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1日,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呼吁所有国家开展尽可能广泛的国际合作,控制烟草的广泛流行。中国于2003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该公约,2006年1月正式生效。
在此期间,中国作为烟民最大国的政府表现一直受到国际认可,在泰国会议上还曾担任过主席。不过随着谈判不断深入,公约触及更多深层问题,中国尽管在最后接受了本次会议讨论的三条实施标准,但履行仍会困难重重。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烟草业100%国有专卖体制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政企不分的烟草专卖体制却将监管者和经营者混为一体——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只不过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帕翠莎兰伯特说:“三年前当中国签署框架公约时,我是多么意外。”数年前,她曾作为南非参与框架公约谈判团团长参与了整个谈判,“中国的政府和烟草业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而这个公约要将桌子切开。”果然,切开桌子并不那么容易。
在2003年签署框架公约之后,中国成立了八个部委组成的履约协调小组,烟草局也赫然其中。牵头单位则是烟草专卖局的主管单位发改委(2013年实行大部制改革后,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信部管理)。
2008年11月19日,南非德班会议上,在讨论关于烟草包装警示语的实施准则时,绝大多数国家都赞成不作修改地通过,但中国代表团发言说使用腐烂的肺等图片警示很困难,理由是:中国烟盒上的名山大川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放上难看的图片是“对广大公众的污辱和不尊重”,因此“尽管从法律上、健康上中国不反对,但从民族感情和文化基础上有保留意见”。
发言的人士正是来自中国烟草专卖局。正因为对于改变包装的担心,烟草专卖局与质检总局此前数月联合发布了烟草包装的中国标准,规定仅需采用文字警语,面积只需达到30%——这是框架公约规定的最低要求,“中文字体高度不得小于2.0mm”——六号字的标准。
当晚,中国被与会的200名全球NGO代表授予“脏烟灰缸”奖,“颁奖词”是:“宁要漂亮烟盒,不要公民健康”。[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全国有3亿以上吸烟者,还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每年有12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全世界有2万多篇前瞻性科学研究证明烟草对身体有害,而降焦和改变烟卷形式都不能减少这种危害。[3]
科学证明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会让消费者上瘾,而各国的烟草历史则证明它也会让种植、贩卖甚至一切能从中取得财富的人“上瘾”。
在中国,烟草工业每年为中央财政贡献的税收超过1000亿元,尽管整体税收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占7%左右。烟草为地方政府所作的贡献更大,烟草税收支撑了烟草第一大省云南财政的48.8%,第二大省湖南的28.9%。再细分到一些地市,烟草甚至成为绝对支撑,贡献了财政收入的六七成。
中国2003年签署公约后,控烟始终进展缓慢。
国内参照国际控烟大会颁奖方式,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于2011年起设立“脏烟灰缸奖”。奖杯的造型就是一个透明的大烟灰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共有2只。该奖项专门“奖励”那些夹杂了太多吸烟镜头和烟草广告的影视作品。控烟协会希望通过发放“贬义奖”方式,给涉烟影视制作团队以警示。
第一届,2011年5月:
电影《让子弹飞》和电视剧《红色摇篮》。《让子弹飞》剧组负责人作出回应称,影片中出现的吸烟镜头是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吸烟镜头主要出自麻匪和黄四郎,对于这些民国时代的土匪来说,抽烟喝酒的习惯会让观众觉得更真实。
第二届,2012年6月:
电影《钢的琴》和电视剧《钢铁年代》。《钢的琴》导演表示赞成少拍烟草镜头,但有些镜头确实是剧情需要。
另外,《亲密敌人》、《失恋33天》等12部电影和《咱家那些事》等3部电视剧因为没有烟草镜头,被授予“无烟影视剧奖”。
第三届,2013年6月:
电影《大上海》和电视剧《悬崖》。
另外,《饭局也疯狂》等11部电影、《媳妇的美好宣言》等10部电视剧因为没有吸烟镜头,被授予“无烟影视剧奖”。
第五届
《一步之遥》中抽烟镜头2015年5月13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了2014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电影《一步之遥》因吸烟镜头最多而获“脏烟灰缸奖”,《爸爸去哪儿1》等9部电影、《杉杉来了》等9部电视剧获“无烟影视奖”。[4]
2017年5月23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2016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平均每8.6分钟出现一次烟草镜头,烟草镜头总时长占影片总时长的3.5%,获2016年度“脏烟灰缸奖”。电视剧方面,该奖项颁给了《胭脂》,其烟草镜头总个数共122个,平均每集出现2.7个烟草镜头,占2016年15部有烟草镜头电视剧所出现烟草镜头总个数的24.5%。[5]
2011年5月18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北京举办首届无烟影视剧颁奖仪式。电影《让子弹飞》和电视剧《红色摇篮》分别以占影片总长2%的80个吸烟镜头、占全剧总长8%的988个吸烟镜头,获得中国影视史上首个电影、电视“脏烟灰缸奖”。电影《山楂树之恋》、电视剧《婚姻保卫战》等18部影视作品荣获“无烟影视奖”。
中国控烟协会对2010年热映的40部国产电影和30部国产电视剧中出现的烟草镜头统计显示,共有占总数35%的14部电影没有烟草镜头,较2007年首次研究统计的2部“无烟电影”大幅改善;共有4部电视剧完全没有烟草镜头,仅占调查总数的13.3%,电视剧烟草镜头数量较2007年增长了14.15%。
调查显示,电影、电视剧中不仅有大量吸烟镜头,烟草广告镜头也频频出现。40部电影中,有3部电影含有共13个烟草广告镜头,30部电视剧中有10部含有共192个烟草广告镜头。
2011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指出,鉴于电影和电视剧在社会公众中的广泛影响,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要求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的吸烟镜头。然而,部分演艺界人士认为,某些吸烟画面是为还原历史伟人的剧情所需,或为表现主人公思索、踌躇的心理过程。
奖杯无人领
控烟协会每天都要组织工作人员对上一年热播影视作品进行烟草镜头监测。十几名工作人员每人配备一个计时器,他们不看剧情,专盯吸烟镜头,只要片中有人点烟、吸烟,就立即掐表计时,然后记录烟草镜头时长和数量。
因吸烟镜头过多,电影《大上海》和电视剧《悬崖》刚刚被中国控烟协会纳入2013年“脏烟灰缸奖”名单。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获奖剧组并没有派人前来领奖。对于这种情况,控烟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意料之中,因为“脏烟灰缸奖”已设立三年,每年都有电影和电视剧上榜,至今无一获奖剧组领走奖品,奖杯只能暂存在仓库里。
共有三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上榜,为此控烟协会还专门设计制作了奖杯,但是当控烟协会工作人员通知影视投资公司来领奖品时,得到的回应都是“没时间”。“毕竟这不是光彩的事,”中国控烟协会宣传部副部长所超说,“不来领奖是可以理解的。”据他透露,曾有热心人提议,干脆把奖杯直接快递给获奖剧组,“可我们不知道该由谁来签收,而且奖杯都是易碎品,不宜快递。”
控烟协会态度
所超表示,即使永远无人来领奖,控烟协会仍会坚持把这个奖继续颁下去。“他们不来,说明他们觉得自己理亏,不好意思来领。”但是他认为,“脏烟灰缸奖”即使没人来领,也起到了警示作用。它能提醒导演、演员们今后在拍摄影视作品时,不要用烟草来刻画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