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冠作为武夷岩茶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之一,因产量稀少,一直被蒙上一层“犹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
白鸡冠原产于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观白蛇洞(一说为武夷山火焰岗之外鬼洞),树势不大,枝干坚实,分枝颇多,生长旺盛。叶色淡绿,幼叶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且弯垂,茸毫显露似鸡冠,故得雅名。白鸡冠茶叶颜色与众不同,它的叶子先由墨绿变成淡绿,由淡绿又变成乳白。到秋天,茶树枝头叶子会变成米黄,透含着一层淡白。枝干上深绿色的叶子上,镶着一条金黄色锯齿叶边,华丽美艳。白鸡冠茶树种植成活率低,产量不高,外形内质特点鲜明,很难做假,极为名贵。
白鸡冠干茶有淡淡的玉米清甜味,条索较紧结,一部分是黄绿色,一部分嫩得呈砂绿,可以见到红点。香高,回味极长。
白鸡冠主要作为止止庵道士静坐修道的辅助调气养生茶饮。相对于武夷山天心寺发源的“佛茶”大红袍,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武夷山在道家眼里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白鸡冠正是以其独特的调气养生功效成就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从而登上四大名丛的金榜。
品过白鸡冠的茶友,常常会因白鸡冠的色、香、味、形没有通常意义上武夷茶的香韵而困惑。了解白鸡冠要先了解其“道茶”渊源,才能掌握品饮白鸡冠的切入点。
不同茶盅在色、香、味上所呈现的参数是完全不一样的。茶汤的浓淡,带有品茗者的主观色彩,品茗者的品茶经验和味蕾敏感不同,茶汤的浓淡感受也不同,品茗之真味,在于为茶叶配以相应的茶器和泡法,让茶叶的色香味得以尽情的发挥。白鸡冠作为“道茶”,真味得经由沸腾来启动,用文火煮才是启动的原点。它必须遵从道家“红泥小火炉”的煮茶方式,方能激发白鸡冠的行气解表功效、启动其真韵;静下心来,从道家“气感”及“无为”中去品茶,方能体会到白鸡冠作为“道茶”的无味之味,亦是极致之大味。
品鉴白鸡冠:一泡香气菲微,鼻端习习,微有淡淡烟草味,入口甘淡、滑软,余后气,稍有津、韵味佳;二泡香蕴藉,口吻喉间气味丰润,胸腹间有一股平和之气,行遍周天,令人全身温暖起来;三泡香味竟不减,汤色淡黄清亮,水中仍有余香,引人遐思。
饮用白鸡冠时,许多人会感觉全身发热,手心和鼻尖易出汗,尿液迅速排除,身心通泰。
白鸡冠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具有药理作用。饮用白鸡冠,通常会出现周身煦暖、手心出汗、排尿量大、身心通泰情况,这恰恰验证了白鸡冠作为“道茶”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
我国南方湿气重,饮用白鸡冠能发汗解表,因而手心和鼻尖易出汗;咖啡碱还会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除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的滞留时间,十分适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饮用;富含的咖啡碱还可以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尽快消除疲劳。这也恰恰验证了白鸡冠作为“道茶”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
传说1
相传白鸡冠是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茶种,白玉蟾当时是武夷山止止庵道观的主持,而白鸡冠的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观白蛇洞。“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这是八百年前白玉蟾发现培植出武夷名枞白鸡冠,并在武夷山止止庵内畅饮后写下的佳句。
传说2
古时候武夷山有位茶农。一日,他的岳父做生日,他就抱着家里的一只大公鸡去祝寿。一路上,太阳火辣辣的,他被炙烤得受不了啦。走到慧苑岩附近,便把公鸡放在一棵树下,自己找了个阴凉的地方,拿下斗笠噼叭噼叭地扇起风来。
还没一袋烟工夫,忽地听到公鸡“喔”地一声惨叫。他赶忙跑过去看,一条拇指粗的青蛇从他脚边一擦而过,差点把他吓出一身冷汗。再看大公鸡,脑袋耷拉着,殷红的血从公鸡的冠上往下流一滴一滴正落在旁边的一棵茶树根上。那茶农气得两眼冒火,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他只好在茶树下扒了个坑将大公鸡埋了,垂头丧气空着手去岳父家祝寿。
也不怎的,慧苑岩附近的这棵茶树打那以后,长势物别旺盛,一股劲地往上窜,枝繁叶茂,比周围的茶树高一截。那满树的叶子也一天天地由墨绿变成淡绿,由淡绿变成淡白,几丈外就能闻到它那股浓郁浓郁的清香。制成的茶叶,颜色也与众不同,别的茶叶色带褐色,它却是在米黄中呈现出乳白色;泡出来的茶水晶亮晶亮的,还没到嘴边就清香扑鼻;啜一口,更觉清凉甘美,连那茶杆嚼起来也有一股香甜味,据说喝了还能治病。这茶树就是武夷名丛“白鸡冠”。
传说3
明朝年间,武夷山慧苑寺有一位僧人,名圆慧。他为人善良,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人们称之为“笑脸罗汉”。笑脸罗汉除了念经参禅外,还管理着一片茶园。
一天清晨,笑脸罗汉早课完毕,立即荷锄赴火焰岗茶园锄草。当他锄至岩边的茶畦时,突然从山岗上传来一阵锦鸡惨叫的声。原来一只老鹰要捕捉幼小的锦鸡,一只母白锦鸡正与它舍命对抗,保护着小锦鸡。笑脸罗汉跑了过去,赶跑了老鹰,却为时已晚,母白锦鸡几经死了。他顺手把母白锦鸡埋在一株茶树下。
第二年春天,笑脸罗汉发现那一株茶树长得与众不同。叶片是白色的,往上向内卷起,形似鸡冠,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他把白鸡冠茶树的叶片采下,精制成茶叶,竟满室生香;冲泡后的白鸡冠散发着阵阵清幽的兰花香气,直透肺腑,令人心旷神怡,饮后更是满口生津,回味有余香。笑脸罗汉视白鸡冠为珍宝,用锡罐收藏起来。
有一年夏天,建宁知府带着眷属来武夷山游览,途径慧苑寺时,他的公子突然腹痛难忍,请笑脸罗汉诊病。他把脉后从锡罐中取出少许白鸡冠冲泡,请公子服下。没多久公子病愈,知府大人询问是何神丹妙药?笑脸罗汉答道:“此乃‘白鸡冠’茶。”知府奏献此茶,皇帝尝后认为白鸡冠是茶中上品,每年封制进贡,一直延续至清代。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白鸡冠茶名闻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