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曾担任过省委领导秘书,县委书记、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等职。
《谁与历史同行》和《借问英雄何处》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以后,海峡两岸刮起了一股“历史文化”的散文风,尤其是在获得中国散文的最高奖——冰心散文奖以后,集政府官员、作家和大学教授于一身的冯伟林成为“新儒生散文家”的代表人物。因此,当冯伟林出席《印象湘江》诗歌朗诵会并答应为《金鹰报》著文歌颂母亲河湘江时,不免让人平添期待。
源头活水是湘江
虽然早就从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上“认识”了冯伟林,但他踏上挪亚游轮的时候,《金鹰报》记者还是不敢贸然上前相认——他不断地和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打招呼,平和得没有一丝一毫的“官气”。得到确认以后,记者问他;“你是湘乡人吧?”冯伟林一板一眼地告诉记者,“我是湘潭人,正儿八经的湘潭人!”
冯伟林说,他生长在湘潭市昭山脚下一户普通农家,从小在湘江边劳作、嬉戏,任江风吹拂,凭江水拍击,聆江涛阵阵,醉江韵萦绕,赴荷池采莲,登昭山拾叶,望南岳美景,观麓山红叶。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后来到长沙读大学,都是一路沿着湘江走着、寻着。他曾经在伟人毛泽东等人求学的湘乡东山学校驻足,在巍巍韶峰吟唱,在清清乌石潭彭德怀故居洗濯,在秀雅的花明楼刘少奇故居漫步,在昭山古碑前徜徉,沿着王船山、曾国藩、魏源、蔡锷、毛泽东等乡贤的足迹,进入岳麓书院。
正是在这样的熏陶之下,他很早就对湖湘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下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提炼和宣传民族精神的心志。
“湘江在我的心里就是一条圣河,它滋润着湖湘一段段文明,千载而下锤炼成一个巨大的文明符号,我在辽阔的湘江水中渐渐长大,我那些散文不过是湘江河水溅起的些许浪花。”
勤恕廉明做好官
在冯伟林办公室悬挂着一幅字:“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不敢慢,廉则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冯伟林说,这是他为官一贯信奉的座右铭。
在一次演讲中,冯伟林曾经讲到一个例子:当年朱熹从福建武夷山出发,到岳麓山与张栻进行朱张会讲,走了整整三个月。后来,朱熹从福建到长沙出任潭州刺史,在路上走了整整半年。而现在,从福建来长沙,只要一天就够了。可以说,现在身为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的冯伟林参与掌管着湖南的 “速度”,他以湖湘文化赋予他的人格魅力“经世致用”于湖南的 “速度”,同时又希冀这种“速度”推动湖湘文化高速向前发展。在《印象湘江》诗歌朗诵会上,这位年轻的文化官员慷慨激昂:“铺路架桥,修建高速公路是我目前的职业,八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将竭力为人民修建一条条通往现代化的致富桥!”
从民办教师、民警、市委组织部科长、省委领导秘书、市委副书记,到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冯伟林凭着勤奋、忠诚、智慧和才干在红色的地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冯伟林告诉记者,他首先是个国家干部,其次才是个写文章的人。事业决定了他要成为一名领导干部,所以必须不断地为事业奋斗、为工作奋斗。曾国藩曾说过: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物,可为名将,可为好官。按照这个标准,冯伟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官了。
胸有静气大文章
从大学法律系学士到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繁冗的公务之余,冯伟林见缝插针,刻苦研读,博闻强记。胸中没有一股静气,冯伟林不可能完成那么多有价值的文化追寻,也写不出那么多优秀的历史大散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沉坐书房,一支笔,一叠纸,纳人间正气,吐百川情怀。”冯伟林说,只要不是纯粹的工作场合,任何应酬他都是能推则推,实在不能推的就让夫人作陪。“不过,参加‘印象湘江’的活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正是利用这些挤出来的时间,他遍读古典,深入研究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法律、文化,尤其是对湖湘文化起源、发展、承递和社会演变都有深刻的分析和理解。
谈到湖湘文化,冯伟林认为,主流还是由屈原、范仲淹和柳宗元等外乡人流放到湖南所形成的贬谪文化沉淀而成的忧患意识,其核心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种政治文化;而长期处于主流湖湘文化压抑下的潜流湖湘文化,即由楚文化所张扬的对生活快乐的追求和对世俗情欲的享受等汇聚,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今天,正日益焕发迷人的光彩。书生报国鸿鹄志,为官为文两相宜。我们期待湖湘涌现更多像谭仲池、冯伟林这样的文人官员,共谱湖湘大文章,一起为湖湘文化提速。
著有散文集《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书生报国》等,报告文学集《大中华佛国的覆灭》等。共出版文学作品六部。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和十月新锐人物奖等多种奖项。
冯伟林写过的文章:
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冯伟林促进成渝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政策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口漏二例分析
浅析旧城改造政策的利益与代价分布
国有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浅淡
冷暖春秋
晚清名将左宗棠之死
校企合作培养市场营销人才
发扬“三种精神”,实践“三个代表” 谈高速公路行业的廉洁与和谐
冯伟林写过的书:
谁与历史同行
“大中华佛国”的覆灭
新编实用英汉翻译实例评析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冯伟林应用语言学综论现代术语学引论
数学与语言
尼日尔河流域考察记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AutoCAD2004应用技巧
冯伟林写过的论文: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评价研究
河东柳氏东眷及柳恽研究
Lipid Rafts介导Nogo66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变分李雅普诺夫方法和稳定性理论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群论分析
碳纤维(CFRP)布加固混凝土矩形柱的性能研究
基于人体运动捕捉数据的高维时间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的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基于J2ME的手机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Robocup小型组机器人控制策略的研究
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当代》《十月》《人民文学》《读书》《散文海外版》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具现实意义的散文力作,被誉为新儒生散文的代表性作家。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书生报国》等。特别是代表作《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在大陆和台湾连续再版多次,在海峡两岸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曾获“冰心散文奖”和“十月新锐人物奖”等多项殊荣。2009年度荣膺第八届湖南十大杰出经济人物特别贡献奖。
2010年度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领军人物奖
检察机关指控,冯伟林自2001年以来,利用其担任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副局长(副总经理)、局长(总经理)的职务之便,通过打招呼非法干预高速公路土建、绿化、用电工程和服务区经营权等项目招投标,不经集体研究直接插手办公楼工程发包、设备采购、资产收购、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利用过节、旅游、生日、搬家等名义,单独或伙同亲属非法收受贿赂170多次,折合人民币4000余万元。
据记者了解,冯伟林19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案发前任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等。2011年8月17日,湖南省纪委宣布对涉嫌严重违纪的冯伟林立案调查。其妻子易杏玲原系湖南省公安厅干部。
立案调查
2011年8月17日,湖南省纪委近日对涉嫌严重违纪的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冯伟林进行立案调查。湖南省纪委官方网站“三湘风纪网”披露了这一案件查处消息。
冯伟林妻子原为湖南省公安厅一名干部,2010年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2013年11月6日上午,湖南省湘西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冯伟林涉嫌受贿案,其涉嫌受贿金额高达4000余万元。同案受审的还有冯伟林的妹妹冯霞以及妻子易杏玲。[1]
2005年,冯伟林接受私营业主刘某某的请托,向怀新高速、常吉高速的负责人打招呼,帮助刘某某承揽了上述高速公路部分土建工程。为此,刘某某送给冯伟林人民币30万元。2008年至2009年,冯伟林接受私营业主张某某的请托,向张花高速公路、醴茶高速公路的项目负责人打招呼,帮助张某某承揽了上述高速公路部分土建施工工程。为此,张某某送给冯伟林美元1万元、澳元10万元。2008年至2010年,冯伟林接受私营业主盛某某的请托,向汝郴高速、娄新高速、桂武高速、张花高速的负责人打招呼,帮助盛某某承揽了上述高速公路部分土建施工工程。为此,盛某某送给冯伟林人民币31万元。2008年上半年,冯伟林之弟冯某某与二十三冶集团公司一项目经理王某某商定,通过冯伟林出面帮忙承揽高速公路项目,中标之后,王某某分一半利润给冯某某。冯伟林接受其弟和王某某的请托后,向吉怀高速、桂武高速、怀通高速、大浏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负责人打招呼,帮助王某某承揽了高速公路多个土建施工工程。王某某因此获得3550万元巨额利润,并送给冯伟林兄弟1500万元好处费。
冯伟林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司法机关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