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为攀,1990年生,90后先锋作家。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第一届90后星生代文学大赛三等奖获等。其作品散见《萌芽》、《短篇小说》、《文学青年》等,文章收录于若干90后文集、新概念文集等。
《作家之死》
《寻找莫莉》
《诗人的眼泪》
《月亮与九朵玫瑰》
《来自九月三日傍晚的枪声》
《回旋曲式》
《黑白时代》
《邂逅你的时光》
《追风少年》
《当一朵云撞见一张纸》《当一朵云撞见一张纸》
《莫比斯环》
《铸鼎》
《骑鲸》
《色彩是黑色的翅膀》
《时间走廊》
《追随他的记忆》等[1]
选自《来自九月三日傍晚的枪声》:
我哥那晚挨打之后,拿着那把链带驳壳枪跑到了大山里,起初每天半夜回来一趟,带上第二天的伙食。但这几天渐渐没再回来。我有些想念他,带着母亲煲好的鸡汤找过几次,但都没找到,有好几次还在大山里迷了路。
我想问我哥,蝴蝶结还要找吗?
那天是我哥高考后的第三个月,炎热的九月。当上二把手的父亲这时也加入了夜间巡逻队,是领头指挥的那个。我知道父亲也想念哥,由于当父亲的尊严或许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并没有让他对此有所表现。填报志愿的日期早已过去,九月是大学新生入学的月份。我家除了我之外,都不知道我哥考得怎么样。经过父亲再三逼问,我又一次出卖了我哥,把他的高考成绩告诉了他。这次父亲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不仅没骂哥,反而对他赞誉有加。我哥虽然离上专科院校还差两百分,却是那年村里考得最好的,我父亲把兴奋一直挂在脸上,传递给每个碰到他的村民。
“知道吗?我儿子是今年村里考得最好的一个。”
过了九月二号,我父亲想找回我哥,问他想不想继续念书。他扛着那杆猎枪,叫我带路,顺便干他的老本行。我把父亲带到了大山里,翻了五座山头之后,我们在一处有泉水的地方看到了一间土坯房。土坯房造得很不齐整,风一吹似乎有倒塌的可能。旁边有一把生锈的锄头,我认出是我哥房间的。父亲看了看,没说什么,用手推了推墙壁,没有像我们想的那样,倒下来。我哥曾经跟过我舅舅当过几天泥瓦匠。父亲对于我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到砌墙的手艺,感到很欣慰。第一次拉我的手,坐在一块石头上,等我哥回来。我悄悄看了看里面,有一张木板搭成的床,上面的被子是我哥房间的,还有很多各种动物的毛,有些是鸡,有些是鸭,还有几只是狗。锅碗瓢盆也是家里的。父亲笑了笑,说:“这小子这么快就想另立门户了。”
我看到父亲笑了,大山里很安静,有树叶和鸟在唱歌。我和父亲就这样坐着。傍晚的时候,我哥还是没有回来。父亲拉我下山了。在半山腰的时候,听到鼎沸的人声,我哥肩头挂着一张像蝴蝶形状的帽子,推着一辆装满泥土的板车出现在我们面前,后面跟了一大群手拿锄头和镰刀的村民。我哥绕过我们,轻车熟路拐上一条小道。我看到父亲的脸僵了,然后二话不说,拿起枪追了上去,把我撇在一边。
我看到村民也一拥而上。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一阵响亮的枪声,出现在九月三号这个晴朗的傍晚。
2016年3月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指导中心承办,中华诗词协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中国90后作家文学联谊会、起点中文、腾讯读书、红袖添香、榕树下、中国诗歌网、中国少年作家官网协办的“2016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发布会在京举行。“2016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统计了50家中文网站、126家出版社、3000家媒体的作品发布阅读量,历时三个月整理而成。林为攀位列第19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