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神道

中文名 民俗神道
简称 神教
目录导航

神道教

(神道,しんとう),简称神教,原本是 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公元五至八世纪中国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作为儒教的不可缺少的补充,佛教和道教同时传入日本,佛教经过一些反复后逐渐被日本人接受,但道教的神祗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容易被另一国家的群众接受,所以日本人吸收道教理论,和传统宗教结合,以本民族的历史人物和传说神祗替换,将历任天皇和重要的幕府将军也作为膜拜对象,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正如将中国的皇帝称号前加一个“天”字成为日本称号天皇,将道教称号前加一个“神”字,形成 神道教。

民俗神道

神道教大致有三种流派: 神社神道, 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古来神道教的祭祀神职人员、神主(是神道教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明治政府不认伝统的制度,廃止多数世袭职。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是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又将古社中多数小者,由政府统筹到大社中。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 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信仰的主流。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100天内,都要被父母带领参拜 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需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 神社没有灵牌。 供奉重要任务灵位的神社,一般称为神宫。

比较重要的神道教神社

伊势神宫 明治神宫

东照神宫 出云大社 严岛神社 靖国神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