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责任者: 朵渔著
标识号: ISBN : 978-7-5635-3567-5
出版、发行地: 北京
关键词: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语种: Chinese 汉语
分类: 中图分类 : I267.1
丛编题名: 诗人随笔丛书
载体形态: 362页
本书是一部生活散文和诗学随笔合集,收录了《表兄小宝的生与死》、《我的朋友阿甘》、《那一年,我们去河滩看杀人》、《战斗英雄白跑路》、《鸟人》等作品。 [1]
《原乡的诗神》是诗人朵渔的一本随笔集,也是北邮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诗人随笔丛书”的九本之一。
《原乡的诗神》是一部人物杂记、文化散论和诗学随笔合集,其中既有对故乡人物的杂忆,对故乡现状的忧思,也有文学艺术的短评,对当下诸世相的发言,以及诗学的阐发、诗性的沉思等,是一部诗性、现实与望乡的交响。其中大部分文章为作者近些年来在各大媒体的专栏精选,如《财经•LENS》上的人物专栏、《南方都市报》上的“诗歌现场”短评、《南方周末》上的时评专栏、《名作欣赏》上的文艺短评等。
朵渔说:“慢生活,就是有点闲,有点懒,有点恍惚和不着四六。在一杯茶里消磨掉一个清晨,在一个句子上晒半天太阳,在半个梦中看满天星光。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了,要等一等灵魂。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肉身和灵魂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肉身走得太快了,会把灵魂丢掉的。”
“诗人随笔丛书”,汇集了于坚、宋琳、陈东东、朵渔、吕德安、蓝蓝、大荒、曾宏、子梵梅九位著名诗人最新随笔作品。
在失去稳定的工作后,我开始大量写专栏文字,最多时同时开设五六个专栏。写这些东西,一来聊补家用,二来用以扑灭自己内心的焦虑。所得稿酬极其有限,第二个作用似乎更明显一些。每天貌似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自欺毕竟没有虚度光阴。
这里所集的一些文字,或受朋友所约,或自己一时兴起,率尔操觚,敷衍成篇。第一辑多与故乡有关,大多发表在《财经•LENS》和《南方周末》,在此感谢我的朋友溜溜和蔡军剑先生。第二辑多为文化与诗学随笔,多发表在《名作欣赏》“深度围观”专栏,在此感谢我的好兄弟续小强先生。第三辑基本属于诗歌随感类文字,一部分发表于《南方都市报》“诗歌现场”专栏,谢谢我的朋友刘炜茗先生;还有一部分发表在《晶报》“人文正刊”,谢谢“人文正刊”的主编汪小玲女士。最后一部分只言片语,辑录自我的笔记簿。我有一个习惯,无论读书还是发呆,一本八开的笔记簿是必需之物。有所思,或偶尔出神,记录下一行半句,敝帚自珍之,每年扫成一堆儿,就有了这些。
也许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这本集子:入世与出神。前半部入世,后半部出神。我始终觉得,做一个诗人不可太入世,入世情切,血会太热,容易让人迷失;但也不可太避世,避世的虚无与自大也会毁掉一个诗人。诗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一种偶发的出神状态最易得佳句。当然,作诗但求好句,已落下乘;做人若只做个文人,便无足观。入世的文字可以让诗人保持一种很好的现实感,仅仅从身份上而言,诗人之外,做一个向现实发言的知识分子也是伦理所在。但诗在它的最佳状态下不是一种发言,而是一种无言。一首诗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邀来一个神与其同在。生活曾要求诗听命于它,诗最终总是高傲地拒绝。
无论是入世还是出神,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我发言时仅凭一腔热诚,不谦虚的说法,卑之无甚高论。我无言时更像一种经营自欺,也许还有一份天真吧。不敢期待有太多知音。这年头,用诗去打动一个世故的人,比用枪去打鸟还难。
乡村史
表兄小宝的生与死
我的朋友阿甘
那一年,我们去河滩看杀人
战斗英雄白跑路
鸟人
小巷里的第欧根尼
雨季来临之前死去
牛棚记
一头猪,两只羊
红旗家的儿女们
我们的黄司令
枪和爱情
在一起,在一起
夜晚的疯国_王
王蝴,你还记得我吗
嫂子欠你,嫂子还你
青衣
身份记
最后的秀才
我的“呼愁”
大历史下的乡村记忆
发展是个好东西吗
老而不死是为贼
那些自杀而去的女人们
谁还愿意重返乡村
乡村礼俗的变迁
乡村政治中的强人逻辑
沉默的感情
如今我们如何做父亲
大概可能也许是
“出身论”并非全无道理
饭否
请问这里有人吗
贫困年代的粗鄙化生存
父亲建房记
我有过耻辱的乡村生活
艺文志
“围观”考
没有听众的朗诵
诗人为何爱给自己发奖
民间何以永恒
无尽的反讽是一种消磨
文人为何爱开会
论微博:狂欢中自有陷溺
球形话题的两个面
真正的影响力取决于价值观
书目精神
如何辨认我们时代的大师
作家能否靠笔养活自己
向下的路也并不平坦
一个人的迷途
飞蛾扑火的仪式
去爱,还是去恨
重新做一个写作者
梁文道的道
看韩寒看孔子
读孔五则
随手记七则
“敏感词”的前世今生
袁子才好色说
大人德同小儿戏
论“历史病”的蔓延
说“二”
慢生活
诗手记
读诗二十记
忍耐、无过错、忍耐的
背着祖国苦苦行走
我们需不需要有个底线
骄傲源自莫名悲伤
跑得比谁都快,比谁都长
那么。还醒来干什么?
真理性:韩东和他的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硬朗、迷离的大师
禁欲的,还是人性的
江湖上最后一个大佬
关于废话的废话
废话也不是谁都能说好的
无边的现实主义
钢筋就是一根筋
真正的贵族是我所
不知道的
有些诗需躲起来读
“爱是我们贫贱的一种
标志”
提炼生命的胆汁
那游戏里的人所去无踪
道德观察【四则】
摘自笔记簿
朵渔,有故乡的人
后记
朵渔,独立诗人,专栏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天津,写作诗歌、随笔。曾获华语传媒年度诗人奖、柔刚诗歌奖、后天及奔腾诗歌奖、《诗刊》《诗选刊》《星星》等刊物的年度诗人奖等。著有《史间道》(天津人民出版社)、《追蝴蝶》(《诗歌与人》专刊)、《最后的黑暗》(北岳文艺出版社)、《意义把我们弄烦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生活在细节中》(花城出版社)等诗集、评论集和文史随笔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