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古山寨

南漳古山寨

中文名 南漳古山寨
主要组成 春秋寨、卧牛寨、青龙寨
目录导航

南漳古山寨

  南漳先后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以石城墙、石房屋为主件而构成的 古山寨。其中特色鲜明的 春秋寨、 卧牛寨、 青龙寨被批准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卧牛山寨更被建设部 《中国城市网》总编辑 罗亚蒙研究员评价为“全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古山寨”。
   南漳古山寨有多少
  据说南漳已发现的“山寨”就有200多个。这只是个慨数,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还没有人对南漳所有的山寨进行过普遍的、逐个的、准确的清查,仅 东巩镇就有40多个。我所闻知的即有卧牛山寨、春秋寨、青龙寨卧牛山寨、青龙寨、闫家寨、丘陵寨、护路寨、护家寨、 陈家寨、 草家寨、插旗寨、渔家寨、清明寨和观沟寨等等。
   “山寨” 建筑于何时?
  因为南漳“山寨”众多,情况复杂,故不能笼统地说建筑于何时,对各个“山寨”要作具体地研究。有的“山寨”可能年代久远,而且还不是某一个朝代所为,而是多个朝代不断修筑而成。例如,笔者所登临过的、被人称为“华夏第一 大山寨”的卧牛山寨。其地处于南漳、荆门、当阳、 安远之要冲,依山而建,整个石城墙周长足有6公里,全部由块石垒砌而成,设有东、西、南、北门四个重要关口,城墙高5米、宽3米,上有 箭垛口、瞭望口,内有环寨通道,每间隔一段距离留有放置照明物的一尺见方的小孔;城墙每隔50米,建有 烽火台和炮台,每隔20米建有一个 防御工事,即 岗哨亭位。城墙 蜿蜒盘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城墙内则依山 就势建有石屋,少则10余间,多则39余间,山寨之间共有石料房屋300多间。山寨内团山寺的寺门中央的高地上设有 点将台,置有直径一尺的旗杆座。左边有4000多平方米的演武场,大约能容纳3000步兵的操练;右边是直径80米的圆形 阅马场,操场周围有3层看台,每层宽2米。西门边另有一个能容纳500人操练的中小型操场。加之卸甲垭、饮马槽等的存在,无疑说明它是一座巨型的军事山寨。这么巨大的山寨不大可能是老百姓的自发行为所能建成的。也不是一般的“ 流寇”、“山寇”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可以说它是各个朝代不断修筑完成的。笔者猜测,它修筑的起始年代至今,不会于少于2000年的时间。
   为何修筑“山寨”而建
  修筑“山寨”是干什么用的?这也需要对不同的“山寨”作具体的研究,而不能一慨而论。还是以巨型的山寨-------卧牛山寨为例来讲吧。由于 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所看重,它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山寨。它主要用于驻守、训练军队,扼守要道。驻守此地,进可以出兵驰援他地;退可以长期坚守,拒敌进攻。
  据 《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一年( 公元35年),刘秀二十八宿将之一的臧官率兵至中庐(今南漳),驻守 骆越骆越。当时 公孙述的将领任满于刘秀的征南大将军相距于荆门,任满等战数不利。骆越人谋划叛汉从蜀,臧官当时兵少,力不能制。适逢汉朝所控的属县运输车数百乘到达这里,臧官夜里使人锯断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大亮。骆越人侦探人员闻车声不绝,而门限锯断,相互转告说汉兵大至。其渠师乃奉牛酒以劳军营。臧官 陈兵大会,杀牛备酒,以款待骆越人,由是驻地遂安。笔者认为,这个骆越之地,从地理方位来看,很可能就是卧牛山寨这个地方。
  至于说此地是不是关羽收 周仓处,不见史载。因为周仓是个 《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又是民间相传。又是“疑是”,故不足以为信。但是,关羽是一个军事人物,他在樊城、新野一带驻防7年,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19年),又曾在樊城“ 水淹七军”,擒 于禁,斩庞德。后来,又从襄樊败退当阳、 麦城,他到过卧牛山寨是完全可能的。
  但就大多数“山寨”来说,其用场则是为了避御“流寇”而修筑的,且始筑于明代。明代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四川三省之间。那个时期,从河南、山西、山东、 北直隶等地,因战乱、荒灾或不堪赋役而流亡到荆襄的民户,史称“流民”的特别多。仅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即多达数十万。自宣德至成化四十多年,到荆襄的“流民”已多达150万人。明朝对“流民”采取的是躯驱赶、“散遣”的政策,结果引起了“ 流民起义。”为了镇压流民起义,明朝廷派兵前来镇压,、。据史载,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明朝廷曾派 白圭督兵进至南漳,分兵进攻,起义军凭山据险,顽强抵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又爆发了河南新郑人 李原 组织领导,称平王,与小王洪、 王彪等攻掠南漳等县,流民附者多达百万。明朝廷再次派兵入山进剿。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 张献忠领导的 农民起义军也曾在荆襄这一带活动过。所所以南漳(包括 谷城、保康等地)“山寨”与流民起义、农民起义有关。无论是“进剿”或反“进剿”,在 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时代,这些石筑“山寨”都是很管用的。
   “山寨”何以开发利用?
  南漳“山寨”的发现,对 襄樊南漳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无论是‘山寨“的数量、规模、景观,都将对国内外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其潜在的旅游价值非常巨大。现在的问题是:一是对”山寨“的研究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在域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知南漳有如此众多、如此巨型、如此壮观“山寨”甚少,能正确解说“山寨”现象者更少;二是到达“山寨”旅游的交通极为不便,尤其是从东巩至卧牛山寨的14公里的道路,车辆行走非常之困难,这不利于游客前去 观光旅游;三是对“山寨”能够正确解说的 导游人员还非常的稀有,这远远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 山寨文化”旅游热潮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山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迎接“山寨文化”旅游热潮的到来,就必须加大对“山寨文化”研究、宣传的力度,尽快修缮道理,着手培养一定数量的“山寨文化”宣传和导游人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