳--宫名。在今江苏江宁县北。
4.新妆--指楼中佳人晓妆。
其八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注释]
1.形相--端详,打量。
2.从嫁与--任从嫁给他。
其二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注释]
1.“似带”句--比喻美人腰细。
2.“团酥”句--形容美人面容白皙。
3.九衢(qu3)--四通八达的道路。
4.香车--装饰豪华的车。
其三
鬓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注释]
1.“连娟”句--形容眉毛画得娟秀细长。
其四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其五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明月三五夜,对芳颜。
[注释]
1.“扑蕊”句--取花蕊以饰额背。
2.呵花--吹去花上露珠。
其六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
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其七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注释]
1.“罗帐”句--不再以炉香熏暖罗帐。
河渎神三首
河上望丛柯,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注释]
1.丛祠--乡野林间的神祠。
2.兰棹--船的美称。
3.“艳红”句--指杜鹃花开的灿烂。
其二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注释]
1.西陵--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
2.兰桡--兰桨。代指船。
3.兰箸--比喻眼泪。
4.思归乐--杜鹃鸟的别名。其鸣声近似“不如归去”。
5.山郭--山的四周。
其三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注释]
1.“铜鼓”句--鸣铜鼓以迎神。赛神:旧俗酬神活动。
2.幡盖--幢幡华盖之类。
3.过风雷--指迎神的车,行如风,声如雷。
4.“青麦”句--青麦:青麦时节,约在三月。落落:多。
女冠子二首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注释]
1.“宿翠”句--写女子隔夜残妆。
2.“寒玉”句--玉簪清凉如秋水。
3.“琪树”句--女子妆成树立于凤楼前。
4.青娥伴--这里指身边美女。
5.早求仙--此处指入道观为女冠。此词就词调而作,咏女道士。
其二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
玉堂虚,细雾垂珠A*,轻烟曳翠裙。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注释]
1.洞天--道家称仙人所居处。
2.玉堂--仙人所居。
A*=提王旁+佩带的佩-单立人
3.刘阮--用刘晨、阮肇采药遇仙女事。
酒泉子四首
寂寞青楼,风触绣帘珠碎撼。
月朦胧,花暗淡,锁春愁。
寻想往事依稀梦,泪脸桃红色重。
鬓欹蝉。钗坠凤,思悠悠。
其二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注释]
1.雨渍--雨浸。
2.三楚--战国楚地。今黄淮至湖南一带。
其三
秋雨联绵,声散败荷丛里。
那堪深夜枕前听,酒初醒。
牵愁惹思更无停,烛暗香凝天欲曙。
细和烟,冷和雨,透帘旌。
其四
秋月婵娟,皎洁碧纱窗外。
照花穿竹冷沉沉,印池心。
凝露滴,砌蛩吟,惊觉谢娘残梦。
夜深斜傍枕前来,影徘徊。
[注释]
1.影徘徊--指月影徘徊。
望远行二首
春日迟迟思寂寥,行客关山路遥。
琼窗时听语莺娇,柳丝牵恨一条条。
休晕绣,罢吹萧,貌逐残花暗凋。
同心犹结旧裙腰,忍辜风月度良宵。
[注释]
1.晕绣--用彩线绣成颜色凋和的花纹。
2.辜--辜负。
其二
露滴幽庭落叶时,愁聚萧娘柳眉。
玉郎一去负佳期,水云迢递雁书迟。
屏半掩,枕斜欹,蜡泪无言对垂。
吟蛩断续漏频移,入窗明月鉴空帷。
[注释]
1.鉴空帷--照空帷。
菩萨蛮三首
回塘起波纹细,剌桐花里门斜闭。
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
不语欲魂消,望中烟水遥。
[注释]
1.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其二
等闲将度三春景,帘垂碧砌参差影。
曲槛日初斜,杜鹃啼落花。
恨君容易处,又话潇湘去。
凝思倚屏山,泪流红脸斑。
[注释]
1.等闲--平常,随便。
2.“恨君”二句--怨恨你轻易说离别。潇湘:泛指湖南湘江流域。
其三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
捻得宝筝凋,心随征棹遥。
楚天云外路,动便经年去。
香断画屏深,旧欢何处寻。
[注释]
1.征棹--征人的船。
2.动--不觉,不经意。
西溪子
金缕翠钿浮动,妆罢小窗圆梦。
日高时,春已老,人来到,满地落花慵扫。
无语倚屏风,泣残红。
[注释]
1.圆梦--解说梦中事,从而附会人事,推测吉凶。
虞美人
金笼莺报天将曙,惊起分飞处。
夜来潜与玉郎期,多情不觉酒醒迟,失归期。
映花避月遥相送,腻髻偏凤。
欲回娇步入香闺,倚屏无语捻云篦,翠眉低。
[注释]
1.垂凤--风钗。
河传二首
去去,何处?迢迢巴楚,山水相连。
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猿声到客船。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想佳人花下,对明月春风,恨应同。
[注释]
1.巴楚--巴江、楚江。
其二
春暮,微雨。送君南浦,愁敛双蛾。
落花深处,啼鸟似逐离散,粉檀珠泪和。
临流更把同心结,情哽咽,后会何时节?
不堪回首,相望已隔汀洲,檐声幽。
[注释]
1.送君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2.粉檀--指傅面涂唇的化妆品。
婉约派、长短句、宋词、欧阳修、成渝绵、成都、五代、蜀绣、江城子、鹿虔扆、毛文锡、牛峤、皇甫松、木兰花、木兰词、尊前集、阎选、花庵词选、云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