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ac的核心技术主要基于802.11a。
wifi继续工作在5.0GHz频段上以保证向下兼容性,但数据传输通道会大大扩充,在当前 20MHz的基础上增至40MHz或者80MHz,甚至有可能达到160MHz。再加上大约10%的实际频率调制效率提升,新标准的理论传输速度最高有望 达到1Gbps,是802.11n 300Mbps的三倍多。
wifi802.11n无线标准在2009年9月11日获得IEEE标准委员会正式批准后,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就已经全面转入了下一代802.11ac的制定工作,目标是在2012年带来千兆级别的无线局域网传输速度。而博通(Broadcom)是全球第一使用802.11ac技术的芯片厂商,目前使用其5G芯片的著名品牌有苹果手机iphone5、iphone5S、三星手机GALAXY S4、HTC one 、腾达11ac 千兆无线路由器W1800R。
wifi其实802.11ac项目早在2008年上半年就已经着手开始,当时被称为“Very High Throughput”(甚高吞吐量),目标直接就是达到1Gbps。
2008年下半年,项目分为两部分
一是802.11ac,工作在5.8GHz,向下兼容2.4GHz,用于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正式定为802.11n的继任者
另一个则是802.11ad,工作在60GHz,市场定位与UWB类似,主要面向家庭娱乐设备
不过802.11ac标准甚至还没有进入草案阶段,11月10日才初次确定了基本轮廓,未来还充满变数。802.11ac标准草案2.0版于2012年1月19日正式在IEEE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投票,2月18日结束投票后将根据结果形成最终的标准
而在下一代标准诞生之前,现有的802.11n也会进行过渡性升级,支持三路乃至四路MIMO(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流,理论速度可从当前双路的300Mbps提升到三路的450Mbps、四路的600Mbps。Intel 5300芯片组、苹果AirPort Extreme(2009年10月升级版)等实际上已经支持三路MIMO数据流,连上新设备即可提供450Mbps的理论传输速度。
两者所需要的工作频段完全不同,作为11n的延续,ac主攻6GHz以内的频段,通过将单通道频率提升来达到千兆传输的目标。而ad直接奋战在60GHz的高频段,利用在此频段设备较少的优势,为用户带来较小范围内最佳高码率无线传输服务
同样以千兆WiFi为己任的标准,ac主打传输应用,通俗一点就是让千兆无线传输成为可能,完全从传输速度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ad主打的是功能体验,受制与传输范围的限制,ad主要通过不断发展的高清视频和无损音频需求做出响应,面对此类超过1Gbps的码率的要求,为家庭用户无线应用体验带来跨越式的进步。
802.11ac
从核心技术来看,802.11ac是在802.11a标准之上建立起来的 包括将使用802.11a的5GHz频段。
不过在通道的设置上,802.11ac将沿用802.11n的MIMO(多进多出)技术,为它的传输速率达到Gbps量级打下基础,第一阶段的目标达到的传输速率为1Gbps,目的是达到有线电缆的传输速率
802.11ac每个通道的工作频宽将由802.11n的40MHz,提升到80MHz甚至是160MHz,再加上大约10%的实际频率调制效率提升,最终理论传输速度将由802.11n最高的600Mbps跃升至1Gbps。当然,实际传输率可能在300Mbps~400Mbps之间,接近目前802.11n实际传输率的3倍(目前802.11n无线路由器的实际传输率为75Mbps~150Mbps之间),完全足以在一条信道上同时传输多路压缩视频流。
此外,802.11ac还将向后兼容802.11全系列现有和即将发布的所有标准和规范,包括即将发布的802.11s无线网状架构以及802.11u等。安全性方面,它将完全遵循802.11i安全标准的所有内容,使得无线连接能够在安全性方面达到企业级用户的需求。根据802.11ac的实现目标,未来802.11ac将可以帮助企业或家庭实现无缝漫游,并且在漫游过程中能支持无线产品相应的安全、管理以及诊断等应用。
802.11ad
应用至上满足多彩生活
802.11ad的出现针对的是多路高清视频和无损音频超过1Gbps的码率的要求,它将被用于实现家庭内部无线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为家庭多媒体应用带来更完备的高清视频解决方案。
从无线传输最为重要的频段使用上分析,由于应用难度的增大,6GHz以下的频段都不能满足要求,经过标准制定小组的确定,高频载波60GHz频谱成为了11ad的工作频段。
目前看来,在此频段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具备足够空间以供其工作。并且通过对MIMO技术的支持,在实现多路传输的基础上,将使单一信道传输速率过1GHz,目前802.11ad草案中显示的资料表明其将支持近7GHz的吞吐量。
面对如此惊人的无线传输能力,背后肯定将有一些短板来限制标准达到这一水平。由于60GHz频率的载波穿透能力很差,在空气中信号衰减也比较严重,这就严重限制了其传输距离与信号覆盖范围,有效连接只能局限于一个不大的范围内。
不过虽然其信号覆盖范围受限制,但其频谱将会比以往更加“纯净”,因为现在来看,当今在此频率下工作的设备还比较少。
所以从应用的角度来看,11ad的出现主要是用来服务于家庭中各个房间内设备的高速无线传输,比如实现高清信号的传输就相当不错。
如果说技术理论已经趋于成熟,那么在应用到实践中所需考虑的建设成本就成为运营商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由于新标准所在频段较高,这无疑会增加相关建网成本。802.11ac是对802.11n的延续,使用频段也有重合,建网成本不会有太大差别,特别是规模应用以后,成本会更加接近。而802.11ad由于运行在60GHz超高频段上,建网及运营成本的确会高出许多,但这一标准主要面向视频应用,是对现有有线视频设备的替代,两大标准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
总结:每一次无线技术的进步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11n的诞生一样可知,新千兆无线传输速率标准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无线传输需求,为打造新一代无线网络生活奠定基础。
无论从技术发展的本身或者无线互联使用者对无线传输的期待来看,802.11ac/ad标准的确立都是具有特殊意义与使命的,虽然制定出一个兼容并蓄、统一的行业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终正式的802.11ac/ad将必然会成为兼容多种数据格式的无线通用技术。
由于802.11ac标准可瞄准多样化应用,选择合适的WiFi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终端市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举个例子,它在接入点(A/P), 路由器和仅WiFi方案中的应用将较为常见。由于这些产品是从较高电压的墙式电源插座供电操作,功率耗损和PAE(附加功率效率)条件便不像电池供电装置那么严苛。
而对A/P、路由器来说,覆盖范围却是非常关键。因此,就这类装置的系统级需求来看,需要前端功放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Pout)。而对于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应用来说,尺寸和功率耗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受到更小的外形因素和有限的电池寿命限制。
随着802.11标准不断进化,对功放设计来说,输出功率和EVM要求已变得越来越具挑战性。EVM(错误矢量级)是一种用来量化数字无线电发射机或接收机性能的一种手段,越低的EVM意味着更佳的线性度。对于802.11ac标准,原来802.11n时2.8%到3%的EVM限制,现在下降到了2%以下,而且输出功率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主要原因是,与802.11n的64QAM信号相比,802.11ac采用256QAM的高密度调制解调。因此,其接收器输入需要更高的信噪比,才能顺利接收信号,以支持802.11ac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802.11ac标准中,PA的EVM必须降低到2%以下,因为更高的信噪比意味着802.11ac发射机必须比802.11n的发射机线性度更好。所以,必须采用比802.11n线性度更好的功率放大器,要不然就得以较低的输出功率运行。
另一方面,增加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耗损或是提供预矫正机制,都有助于提升线性度。虽然这些设计方式需要更高的直流电,但由于802.11ac的高数据率可以在更短时间完成传输作业,因此整体来看,仍能降低传输数据造成的功率耗损。
TriQuint基于砷化镓(GaAs)的功率放大器,无论是采用E/D pHEMT、HBT、还是BiHEMT工艺技术,都比目前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的解决方案具有更低的功率耗损和更佳的PAE,能为新一代802.11标准提供优异的性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