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厚福盈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四月(1905年4月),初名为保定公立两等学堂,校址在保定城内琅瑚街北白衣庵内,创办人 吴鼎昌,孙自久,第一任校长 孙鸣皋,教员四人,职员四人。其中高等教学班教员两名,学生四十七人,分为两班,学制三年,有分班教授的学科。初等小学班也分为两班,教员两名,学生四十五人,学制三年。
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迁至厚福盈街,以此为本部,白衣庵内为分校,共五个班一百七十余名学生。民国十八年(1929年),学校改名为 清苑县立模范小学(清苑县衙一直在保定市区迤东路北与 古莲花池隔路相望,清康熙年间改清苑县衙为保定府署,县衙移至南城今兴华路(旧县衙)路北,1948年11月,保定解放,以保定外市沟为界,市、县分治,清苑县人民政府迁驻中冉今县城所在地。),增至七个班三百余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称清苑县厚福盈模范小学,增至九个班四百五十余人。日伪时期改为清苑县立厚福盈小学。民国三十五年十月(1946年)改名为清苑县城关第一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再改清苑县立忠孝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学生四百八十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定名为保定市厚福盈小学,学校占地一亩,临街中西合璧式拱券大门,两侧分立照壁,院内由一四合天井院将长园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西路为教学区,东路为办公区,荷花池,竹林和菜园。三路后面为操场。
文革期间,学校曾改名红旗小学,1994年2月与市府后街小学合并,仍为保定市厚福盈小学,迁至后卫街一号(现育才路54号),即为现址。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获得了河北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集体;河北省“音乐之春”表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2000年以来,学校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后获得了河北省体育传统学校比赛亚军;河北省国学教育先进单位;保定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优秀教育科研型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共荣称号。
保定市厚福盈小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少先队科技活动室、音乐教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在南市区文教局领导的支持下,拆除了危房,并且扩建了校园。 保定市厚福盈小学有一支数量适需、结构优化、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他们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学校的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实施科教强校的战略目标,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培养人才的保证,开拓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共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