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年鉴

朱子学年鉴

开本 16
页数 315页
书名 朱子学年鉴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朱子学年鉴(2011-2012)》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发刊词
特稿
朱熹的阴阳变化观
“其味深长,最宜潜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叮咛之分析
朱子学研究新视野
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论
朱子四德说续论
世俗化的朱子:朱子学术的世俗关怀及其时代意义
朱子与儒家的精神传统
全球化时代朱子“理一分殊”说的新意义与新挑战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关于朱熹“敬论”的几个问题
朱熹对《大学》“明明德”的诠释
朱熹的子学思想及其特征和地位
论朱子的理气动静问题
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
2011—2012年美国朱子学研究
近年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
2011—2012年韩国朱子学研究述评
2011—2012年日本朱子学研究综述
2011—2012年日本学者朱子学研究现状述评
近三年台湾学界朱子学研究成果提要
朱子学书评
朱子家礼研究的一部巅峰之作——吾妻重—《朱熹(家礼)实证研究》评述
思想史研究的旁观者视角——评田浩先生的《旁观朱子学》
西方汉学界朱子学研究的里程碑——评秦家懿《朱熹的宗教思想》
朱子学研究论著
学术专著
朱子新学案
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增订本)
中国儒学史·宋元卷
人文与价值——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朱子诞辰88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
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展望未来的朱子学研究——朱子学会成立大会暨朱子学与现代跨文化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朱熹口语文献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语法研究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语音研究
朱熹口语文献修辞研究
保罗·蒂里希与朱熹——关于人类困境问题的比较研究
东亚朱子学新论
旁观朱子学——略论宋代与现代的经济、教育、文化、哲学
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
孔子、孔圣和朱熹
绘事后素——经典解释与哲学研究
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
《诸儒鸣道集》研究——兼对前朱子时代道学发展的考察
道的传承——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
东亚朱子学的诠释与发展
朝鲜儒者丁若镛的四书学:以东亚为视野的讨论
朱熹与经典诠释
朱熹《家礼》实证研究——附宋版《家礼》校勘本
朱 熹
从康德到朱熹——白鹿洞讲演录
朱熹评传
谢无量文集(第3卷) 朱子学派·阳明学派·王充哲学
朱熹《诗》韵研究
朱熹的《论语集注》研究——兼论《论语集注》的解释学意义
朱熹诗词研究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朱子语类学归
朱子文化大典
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
论创造性——朱熹、怀特海和南乐山的比较研究
浪漫灵魂:从以赛亚到朱熹
朱熹思想结构探索——以“理”为考察中心
ェマソンの思想の形成と展开——朱子の教羲との比较的考察
朱子家礼と东アジアの文化交涉
入门 朱子学と阳明学
学术论文
事物间的差异究竟意味着什么?——试论朱熹的“各一其性”说
孔子“诗论”与朱子诗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朱熹“《易》本是卜筮之书”疏论
论冯友兰的朱子学
朱子易学之哲学的分析——通过《易学启蒙》理解“理”的“穷极”义
人心道心之辨与后朱熹时代朱子学方法的奠定
“性之本体是如何”——朱熹性论的考究
朱熹的“新民”理念——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考察
朱子、张杖“仁说”辨析
美国朱子学研究发展之管窥
“明德”与“明明德”辨义——以《朱子语类》为中心
朝鲜儒者巍岩的未发心性论以及对朱熹理论的新阐释
天理与人文的统一——朱熹论礼、理关系
朱子和谐四重奏与当代社会
《大学》、《中庸》天人范式议论——以朱子疏释为关键的视域
朱熹的道统论与建本类书中的先贤形象
“性即理”与“心即理”本义辨析
从“湖洛之争”看朝鲜儒者的朱子性理学诠释
朱熹理治社会论
朱熹的《周易》观
朱子《易》学诠释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道德实践中的认知、意愿与性格:论程朱对“知而不行”的解释
朱子“心论”试析
知先行后与知行合一:朱熹与王守仁知行观比较
朱子《中庸章句》论“诚”及其与“三达德”、“五达道”的关系
近三十年(1980—2010)英语世界的朱子研究——概况、趋势及意义
朱子门人群体特征概述
也论朱子对《周易参同契》的整理
李侗对朱熹四书学的影响
祭之理的追索——朱熹的鬼神观与祭祀思想
朱子哲学中“心之德”的思想
简析山鹿素行对朱子心性论的批判
朱熹论修身
朱子理学与古典儒家礼教
从生存基础到力动之源——朱子哲学中的“气”论思想
朱熹与中国思想的道统论问题
性善之善不与恶对——以张九成为中心讨论宋代性善论涵盖的两个问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