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端木蕻良生前有一个愿望:将他与萧红的情感和生活写作成书,澄清一些曾被人多方猜疑的历史事实。但此愿尚未实现便去世了。
端木先生的夫人钟耀群女士所著《端木与萧红》从端木蕻良初识萧红、萧军夫妇开始,结尾于萧红去世,时间跨度为1938年至1942年。作品以尊重事实为原则,详尽介绍了端木蕻良与萧红在上海的相识;萧红与萧军在西安的分道扬镳;端木蕻良与萧红共同生活的各段经历,披露了二人情感、创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情况。文中涉及了许多现代文坛著名人物,为从侧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资料。
钟耀群女士写作此书应该说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情感矛盾过程,然而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理解和胸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端木与一个真实的萧红。
钟耀群,萧红辞世后端木蕻良的夫人。
长期以来有关端木与萧红的的婚姻与生活状况众说纷纭,留下了种种疑团,该书是端木蕻良的第二任妻子钟耀群根据端木生前的叙述,以一位妻子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丈夫与其前妻的婚姻生活。别有意味。
1997年5月13日上午,我带着端木蕻良的骨灰和亲友来到香港圣士提反女校门前会合。这是一座英国老牌女校,制校极严,当天学校里正在进行会考,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学校老师梁政和马庄华按时出来热情地迎接我们到会议室入座,介绍校方情况。梁老师特别说到校园内有一棵大树,每年上面都开着红艳艳的凤凰花朵,但几年前忽然倒塌了。并且拿出一本厚厚的精装校史送给我,翻到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香港那一段,其中有萧红病故于该校的记载。我非常感谢地收下这本宝贵的校史。接着,领我们参观了日寇占领时,老师嬷嬷们准备逃跑的楼梯通道,还有日寇留下的柜子,上面还贴有当时日本年号的标签,校长苏国珍在监考之余,也到校园来接待我们。
校园内大树参天,花坛草地都很整洁,独独在那棵倒塌的大树树根周围,杂草丛生,等待料理。刘济昆先生建议我将端木的骨灰撒在花坛上,但我径直向倒塌的大树根走去,我认准了这棵倒塌的大树,就是当年端木埋葬萧红骨灰时的那棵小树,半个多世纪,它应该长成大树了。每年开出红艳艳的花朵,不就是因为埋葬了萧红的骨灰吗?几年前的倒塌,很可能就是当年挖坑埋骨灰时,触动了这棵小树的根部所致……我毫不犹豫地将装在红锦盒内的端木骨灰,撒到了这棵倒塌的大树下……
从女校出来,卢玮銮教授指给我看她工作的香港中文大学,就在右边不远的山坡上,使我不由想起当年端木深夜怀抱萧红骨灰,来到她去世的圣士提反女校校园来埋葬的心情。随后,我们来到浅水湾凭吊当年端木埋葬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地方,大海、沙滩、更衣房、花坛……我都不觉陌生。
回到城里,拜会了最早出书评论端木作品的著名作家、《香港文学》出版社社长刘以鬯先生,向他汇报了上午顺利撒端木骨灰的情况;并告诉他,我写了《端木与萧红》一书,要为端木平反。以鬯先生毫不犹豫地留下了复写稿子和附件,告诉我7月香港回归是压倒一切的主题,8月份可以开始连载。我很感激他。
14日上午,林长青领我去九龙尖沙咀乐道8号二楼,查访端木和萧红居住过的地方。但是,50多年过去了,乐道地区已面目全非,8号一带已改建成凯悦酒店了,我只能凭着想象抬头向空悼念。
接着,从乐道走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端木带着病中的萧红过海去香港的码头,也是什么痕迹都找不到了,向对岸看去,一座宏伟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长青告诉我,那就是今年“七一”回归的大会堂。我立即要长青为我拍下这个镜头,当年端木为萧红受尽苦难的地方,很快就要回到祖国怀抱了,他俩在天之灵,能在香港回归前夕会合在一起,共同迎接回归,也不枉他俩用笔为祖国、为人民战斗的一生。没有比这种机遇更好的纪念了!
当晚,我乘国泰航班离开香港,当飞机从沿海跑道起飞到天空后,我看到大海中的港岛,确实是地球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真是太美了!现在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而端木与萧红却能在这颗璀璨的明珠中永生1
15日上午,飞机准时到达澳大利亚悉尼,女儿钟蕻抱着端木生命延续的唯一亲骨肉小沁芳来接我,真正是悲喜交集!端木临终时,知道女儿曾不顾一切要放下初生的婴儿飞到爸爸身边,他立即要女儿带好孩子,千万不要回来……端木是对的,自然规律是那样的无情,又那样的有情;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的……
三个月后,我将带着钟蕻和小沁芳回到北京,继续完成端木未竟的事业。
感谢为这本书进行过帮助的亲友们!
钟耀群1997年7月于悉尼
一、闻名
二、见面
三、相交
四、定情
五、结婚
六、武汉
七、重庆
八、香港
附录一:那时桥头载明月
附录二:端木蕻良在西安
附录三:端木蕻良和萧红在香港致华岗的9封信
附录四:信外缀语——读端木蕻良、萧红在香港期间致华岗的信
附录五:萧红和她逝世后的一些情况(节录)
附录六:端木蕻良对萧红后事安排及半个世纪的牵挂
附录七:《沉默》(节录)
附录八:《中国现代作家选集·端木蕻良卷》编后话
附录九:呼兰河永远流淌着对端木先生的幽思
附录十:在端木蕻良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后记
出版者的话
² 钟耀群,端木蕻良第二任夫人,早年参加抗日剧教队,为抗日将士演出,曾被誉为40年代的话剧皇后。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昆明军队中担任文艺演员及编导。“文革”期间因端木蕻良病重,调入北京文物管理处工作,后协助端木蕻良撰写《曹雪芹》,201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