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村

凤阳村

中文名 凤阳村
劳动力 多达600多人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安市康厝畲族乡
目录导航

传统习俗

凤阳村畲俗风情丰富,村民们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畲俗传统习俗。村文化站前,“九九迎宾客,畲村扬歌言”10个大字引人注目。2006年金秋季节,福发市康厝凤阳“重阳节”畲族民歌赛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福安市各地的畲族歌手们欢聚一堂,歌地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个村还在1997年被福安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畲族文化之乡”。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大型的畲族歌会,在这个村就举行过6届,届届皆隆重、有特色。而每年的正月十一,来自各地的畲族歌手总喜欢汇聚到这里进行畲歌对唱——这里几乎成了畲歌的海洋。

凤阳畲族文化站早在1955年即成立,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属于公办文化站。由于经费缺乏,虽然借用群众家里建站,但却是有模有样。站内现有藏书600多册,村民们可以随时借阅、传看,数种报纸有条不紊地夹在报夹上,为畲族村民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站长钟伏龙说这些报纸全是他自费订阅的。他正忙着帮助提供、收集、整理和修改部分畲族文化资料,如衣、食、住、行以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在两大本厚厚的畲族服装方面的书籍资料里有文字、有照片、还有畲族服装的制作尺寸和手绘的简图等,真是图文并茂。他参与了宁德市畲族文化抢救13卷书籍的资料收集、编辑等工作,承担完成婚礼、丧礼、服装、祭拜、建房、祠堂、畲族歌言等内容编写修改工作。凤阳村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基点村,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的1929年9月,凤阳村就建立了福安市畲族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产生闽东畲族第一代中共党员,全村畲族群众在他们的带领下,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精神文明

凤阳村人才辈出。在清光绪年间,曾出过武秀才钟志善,相传钟秀才爱打抱不平,练武时,经常拿两个石磨当鞋子,现石磨仍存。解放后,凤阳村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钟志金,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钟金声为博士研究生。畲民尊师重教,培养出了大学生38个,中专生20多人。凤阳村民风淳朴,畲民之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一方有事,家家相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全村没有出现过一个先天残疾之人,也没有出现过一例刑事犯罪行为,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特佳。

旅游资源

凤阳村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前沙帽,后屏方,蛇龟把水尾,五马扶朝江。”村中有水尾牛脚印、仙人茶筒、仙人床、仙人鼓、仙人抱仔、双卵洞、石母洞、显圣石、大老鹰下蛋等奇石。其中双卵洞据传可与穆云桂林村的清泉洞相通,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石母洞则是一个回声洞,在洞前大声地叫一声,会立即听到回音。显圣石则颇具神奇,被畲民们称为“气象石”经常会闪光——长雨闪光即晴;长晴闪光即雨;长雨或长晴,该石就会静静地躺着,没有任何的声息。大老鹰下蛋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大老鹰下了一个石蛋,圆圆的,非常美丽,很多人都专程赶往瞻仰。可后来村中出了一个娘娘之后,该蛋即发生崩裂,故留下遗迹。还有三个红军洞则是叶飞等革命老前辈当年坚持革命斗争的地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