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眜

赵眜

谥号 文王
逝世日期 公元前122年
本名 赵眜
民族 华夏族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继承王位

赵眜,史料多作赵胡,是南越武王赵佗的孙子,南越太子赵仲始的儿子。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因赵眜的父亲赵始早己亡故,所以南越群臣拥立赵眜继承王位,史称南越文王。

闽越攻打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国国王邹郢向南越国发动战争,攻打南越国的边境城镇。当时赵眜刚继承王位不久,国内民心还不稳固,只好派人给汉武帝上书说:“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藩臣,不得擅自兴兵互相攻打。现在闽越擅自发兵进犯臣国,臣不敢擅自发兵抵抗,请天子下诏指示。”汉武帝赞许南越有忠义行为,遵守职责与盟约,于是出兵援救南越。汉武帝派大行王恢领兵从豫章出发、大司农韩安国领兵从会稽出发,合力讨伐闽越。当时汉朝的军队还未翻越过五岭,闽越王邹郢的弟弟馀善就发动叛变,杀死邹郢而投降汉朝。于是王、韩两位将军停止讨伐行动,罢兵而回。

汉武帝随后将余善立为闽越王,并派遣中大夫严助(一作庄助)前往南越国,向赵眜晓谕朝廷的意思。赵眜叩头说:“天子竟能为臣兴兵讨伐闽越,臣虽死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于是派太子赵婴齐到朝廷充当侍卫。赵眜对严助说:“鄙国刚刚遭受侵略,请使者先行一步,我正日夜整理行装,准备前往京城朝见天子。”严助离开以后,赵眜的大臣劝告他说:“汉朝兴兵杀死邹郢,同时也以此进而威吓南越。况且先王曾说过,事奉天子只求不得失礼,总之您不可因汉朝使者的好语而被诱惑就进入朝廷拜见天子。入朝拜见则不能复归,这是亡国的情势啊!”于是赵眜声称有病,最终没有进京朝见汉武帝。

去世子继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赵眜病重,其子赵婴齐向汉武帝请求回到南越国。同年,赵眜去世,谥号文王,葬于今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即著名的“南越王墓”。赵眜死后,赵婴齐继承王位。

为政举措

赵眜在位一共16年,长期患病,性情软弱,没什么建树。他虽然在闽越侵犯南越之时,巧妙的把汉武帝搬出来,让汉武帝来对付闽越,而自己不用大伤元气。但此举,也使赵佗时期就已经役属南越国的闽越,和南越国脱离役属关系,而直接受制于汉朝中央,使南越国实际上被孤立起来。

同时,使汉武帝找到借口,派严助假借表彰赵眜能忠于臣属之职为名,请赵眜赴京朝见汉武帝,最后迫使赵眜把儿子赵婴齐送到汉武帝身边充当侍卫达12年之久,对日后南越国内部之乱埋下伏笔。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瓯骆相攻,南越动摇。汉兵临境,婴齐入朝。”

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文王交邻有道,汉朝义之,致为兴兵助击其雠。又能纳谏,称疾不朝于汉,遵守家法,贻厥孙谋,可谓无忝厥祖矣。”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

《资治通鉴》卷十七至卷二十

《大越史记全书·赵纪》

家族成员

长辈

祖父:南越武王赵佗

父亲:赵始(一作赵仲始)

后妃

他的后妃史书均无记载。1983年发掘赵眜陵墓时,出土为她殉葬的四位夫人的五枚印章,因此他至少有4位夫人。王后是谁,则期待进一步的考证。

四位夫人

右夫人,名赵蓝。史书无记载,但1983年发掘赵眜陵墓时,出土她的2枚印章,从而得知她的名字和身份。她的印章一是金印,而且称“玺”(详见西汉右夫人玺金印),一是象牙材质。因此推断她在赵眜的群妾中地位最高。

左夫人,姓名生平不详。她的印章是铜印,称“左夫人印”,地位仅次于右夫人赵蓝。

泰夫人,姓名生平不详。她的印章是铜印,称“泰夫人印”,地位次于左夫人。

?夫人,姓名生平不详。她的印章是铜印,称“?夫人印”,在四位陪葬的夫人中地位最低。“?”是因为出土时印章腐蚀严重,已经无法辨认。根据专家推测,很可能是“否”或“部”字。

子女

赵眜有多少子女,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只有儿子赵婴齐,被立为太子,赵眜死后继承南越王王位。

关于名字

司马迁《史记》中一直将南越国第二代王“南越文王”称为赵胡,但1983年“南越王墓”挖掘后,在出土的印章中发现“赵眜”的玉印和“文帝行玺”的金印。经考古学家证实,确认“赵眜”应该是《史记》所载的“赵胡”的真名,而“赵胡”可能是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出现的错误;也有可能是班固的《汉书》在传抄中抄错了,于是后人根据《汉书》更正《史记》中的“错字”,以致一错再错。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笔误一说提出异议。学者余天炽、覃圣敏、蓝日勇、梁旭达、覃彩銮等人,在其所著的《古南越国史》中认为南越文王名字不可能出现记载错误。他们认为《史记》对在位时间最短的赵建德事迹记载都尤为详实,因此对南越文王名字记载错误的偶然性不存在;而且南越文王在位期间同汉朝交往频繁,名字的笔误更不可能。他们认为赵眜是南越武王赵佗的儿子、南越文王赵胡的父亲(或者赵眜是赵佗的长孙、赵胡的兄长),被赵佗立为太子,但未即位就已死去。赵胡将赵眜生前使用的印章带入坟墓,以示缅怀之意。[1]

陵墓

南越王墓结构图南越王墓结构图赵眜墓,亦称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南越王墓发现于1983年,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物最丰富、唯一饰有彩绘的石室墓。该墓藏于象岗山腹心深处20余米,出土有“文帝行玺”金印和“赵眜”玉印以及玉角杯等珍贵文物一万余件,由此可确定墓主即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墓室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仿阳宅形制建造,坐北朝南、前朝后寝,分前后两部分,分别由石门隔开。墓前部为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为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

墓主葬具为一棺一椁,安放在主室正中。墓中不仅放置诸多奇珍异宝和生活用品,还随葬15个殉人,作为他地下的仆役。南越王墓及其随葬珍品是南越国的重要历史遗存,对研究秦汉时期广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南越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