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贝勒》篇释义:贝勒,满洲语beile之音译,一部首长之意。明末辽东,女真部落林立,其部长均以贝勒为称,如满洲之努尔哈赤、乌喇之布占泰、叶赫之纳林布禄等皆是。此一名词,实非满洲新创,辽金之际,已见使用,其时有“孛堇”及“孛极烈”者,卽贝勒一词之同义异译字,亦一部酋长之通称。降自明未,努尔哈赤建龙兴大业时,因部族人口大增,军力强盛,且因蒙古影响,乃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改用称号为“昆都仑汗”,“昆都仑”者,满语“谦恭”也。万历四十四年,建后金汗国时,又改称“庚寅汗”,满语“庚寅”作“英明”解。至是“汗”为一国首长之专称,而贝勒则为位次大汗之爵号。惟当时之贝勒仍极尊贵,且拥大权,仅努尔哈赤之正派子侄可称。清三通将清初贝勒归入宗室王公之列,其原卽在于此。清太宗建大清皇朝时,封兄弟子侄中以贝勒为称者为亲王,此虽汉化所致,亦为中央集权手段之一,然贝勒之地位已今非昔比矣。入关后,贝勒仍为清人习人,且系爵号之一,然仅用以封宗室及外藩,而位亚郡王,故清会典有“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之说。[2]
贝勒(3)大清王朝满洲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
1、和硕亲王hoxo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i giyvn wang;
3、多罗贝勒doroi beile;
4、固山贝子gvsai beise;
5、镇国公gurun be dalire gung;
6、辅国公gurun de aisilara gung;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vn ubu de dosimbuhakv gurun be das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vn ubu de dosimbuhakv gurun de aisilara gung;
9、镇国将军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gurun be tuagiyara janggin;
12、奉恩将军kesi be tuagiyara janggin。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骑都尉、恩骑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贝勒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克勤二位郡王。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或有功之臣或闲散宗室的。
贝勒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宁古塔贝勒。相传清皇室先祖,兄弟6人,近邻而居,后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这时的贝勒是对领有部众之人的一种尊贵性称呼,在当时,凡是女真、蒙古各部落的首领都被称为贝勒。
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设了四个贝勒,也就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可见,当时还没有“王”这一等爵位。和硕贝勒之下为贝勒。
皇太极登基后,开始正式颁行封爵制度,宗室爵位为九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自此贝勒这一爵位正式确立为宗室的第三个等级。
一般情况下,凡皇子年满15岁以后,便有宗人府奏请皇帝参照宗室十四等封爵制度予以册封,册封后,什么样的爵位自然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清朝采取的是降等承袭的模式。意思是说第一代是亲王,那么第二代不会直接继承,而是要降为郡王,第三代则会成为贝勒,以此递推。八大铁帽子王是不同的,这些全都是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老子是什么爵位,儿子也是什么爵位。[5]
贝勒(3)顺治六年规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之子封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军功晋亲王。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贝勒朝冠
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补服
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贝勒明轿一,暖轿一。自贝勒以上,用舆夫八人。红盖,红幨,红帏。馀如郡王。
贝勒夫人朝冠
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吉服冠与郡王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七。馀同郡王福晋。耳饰亦与郡王福晋同。
朝褂
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馀与郡王福晋同。
朝袍
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蟒袍通绣九蟒。领约、朝珠、采帨绦用石青色。馀皆与郡王福晋同。崇德元年,定贝勒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六。侧夫人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六。服与嫡夫人同。
贝勒夫人暖轿及朱轮车,四角皁缘,皁帏。馀如郡王长子福晋。初制,贝勒夫人轿、车与郡王长子侧妃同,其侧夫人轿车,红盖,蓝缘,蓝帏,红幨。
两宋时金国贵族称号,如金兀术乃金国贝勒。
又,靖康稗史云:当时吴乞买以贝勒使宋,宋人遂以贝勒名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