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献杵 气功功法名。出《 易筋经》。有三势,方法为:取立位,两足分开与肩宽,安定精神,调匀呼吸,然后两手徐徐上提至胸前成捧球状。继之两足趾用力着地,两手分开,向两侧推移成侧平举状。再身体挺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两手高举过头顶,指尖相对,掌心向上,目往上视,舌舐上腭,调息,最后两手握空拳,缓缓收至腰间,足跟同时落地。
韦驮献杵 “韦驮献杵”势是健身气功•易筋经全套动作的起始阶段。整个 动作从静定到运动,逐步活动开来,是轻微开启气机的过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轻松、柔和、缓慢、对称与平衡应贯穿始终。这三势的动作做到位了,就为顺利 过渡到以后各势做好了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韦驮献杵”势动作完成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动作的习练效果。因此,必须高度 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韦陀献杵第一势 [1]第一势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例如,通过十指连心,两掌相合,十指相接,意守两掌及中丹田处,可使心静神定,起到气定神敛、均衡身体左右气机的作用。这就是古人所说“神住气自回”的功法要旨。同时两掌合于胸前并与“膻中穴”相对,这个姿势可使肺脏上下左右的“位置”适中、升降开合与呼吸吐呐合呼标准,利于肺气的调节。功法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直接掌握了“肺主气、司呼吸”的关键,控制了全身“气”运行的总枢纽,从而达到“息调”、“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自然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从而达到三调的统一,这也体现了易筋经古传口诀中“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的深刻含义。[2]
第二势第二势通过脚趾抓地(尤其脚掌及腿部内侧较为用劲),中指领劲立掌,两掌用暗劲外撑,力达掌根的动作导引,能有效地激发足三阴经及手三阴经连属的脏腑的功能,达到改善气血运行,畅通经络,强壮内脏的作用。
第三势第三势通过下肢提踵、脚掌及腿部外侧用力,以及提肛等动作导引,能够有效刺激足三阳经、督脉等经脉,对提高人的阳气及全身血液循环有重要作用。
这三势动作从平心静气、敛神开始,接着通过脚掌和腿部内外两侧至两掌的运劲用力,引发全身气机运行,对提升五脏六腑的运动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循序渐进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法门,因此韦驮献杵势的编排非常全面、合理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