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神

存神

目录导航

存神

      内容的 存神亦名思神,意谓 存思人体之中、天地之间各种“神灵”。

      存神一词,首见于 《太平经》。卷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有曰:“万神……皆随人盛衰”;“若以神同城 而善御之,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原意是将真神守住己身之 内,因此又称:“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
  故人能清静,抱精神,思虑不失,即凶邪不得入矣。其真神在内,使人常喜,欣欣 然不欲贪财宝,辩讼争,竞功名,久久自能见神。”①道教除认为“神生于内”②,似 人,有长短、形色、居处、名号之外,还相信天地精神可进入人体,聚为身神,而身神 亦可出游于外。例如“四时五行精神,入为人五藏神,出为四时五行神精”③。人用意 念可以内观身神镇守某一部位,同时也能感降外神入镇体内,开生门,塞死户。其效次 则安魂制魄,调节机体,消灾治病,延长寿命;上则致天仙前来接引,飞游虚宸,或白 日升天,成仙不死。

种类

  存神种类甚多,仅上清一派即多达数十种,比较重要的有存思《大洞真经》三十九 真法(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类此)、帝一混合三五立成法(存思三一守太一精,并存 思九宫五神。按:三一,三丹田神。九宫,头部天庭、明堂、极真、洞房、玄丹、泥丸、 太皇、流珠、玉帝九宫之神。五神,指符籍之神,即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 存五方气五神法(五神又名“五帝”,即肝、心、肺、肾、脾五脏神。
  灵宝派存思五老法类此)、存三部八景二十四神法(灵宝派类此)、解胎十二结法 等。此外,还有存思日月法、七童卧斗法、奔辰飞登五星法、存二十四星法、大存图法 等等。

其方法

  存神方法,一般要求了解神真的讳字、形长、服色、光气、文彩、变形(如乘何色 云、由何色光气变化而来,又化作何色气,以及四时改易)。将神真的名字、形长和服 色记录在符箓上,吞符念咒,服气咽液,被认为有助于神真的出现。
  整个过程大都有选择时日沐浴入室,选择方向烧香朝拜,叩齿若干通,呼神名若干 次,然后存神、叩齿、咽液、微祝(或诵经咒)等程序。要领是“常当安身静心,正气 夷行,闭目内视,忘体念神”④,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冥想神真。
  身神观念,即认为人体各部位均有神真护卫,乃是存神的重要思想依据之一。就目 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身神观念可能是所谓“五神”。《汉书·郊祀志》载谷永言“化 色五仓之术”,颜师古注引李奇云:“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 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⑤《老子河上公章句》更明确指出:“人能养神 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怀道抱一,守五神也”。⑥《太平经》亦言五行精神进入 体内则为五脏神,并说“神长二尺五寸,随五行五藏服饰”,人能存思不止,“五藏神 能报二十四时气,五行神且来救助之,万疾皆愈”。⑦稍后,才出现了三丹田神、上中 下三部之八景神(共计二十四真),乃至各部位均有神灵的观念。例如,纬书《龙鱼河 图》提到呼发、耳、目、鼻、齿神名却邪法。东汉边韶奉桓帝之命所撰《老子铭》称: “世之好道者”以为老子“存想丹田太一紫房”而“蝉蜕度世”。魏晋之际成书的《黄 庭外景经》更谓“观志游神三奇灵”⑧;略述黄庭、中池神真服色。晋葛洪在《抱朴子 内篇》中也描述了“一”在三丹田的服色、形长和居处,并著录关于存神的道书多种, 其中《二十四生经》大概就是上清派所传《太微帝君二十四神回元经》和灵宝派所传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蓝本。他所说的“一”实际上是有形色的身内三丹田神。 存神法起于汉代,而盛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时形成的上清派多注重个人修持成 仙,故而力倡存神,并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存神法。存神遂成为上清派的主要特征。

炼气介绍

  《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卷上说:“上清之道、高玄宝经,以存思 为感,咽气为会。”⑨由于存神和符咒的共同特点都在于招致神灵,因此,存神法亦为 灵宝、正一、楼观等符箓派所接受和传承,对后世修炼方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宋代天 心派、神霄派的修真法和符咒道法中尚可发现存神的因素。存神又是内丹的渊源之一。 一方面,某些标题为“内丹”的道书(唐代人依托吴筠所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等), 实质上讲的仍然是存神另一方面,存神的某些概念和观念还被后世内丹家加以改造,吸 纳于内丹的功理体系。例如,在某些存神书中诸如身内“丹”、“三丹田”之说,以及 三五归一,精气神互化、精化成丹结会命门、神化为婴儿等等观念,都为后世内丹家所 接受,从而形成内丹所谓炼精化气、炼气成神、丹田命门结丹、养圣胎、三田反复、五 气朝元等等一系列的理论、功法。

含意剖析

  存神既不等同于一般存思,也毕竟不同于内丹。 “存思”内涵比较广泛,任何客体包括日月星辰、自然景物都可成为存思的对象, 而“存神”范围比较确定,专指存思被认为有形象的神灵 至于存神与内丹的区别就更 为明显:第一,内丹家把精、气、神区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所谓“元神”意为自 己得之原始虚无的精神;而存神的“神”专指身内和身外的有形色的似人的神灵,并没 有刻意区分先天的和后天的精、气、神。第二,内丹术以自觉有如外丹的丹药在体内流 行为基本特征;而存神以观见似人的神真为主要特征。第三,内丹术炼精为气,炼气为 神,炼神为虚,炼虚合道,以返归天地未分之前的虚无为极致;而存神则招致神灵,以 神真接引、飞升上天为最终目标。因此,存神和内丹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道书经典

    道书经典《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结成真。”~言以敝之,炼养精气神,才是得道的真实途径。那么,如何修炼成功呢?道家自有一套导引行气的方法,比如,有补益心藏(注意:此处不用“脏”字)、肝藏、脾藏、肺藏、肾藏之法。碍干篇幅,在此从略。有关古代道家的行气导引之术可谓卷轶浩繁,他日有闲,再另行详谈吧。

       在明代,有位叫高濂的大学者,写了一部巨著《遵生八笺》,这是一部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寿世保元》齐名的八大养生巨著之一,所以高濂又是一位养生大家。在他生前的很多年以来,一直以道家的丹药为宝物,认为只要得到了灵丹妙药才会成为神仙。后来,他又从道藏中采集了许多奇方妙术。这部《遵生八笺》绝大部分收集的就是道家出世长生、修炼得道的方法。宝通在写此文之际,时逢初夏,所以不妨摘录关于如何在夏季摄养的方法以飨读者。在此书的卷四,有“四时调摄笺,夏卷”:大意是说:在4月份(阳历5月)立夏这一天,忌吹北风,否则容易生病。5月份(阳历6月)夏至这一天.忌吹东风,不然预示着病多。6月份(阳历7月),表现出秋天的气候特征,预示女性多灾难。在“夏季摄生消启、论”中.还说道:在夏季的巳(阳历5月)、午(阳历6月)、未(阳历7月)这3个月。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属火,主于长养。因此.人在夏季心火旺盛。在五味中,与“心”相对应的味道是苦味:与“肺”相对应的味道属辛辣,肺属金。在五行的相生相克中.火能克制金。也就是说,心火能克市iJ肺金。所以,人们在夏季的饮食,应适宜较少苦味并适宜地增多辛辣味。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饮食来调养肺气。中国古代道家的养生方法。多如繁星,浩如烟海。此篇小文仅只略谈了一下“存神”与“导引”,无非沧海一粟、九牛一毛而已。如欲详闻其道,可关注日后的专栏连载。相信有缘之士。定能由其中得悟养生精髓。长生不死之道难求,但关于祛病延年之道,可说悉备其中矣。

其它

      气功术语
     谓意守身神。《后汉书·冯衍传》:“陂山谷而闻处兮,守寂寞而存神。”道教认为人身五脏百节各有身神主持,与元气相应,意守身神可以延寿。《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存神养气,可以不死。”

养生三妙
    精、气、神为人身之宝,既是生命的动力,又是生命体现,其盛衰存亡与人的寿天直接关联。《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

气功养生的常识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介绍

  存神又可称为存思、存想,冥想等等。

  魏晋时期流传于世的道书《黄庭经》讲的就是存神、冥想。道家的神仙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其修炼的方术开始由炼形,炼气向炼神过渡。古人云:“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

  其实,现在流行于世的所谓瑜伽,其主要修炼的内容就是存神、存思(或叫冥想)。若要溯其源头,此种修炼术实在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神仙方术。

  在中国,自佛教传入后,就诞生了一句流行至今的口头禅:“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只要是披着国外的名号,任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流行开来。而对于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本土文化,却一概弃如敝履或干脆视而不见。其实只要放眼看看这些年流行于世且名目繁多的各类养生术就可明白,若要认真溯其源流,有哪一种养生保健方法能逃出中医理论与道家修炼方术的影响(中医同样源于道家)存神(存思或冥想)的要点,即是将本身的神灵聚集于一处,比如道家将其会聚于上丹田、中丹田或下丹田。所谓上丹田,即是两眉间印堂中心处向内约三寸的部位。这个地方,又称为泥丸宫,也称为松果体。静坐时长时间意守此处、存神此处.即可收到神奇之功效。至于中丹田及下丹田,碍于篇幅在此暂不多述。但是要注意,凡事不可太过执着。笔者见到有不少人在打坐时因长时间过于专注地意守上丹田,结果因出现幻视及幻听而令自己陷入精神迷失。其实,即便出现幻视与幻听。也是炼神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不过分执迷其幻象,亦可升至更高境界。

  练功之人常说的“见魔诛魔,见佛诛佛”就是这个道理。关于静坐炼神的一系列反应及应对措施,日后有机会时笔者当详细解说之。总之,若方法得当,静坐存神(存思)对人的精神的调养是有很大益处的。导引行气:在明代《正统道藏》中,有一篇许真君著述的《灵剑子》。在该文中,作者以五脏中的心、肝、脾,肺、肾与四季相配,并将导引、行气与之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颇为奇特的导引方法。此法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文辞亦有很强的哲理。在《灵剑子·服气第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形之所依者,气也气之所因者,形也。形气因依而成身体,魂魄全而往来降注为神,而生五藏焉。气之为母,血之为子:血之为母,精之为子:精之为母,神之为子:神之为母,形之为子。未有无气而自成形者也。气因形有,乃魂魄偕之……”此言妙绝。作者将气、血、精、神、形及魂魄用极其简练浓缩的语言表述了一番。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