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元宗

朝鲜元宗

中文名 朝鲜元宗
逝世日期 1619年
民族 朝鲜
目录导航

简介

朝鲜元宗(1580年—1619年), 李氏朝鲜的第16代君主。 朝鲜仁祖李倧之父,他是宣祖大王与储庆宫敬惠裕德 仁嫔金氏生的庶五子,讳 李暲,封定远君。 仁祖即位后追崇庙号元宗,谥号仁宪靖穆章 孝敬德大王,葬于京畿道 金浦的章陵。   

家庭

夫人

绫州 具氏 (1578年-1626年):原封为定远 君府夫人,后改封为远珠府夫人,再被封以宫号启运宫。

1632年仁祖追 崇仁献 王后。

子 

仁祖大王 李倧 (初封绫阳君)   

绫 原君 李俌   

绫昌君 李佺   

(庶)绫丰君 李㒥(李佲) (金氏出)

相关介绍

朝鲜 李朝诸王小记上(元宗- 光海君)   

万历八年(宣祖十三年,1580) 六月二十二日生于 景福宫之别殿。 万历十五年封定远君。在 壬辰倭乱中 扈从宣祖出逃北方,因此在万历三十二年录为“ 扈圣功臣”。万历四十七年( 光海 十一年,1619)十二月二十九日去世于汉城好贤坊寓舍,终年四十。 仁祖即位后追尊为 大院君,崇祯五年追尊为王。明朝赐谥“恭良”(敬事奉上曰恭;小心敬事曰良)。初葬 杨州群场里,仁祖五年移葬于金浦章陵    

王妃 敬懿贞靖仁献王后 具氏 (籍绫城)   

万历六年 (宣祖十一年,1578)四月十七日生,庚寅行 嘉礼。初封连珠郡夫人,仁祖即位后进封府夫人,宫号启运。天启六年 (仁祖四年,1626) 正月十四日去世于庆熙宫会祥殿,终年四十九。崇祯五年追尊为王后。葬章陵 

长子 仁祖大王 李倧 初封 绫阳君   

次子 绫原大君 李俌 初封绫原君,宣祖即位改封大君   

三子 绫昌大君 李佺 初封绫昌君,宣祖即位改封大君   

庶子 绫丰君 李丰 (金氏出)   

光海君 李珲 (1575——1641)万历三年乙亥(宣祖八年,1575)四月生。生母为 恭嫔金氏。初封光海君。李珲自幼便足智多谋,其 长兄 临海君李珒(李珲同母兄)虽为 世子,但是不为宣祖所爱,身为庶次子,李珲自幼便被视为王位继承的合理人选,似乎表现出了更多的本领和野心。   

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倭乱爆发,临海君李珒被俘,宣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李珲的这个举措振奋了朝鲜民心军心,对全国团结一致打击 倭寇很有作用。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汉城,退守 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宣祖已经属意于光海君了。万历二十三年,宣祖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明朝请求批准。明朝答复:“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许。光海君由是对明朝暗有怨言。万历二十四年、三十三年,朝鲜再次上表请求易储,其时明朝也正为立储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遂均不许——看来光海君是受了 郑贵妃和福王的连累,呵呵。宣祖末年,朝鲜国内在立储问题上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因为当时宣祖 仁穆王后已经生有一子( 永昌大君,1606年生), 弃嫡立庶,与儒家 宗法观念不合。朝廷中的北人党因此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 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击,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   

万历三十六年,宣祖大王病逝。事实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并上表明朝,自称 权署国事,请求册封。 万历皇帝恶其专擅,不予理睬。但是当时东北亚的 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新兴的女真势力对明朝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东北边疆无虞,需要拉拢朝鲜,所以明朝在拖延了几个月之后,于是年十月乃册封李珲为 朝鲜国王。李珲即位后,按照朝鲜官方史书的说法,是“昏乱日甚, 幽废母后,屠兄杀弟”。从事实来看,后两条倒也确实。李珲即位后,宣布仁穆王后为废妃,囚禁在西宫( 庆云宫)内,自己则搬到新修复的 昌德宫(东阙)去住。而对其王位威胁最大的两个人——其同母兄、宣祖长子临海君,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宣祖嫡子永昌大君,则分别于1609年和1614年被害。 

光海君在位期间,朝鲜诞生了象 《东医宝鉴》这样的医学论著。该书于1610年完成。在这个时期,李朝选拔官吏任人唯贤的制度早已受到破坏,因为遴选文武官员的考试已变成有权势的官员和当权派手中的工具。经常举办的特选科及第者们造成了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同时,两班地主们不登记拥有土地的做法使国家的岁入大量流失。由于一些两班利用免税的学校土地来逃避税收租赋,仅仅在17世纪私立学校的数目就增加了三倍,使学校房地产成倍增加,它们所 荫庇的文人学士和学生数目也不断增加。王亲国戚和掌权的官吏积累了战时遗弃的土地,把它转为免税的财产。竞争官职变得激烈起来,因为担任一任官职很容易在经济上捞到好处。   

在这种文武官员只顾私利不顾国家的风气下,朝鲜国势日颓。尤其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的朝鲜还面临 后金的军事威胁。万历四十八年正月,李珲上奏:“敌兵八月中攻破北关, 金台吉自焚,白羊出降。 铁岭之役,蒙古宰赛亦为所灭。闻其国谋议以朝鲜、北关、宰赛皆助兵南朝,今北关、宰赛皆灭,不可使朝鲜独存。又闻设兵牛毛寨、万遮岭,欲略宽奠、镇江等处。宽奠、镇江与 昌城、 义州诸堡隔水相望,孤危非常。敌若从叆阳境上 鸦鹘关取路绕出 凤凰城里,一日长驱,宽镇、昌城俱莫自保。内而辽左八站,外而 东江一城,彼此隔断,声援阻绝,可为寒心。望速调大兵,共为掎角,以固边防。”其时辽镇 塘报称朝鲜与后金讲和,明朝朝议遂谓李珲阳衡阴顺,宜遣官宣谕,或命将监护,其说纷拿。李珲听到这种传言后自觉受到天大的冤枉,上疏辩解道:“二百年忠诚事大,死生一节”。明朝于是要求朝鲜派兵协助攻打后金。但是朝鲜军队一战既溃,光海君不得不试图与后金议和。   

1616年,努尔哈赤(朝鲜史书称老酋、老乙可赤)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即位称汗,建立后金政权。1618年,他正式与明朝决裂,发兵袭破 辽东重镇 抚顺。面对努尔哈赤的挑战,明朝经过近一年的准备,于1619年春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出兵10万,号称47万,分4路夹击后金,志在必取。战前,明朝令朝鲜出兵助剿。朝鲜私下认为“老酋桀骜,虽以 中朝兵力,未能必其一举而剿灭”,惧怕努尔哈赤报复,但又不敢拒绝明朝的要求,于是采取敷衍、拖延之策,建议明军“但当 陈兵练武,以作虎豹在山之势,更观伊贼之作为,相机而动”。,并且只答应将军队开到义州等边境地区。但是,在明军主帅、20年前有恩德于朝鲜的辽东经略 杨镐的严厉申斥下,朝鲜还是不得不派出了1.3 万军队,由都元帅 姜弘立统领,前往助战。3月,明军在 萨尔浒被努尔哈赤击败。由于光海君“实无战功之意”,在战前密谕朝鲜军队“观势向背,使虏勿为移兵先击之”,所以只有 左营将军金应河力战而死。努尔哈赤对朝鲜致书笼络,称“尔朝鲜以兵助明,吾知非尔意也,迫于其势有不得已。且明曾救尔倭难,故报其恩而来耳”,对朝鲜表现出宽容,意在争取朝鲜。   

如前所说,在即位问题上,光海君于明朝心有不满,因此主张在尽量不得罪明朝的情况下开展灵活外交,“善殚事大之诚,勿为小弛,羁縻方张之贼,善为弥缝”。在光海君坚持下,朝鲜致书后金,称自己臣服明朝是“大义所在,固不得不然”,而与后金的“邻好之情,亦岂无之?”,希望双方“各守封疆,相修旧好”。朝鲜与后金的往来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 徐光启奏称:“鲜、奴之交已合”,建议派官员“监护其国”。光海君闻讯又惊又怕,连忙遣使至北京“辩诬”。朝鲜举国上下都感激于明朝的“再造之恩”,不能容忍对 天朝不忠的事情出现。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西人党的 李贵、 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后来的仁祖)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 宫廷政变。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二十八岁的绫阳君李倧即位。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 江华岛的乔桐,在清朝再次入侵朝鲜( 丙子胡乱)之后,于崇祯十年(1637)转移到南方的 济州岛。崇祯十四年(1641)七月 朔日卒,寿六十七。墓在杨州 赤城洞   

夫人 文化柳氏 墓在杨州赤城洞   子女   长子 李祬 初封世子,光海君被 废后亦废,安置乔桐,数月后图谋挖地道潜出,赐死   庶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