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月22日(光绪31年腊月28日)生于江西省龙南县黄沙乡下灶村,其父刘名经、生母廖氏(龙南县新都人)、细妈廖氏(赣州人)。兄妹5人,大哥刘菁如,民国时曾任于都、全南、寻乌等县县长,在1939年创办了寻乌中学并兼任校长。刘仲荻排行老三,自幼从师学武,其少年时即颖悟过人,勤奋好学,8岁入读龙南私立江东小学、13岁入读龙南岭北中学、16岁考入赣南道属甲等农业学校(现赣州农业学校),在校期间,当选为该校学生会会长。
1924年,正逢军阀混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建国军准备北伐,建国军粤赣军司令李明扬在赣州征募新兵,刘仲荻在农业学校老师张杏鲁的影响下,毅然投笔从戎,投到李明扬部任排长。因为赣州当时地方小,兵源少,为了迅速扩大部队,李明扬委托刘仲荻回三南(龙南、全南、定南)招兵,刘仲荻回到龙南招募新兵的消息悄悄传出后,三南青年纷纷响应报名,短短几天就招募到几百名新兵,由于当时缺少革命经费,刘仲荻便把家里值钱的家产及借了本族公堂上借了800斤谷变卖后,花钱雇了轿子,到龙南汶龙请来了懂军事兵术的曾育文操练新兵,并叫龙南里仁栗园围的大姐夫李铁贞,委托铁匠李美龙造枪,为了避免走漏风声,刘仲荻令新兵把枪支缠上布条,伪装成锄头,把部队开到广州集训。到军营后,刘仲荻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因其倍加努力、孜孜不倦,很快就掌握了过硬的军事技能,为以后征战疆场奠定了初步基础,并对刘仲荻以后的戎马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24年10月,大元帅孙中山将建国军粤赣军改编为建国军第1军。 1925年8月,建国军第1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军。10月中旬,开始二次东征,刘仲荻军事生涯上的第一仗就是进攻广东惠州,惠州是东江边的一个重镇,陈烔明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在城墙内死守,阻止了东征军前进的步伐,10月13日凌晨,东征军发动总攻,嘹亮的冲锋号一响,刘仲荻率领全排官兵组成敢死队,用竹梯爬上城墙,打开城门,全部官兵冲进城内,初出茅庐的刘仲荻,就这样取得了第一仗的胜利。22日,东征军攻克海丰、河源,28日占领五华,31日攻克兴宁,11月4日收复潮汕,一路凯歌,东江、韩江流域完全收复。刘仲荻因作战有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朱培德)9师26团7连连长。此后,刘仲荻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 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先遣军从广东韶关出发,先后攻取湖南郴州、克江西大余、赣州、血战新余、一路顺赣江而下。(旧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第6军程潜部攻打南昌,攻入南昌3天又被打出来。1926年11月,第3军为总攻南昌的主力,牛行车站位于赣江北岸,是当时南得路的终点火车站,进入南昌的重要门户。军阀孙传芳派出重兵把守,由于守军枪械精良,弹药充足,并挖了纵横交错的战壕,构筑了不少明碉暗堡,配置了许多轻重机枪。这是一场啃骨头的恶战。7连的任务是担任主攻,敌人枪弹像雨点般飞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在如此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刘仲荻率领全连官兵奋勇冲杀,一举攻下了牛行车站,为北伐军打开了攻下南昌城的通路。为北伐军占领南昌城,立了头功。此役,刘仲荻腿部中枪伤,还在枪林弹雨下将受重伤的上司李明扬(东路军先遣军司令、国民革命军第3军参谋长、26团团长、)抢救出。伤愈后,刘仲荻因作战有功升为少校营长。
1927年春,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先遣军参谋,东路军先遣军沿长江东下,克安庆、占芫湖、取采石、攻克南京、苏浙各役,战功赫赫。5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1军,调入军部特务营任营长。9月该军缩编为第1师,升任中校团副。
经过奋斗,他终于争取到官费保送日本留学的名额。不过他进的不是士官学校,而是位于千叶的步兵学校。学习期间的刘仲荻惊人的获知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于是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宣布退学,作为对日本政府的抗议。而回国后的刘仲荻在钱大钧的赏识下开始坐起了长达18年的办公室生涯。 如果按照国军规定的资历去当军长或者师长的话,刘仲荻这位常坐办公桌的将军就没有丝毫机会了。但是刘仲荻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在去意大利热那亚军事学院进修之后,开始提倡山地战术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这个见解获得了胡宗南的支持,并且被调到胡的七分校专研山地战术。对于中华民国的军队来说,刘仲荻可被认为是山地兵之父,在他的努力建设下,中国的第一个山地兵师诞生了,政府给的番号是陆军第42师。但是这个师成立的时候,抗战已经接近尾声,此后在政府的裁军政策下,这个成立了仅一年的部队就被裁撤了。刘仲荻对于政府的短见,实在是痛心疾首。刘仲荻在抗战时期不仅长期研究山地战术,而且还在胡宗南的赏识下先后当过黄埔军校7分校的教育处长和1分校的主任。刘仲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机关和军队,可说是桃李满天下。或许是在这种机缘之下,为他出任第23军军长作了铺垫。
1949年4月,刘仲荻被任命为第23军中将军长。按说以他的资历,是不可能当上军长的。可谁叫23军前任军长李志鹏不争气呢。这李将军打仗是个能手,可要他去征兵,可能就很棘手了。这不,自打23军在1948年11月成立开始,李志鹏用了半年时候都没能补完23军实有人数的一半,于是他被调走了。而当时正担任赣南师管区司令的刘仲荻手下,可是有着大把的补充兵可用。于是在江西打不开局面的23军在赣南师管区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征兵目标,这刘仲荻也就这样坐上了军长的位子。 让刘仲荻头疼的是,23军当初不仅兵员奇缺,就连装备也不足,单就步枪来说就少的可怜,更别提其他装备了。这时候刘仲荻的顶头上司——第4兵团司令官沈发藻就说,保安司令部的仓库里有一批库存步枪,我已经和保司说好了,这批枪交给你的23军来用。于是刘仲荻兴冲冲的带着人去仓库取枪。但是管仓库的保安副司令胡素却说我没有接到开仓交枪的命令,这枪你们23军不能拿。这可把刘仲荻给郁闷死了,他意识到可能4兵团和江西保司之间在打马虎眼。可23军的枪是必须得要的,干脆,直接抢吧。 23军可谓雷厉风行,等胡素回过神来了,仓库里的枪早就被刘仲荻带走了,而且不仅拿走了步枪,就连机枪、手榴弹、子弹等等等等,也都给顺手拿了。胡素立即调来两个保安团直冲23军兵营,把正在操场上发枪的1000多23军士兵包围。刘仲荻也不是吃素的,你胡素调来两个团是吧,我把全军都给调来,不仅把两个保安团给包围了,顺带把胡素的司令部也包围了。于是在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之后,由4兵团司令部出面,迫使江西保司承认了交枪的命令。毕竟这正规军再怎么不济,比保安团还是要强出百倍啊。 刘仲荻和大部分面对溃败的将军有点不同,那就是别人都想着怎么给自己找个好的出路,而他却想着要指挥这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部队打一个漂亮仗。刘仲荻找到了一个好机会,当他带着部队撤到广东时,发现有一个叫扶龙寨的地方很适合打伏击,刘仲荻准备露一手。1949年10月17日下午三点,刘仲荻所布置的213师的伏兵果然等到了解放军的追击部队。由于解放军仗打的实在太顺手了,这就在追击时放松了警惕。于是等这支解放军部队进入伏击圈后,刘仲荻命令开火,给了解放军一个措手不及。根据台湾国防部编写的《戡乱战史》记载,此战打死解放军400余人,俘虏202人,缴获机枪11挺,步枪181支,其他军品无算。在这里笔者要说明一下,在四野战史或是四野编写的广东战役战斗详报中,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以上战斗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战果等等,皆出自台湾史料。对于这此战斗真假与否,还需读者自行辨别,至少台湾军方是承认这次战斗的。 写到这里笔者不仅在想,就在国军大溃败的时候,还能有这么一位叫刘仲荻的人物愿意为党国出力,并且还给国军争回点脸面,实属不易。如果当年有100个刘仲荻这样的人物,说不定国民党也不会败的那么彻底了。不管怎么说,刘仲荻的这次小胜,和金门是没法比的。因为解放军在先头部队失利之后,还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追来。刘仲荻的23军根本没有招架之力,最终还是带着残部登上了撤往台湾的“旅途”。 或许是因为有了“扶龙寨大捷”,厄,至少台湾是这么宣传的。刘仲荻这位没有靠山,而且不是黄埔出来的将军没有被编余,他的23军也没有被裁编,不仅如此,国防部还把黄埔系的70军编给了23军,以充实该军实力。刘仲荻在国军部队中,总算是扬眉吐气了。此后刘仲荻于1954年7月,在台湾南部防守区中将副司令官的岗位退出了现役,1960年12月20日在台北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