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妮侬的新故事》中爱弥儿·左拉生于巴黎一个水利工程师家庭,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叫、城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七岁丧父,家道中落,从此过着贫困生活。十八岁时随母迁回巴黎,读完中学后,因无力深造就独自在巴黎谋生,但求职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常年失业。这一人生经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小说素材,也使他更能理解和同情下层民众的疾苦。《给妮侬的新故事》是著名翻译家毕修勺所译的左拉小说之一。
作者:(法国)左拉(Zola E.) 译者:毕修勺
给妮依
洗澡
草莓
大米舒
断食
侯爵夫人的肩膀
我的邻人杰克
猫的天堂
莉莉
爱神小蓝袍的传说
铁匠
失业
小农村
忆
约翰·古尔东的四日
新版后记
左拉(1840--1902)是法国19世纪的文学巨匠,自然主义文学大师。他那包含二十部小说的巨著《鲁贡一马格尔家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第二帝政时代法国社会的风情面貌和历史画面,构筑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长盛不衰,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
爱弥儿·左拉生于巴黎一个水利工程师家庭,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叫、城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七岁丧父,家道中落,从此过着贫困生活。十八岁时随母迁回巴黎,读完中学后,因无力深造就独自在巴黎谋生,但求职之路走得异常艰辛,常年失业。这一人生经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小说素材,也使他更能理解和同情下层民众的疾苦。
直到1862年,他才在阿谢特书店谋得了固定的工作。他白天当邮件打包工,干苦力活,晚上写他喜爱的诗歌和小说。由于他的才华和努力,不久就升为广告部主任,并在1864年和186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克洛特的忏悔》。随后,他又尝试按实验小说的写作手法,用遗传分析的方法,来深刻分析人物的生理、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写出了由情欲奸杀后,因恐惧、精神崩溃而自杀的《岱蕾斯·赖根》和因心理猜疑而自毁情爱的《玛德兰·费拉》两部长篇小说(1868),由此渐渐被社会关注,走上了作家之路。1874年,他又出版了与《给妮侬的故事》同样风格的《给妮侬的新故事》。通过屠格涅夫的介绍,左拉向俄国圣彼得堡的《欧洲信使》杂志投稿,发表了多部长篇和中、短篇小说。1880年,他将其上已发表的有关普法战争的小说《磨坊之役》,加上莫泊桑的《羊脂球》、阿历克西的《战役之后》等五人的反战小说,结集成《梅塘之夜》出版,这是一部开创自然主义写作风格的小说集,被视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左拉也由此被视为自然主义文学之父。其后在1882年、1884年,左拉又将在《欧洲信使》上发表的,描写各种奇特情爱,展示南国民情风俗和揭示并展露社会各色人物道德行为、性格和人性的,有着精彩曲折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集成《蒲尔上尉》和《娜薏·米枯伦》在法国出版。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毕修勺所译的左拉小说之一。毕修勺(1902—1992),浙江临海人。他是我国最早翻译左拉作品的学者,长期从事左拉小说、哲学和历史地理著作的翻译。他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回国。曾参与筹建劳动大学,并在劳动大学和立达学园教授法语,曾任《革命周报》主编。1930年至1935年他曾再度赴法并翻译《人与地》。抗战时,曾任国共合作时期《扫荡报》的总编辑。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董事、常务董事,成为致力于左拉小说翻译的职业翻译家,在1948年翻译出版了七部左拉小说。解放初期,他又翻译出版了左拉的《萌芽》、《劳动》、《崩溃》三部长篇。后一度蒙冤,又因“反右”、“文革”,失去了整整二十五年的自由翻译、出版时间,直至1979年他才被彻底平反,之后曾任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又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左左拉早期的写作风格: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兼有自然主义准确、详尽、客观的写实风格,及实验小说对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和分析。同时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左拉早期的文风清新,略显稚嫩青涩,故事的情节曲折惊奇,细致而耐看,读后能引人深思、回味,与他后期的小说有较大的区别。
在这次出版中,方铭先生参与了本书译稿的整理校订,在此特以致谢。
编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