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肌筋膜炎又称颈肌纤维织炎,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颈部筋膜肌肉内的血管收缩、缺血、微循环障碍、渗出、水肿而形成的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
1.急性创伤史:曾经在劳动或活动中发生急性颈部软组织创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而形成激痛点。
2.慢性劳损:本病好发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者,如会计、作家、检验员、电脑程序员、打字员等。因长时间案头工作,较少活动,或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肩部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天长日久形成慢性劳损。
3.诱因:除了创伤史和慢性劳损基本因素外,下列诱因常被忽略。
(1)机械性压力:如身体结构不健全,包括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小关节错位、不正常的咬合习惯、肌力不平衡等导致肌肉长期受到压迫。
(2)系统因素:包括营养不均衡、铁钙钾等矿物质不足、神经内分泌功能不全、代谢异常、睡眠质量不良等。
(3)心理因素:如抑郁、强迫症、慢性焦虑状态。
(4)环境因素:中医学认为寒冷潮湿亦是诱因,盛夏贪凉,露卧当风,或剧烈活动后,迫不及待地吹风、淋浴,或长期从事水下,野外作业,或冒雨涉水,处所阴暗潮湿,或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不慎衣着等,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严重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
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慢性疼痛,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痉挛、颈项僵直、活动受限。
疼痛区域内有激痛点,按压激痛点可出现传导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臂部、上背部及头部,是引起颈肩部疼痛的常见病。
该病可与上呼吸道感染伴发,有肌肉感冒之称。如遭遇天气变化,寒冷潮湿、或身体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刺激就可能加重。易被漏诊或过度检查治疗。
体格检查时可摸到明显的痛点、痛性结节(筋膜脂肪疝)、索状物、肌肉痉挛或者肌肉无力。一般只需辅以拍片或红外热像检查,就能初步诊断病情。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标准:
1.疼痛发作史及相关病因;
2.疼痛的放散性分布;
3.颈椎活动受限;
4.受累肌肉轻度无力;
5.激痛点局部压痛;
6.含激痛点的肌肉出现肌紧张并可触及肌紧张带;
7.用力加压激痛点可引起局部肌收缩反应;
8.持续机械性刺激痛点再现放散痛。
前四项有助于临床诊断,后四项确定临床诊断。
病变主要在筋膜,表现为胶原纤维增生、增厚和纤维化,胶原呈透明、玻璃样变或均质化,血管周围有灶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血管扩张和增生。筋膜中增生的胶原组织可伸向皮下脂肪小叶间隔内,将部分脂肪小叶包裹在硬化损害内。还可波及下面的肌肉,发生浅表肌肉的炎症变化,肌束间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病例真皮亦可有上述的轻度病变,表皮正常,少数可有轻度萎缩和基底层色素细胞增多。
1.拍片或红外热像检查,就能初步诊断病情。
2.血常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轻度减少,部分患者嗜酸粒细胞增高。
3.血沉:约半数患者血沉增快。若并发血液学障碍,则可见相应的血细胞异常及骨髓异常。
4.超声影像检查:可显示肌肉的厚度较正常侧增大、肌筋膜的回声增强、肌肉增厚伴回声减弱、肌肉增厚伴肌肉明显变形以及肌肉变薄回声增强等。
5.皮肤电位测定可发现激痛点呈高电位特性。
治疗方法很多,也都有效。主要是解除激痛点,去除基本原因以及诱因。
1.药物治疗
2.封闭治疗
3.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