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起
1983.08-1985.07,合肥教育学院物理系学习
1988.08-1989.07,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
1989.08-1991.07,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获硕士学位
2001.03-2004.09,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3.09-2004.01,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培训部学习高级英语
2005.04-2006.04,韩国汉城汉阳大学电子工程中心,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06-经江苏省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教授。
2008-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9.09-2017.03,广西师范大学,任副校长
2007.06-2009.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任院长
2006.07-2007.0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理学院,任副院长
2002.03-2006.0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系,任副系主任
1998.06-2002.0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物理系,任教研室副主任
1991.08-1998.05,南京气象学院基础科学系教师
1985.08-1988.07,安徽六安石板冲中学,任教研室主任
2017.03-,广西师范学院院长[3]
2019.02-,南宁师范大学校长。
2016年12月23日,李传起拟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厅级领导职务。[4]
2017年02月,李传起任广西师范学院院长(试用期一年)、党委副书记。[5]
2019年1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李传起任南宁师范大学校长。[6]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职担任美国OSA会员、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通信学会线路与光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光电子与光通信学会理事、《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广西科研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桂林市通信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1988年9月至2006年4月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培训部、韩国汉阳大学电气与计算机中心学习、进修和访问研究。长期从事光学、光子学和光通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纤通信OCDMA网络技术。在 OCDMA系统地址码设计领域取得系列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地址码设计理论体系。多次应邀出席国际通信学术会议,3次被聘为分会场主席。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国学术专著《OCDMA系统地址码理论》、《光纤通信OCDMA系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项目3项。
长期从事光学和光通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纤通信OCDMA网络技术,该技术具有保密性强、随机接入、抗衰减、抗突发等多种优势,是建设下一代全光通信网络的主流复用技术之一。在OCDMA系统地址码设计领域取得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地址码设计理论体系。从现代数学理论的源头,研究了多种OCDMA系统用户地址码设计方案及其相应的编解码技术,设计出MSPC、ESPC、PG-OOC、LS-OOC、ST-OOC等多种性能优良的OCDMA系统地址码码字。
并建立了从信号编码和发送、叠加、接收、检测和恢复的完整实验系统。主持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建 “光学与光子技术实验室”,开展OCDMA网络技术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在OCDMA技术领域的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被邀请出席在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地召开的国际通信大会,其中3次被聘为分会场主席。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参加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光纤通信OCDMA系统》等2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等三大系统检索论文50余篇。获第七届安徽图书奖三等奖、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多项科研奖励。指导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人。
长期从事光学、光子学和光通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纤通信OCDMA网络技术。近年来在 OCDMA系统地址码设计领域取得系列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地址码设计理论体系。多次应邀出席国际通信学术会议,3次被聘为分会场主席。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国学术专著《OCDMA系统地址码理论》、《光纤通信OCDMA系统》;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项目3项;主编和合编教材4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学工作
李传起教授长期从事光学和光通信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讲了《大学物理1 》、《大学物理2》、《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理论光通信网络》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教学水平优秀。曾主持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项目3项;主编和合编教材4部;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纤通信OCDMA网络技术。近年来在OCDMA系统地址码设计领域取得系列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建立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地址码设计理论体系。设计成果获得国际同行的充分肯定,先后被邀请出席曾多次应邀出席国际通信学术大会,3次被聘为分会场主席。
科研工作
李传起教授先后主持财政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气象局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项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光学与光子技术实验室研究专项、 OCDMA系统多维地址码设计及FBGs编解码实现研究、羟基自由基导致DNA链断裂的动力学机制研究、OCDMA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光码分多址系统FBGs编解码技术研究、光码分多址系统地址码结构研究、 激光光束分析系统研制、 光子对周期性空间信息的记忆与再现研究、成像技术在结构测量中的应用(车载GPS气球定位系统)、OCDMA系统FBGS编解码器研究。在《Physics Letters A》、《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光学学报》、《电子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其它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和 E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9篇。
专著目录
[1] 李传起, 孙小菡. OCDMA系统地址码理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ISBN7- 312-01793-2
教材目录
[2] 李传起, 郭胜利, 张成义, 《理论力学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3] 张成义, 郭胜利, 李传起, 《理论力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朱育峰, 王志琴, 李传起, 《普通物理学习指导》,气象出版社,1998,
[01]2010-2013,主持广西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光码分多址系统编解码器设计研究”
[02]2009-2011,主持中国科学院开放课题“电离层上行离子传输及其加速过程研究”
[03]2008-2010,主持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光学与光子技术实验室”
[04]主持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空间天气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05]2008-2010,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OCDMA系统多维地址码设计及FBGs编解码实现研究”BK2008437
[06]2007-2009,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计划项目“光码分多址系统FBGs编解码技术研究”
[07]2007-2009,主持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光码分多址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08]2004-2006,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计划项目“光码分多址系统地址码结构研究”
[09]2006-2008,主持中网通信公司重点扶持项目“OCDMA系统编解码器仿真研究”
[10]2003-2005,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的WDM网络节点管理模式”
[11]2000-2002,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光纤以太网工业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