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体操

杨氏体操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杨氏体操

       杨氏由于家乡遭拿破仑侵略而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主义意识,曾多次从军,以后致力于德国体操的研究。他创立了具有不平性质的体操体系,包括 为提高纪律性和战斗能力的队列、器械体操和手持武器的练习; 为提高身体素质的跑、跳、攀登、爬跃、木马、越障碍、搬运重物练习、他在体操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1811年,杨氏在柏林附近创建了体育场,场内设有赛跑、跳跃、投掷、角力场地和单杠、双杠、木马、鞍马、荡桥、吊绳、攀登架等器械,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来此参加体育活动。他把反法斗争纪念日定为“体操日”,并在“体操日”举办运动会。他还组建体操联盟并统一德国体操术语,在其体操体系中,强调体育与精神教育紧密结合,体现了培养勇敢顽强的品质和增进国民共同感情、促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不仅在学校实施近代体育,还把体操引向社会,被誉为“德国国民体操之父”。由于带有明显的军本意图,杨氏体操体系过分强调意志品质的培养,忽视了人体生理和解剖学特点,缺乏科学性。

历史发展

 纪念币 纪念币       德国各阶级和阶层的人对杨氏体操的选择开始于1811年。在此之前博爱主义教育家及其体操己蜚声全德,特别是伟大的教育家古茨穆茨的声誉远在杨之上,为整个欧洲体操界所敬重,其体操体系也为各国体操流派所效仿。1908年,即杨正式开始其体育生涯前,德国又先后出现了“道德同盟”和“击剑协会”两个休育组织,它们都在开展自己的体操活动。到了1811年以后,古氏体操的影响日渐缩小,而“德国同盟”和“击剑协会”的体操更被完全淘沃,杨氏体操一时竟成为一支独秀,垄断了德国体坛。[1]

社会背景

       近两个世纪以来,德国政治家、教育家、体育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杨(1778-1852)所创编的体操体系国内所称的“杨氏体操”或者“雅恩体操”,一直是体育史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间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即从1811年至1842年间时代对杨氏体操的儿次选择过程进行分析,以求扩大视野,深入探索。

        历史不是什么人预先注定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创造的。参加创造历史的人都必然参与历史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持续不断杨氏体操的兴衰就是德国各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选择,而且是各种选择互相斗争冲突的结果。

顺应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杨氏体操体系在近半个世纪里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选择:20世纪初,由于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战争和实现民族自由统一上的暂时一致,因而决定了对杨氏体操的共同选择。

  而在1815-1820年间,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一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尖锐,在两种力量对比出现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加之杨本人在许多方面的坚持己见,杨氏体操被淘汰。到进入19世纪40年代后,即在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杨氏体操作为一种过时的体操手段,不再为敌对双方所选用,从而被更符合统治者需要和时代潮流的施氏体操所取代以至杨本人也发出这样的叹息“我的体操现在已被时代所抛弃,仅具某些史料价值了,未来的时代将属于施氏体操”。[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