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游六桥记

雨后游六桥记

作者 袁宏道
文学体裁 游记
作者字号 字中郎、无学,号石公、六休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雨后游六桥记[1]

   袁宏道[2]

  【作者介绍】

  (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公安派"主帅, 袁中道二弟, 袁宗道二哥。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 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 游记,如《 虎丘记》《 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 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 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寒食后雨[3],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4],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5]。午霁[6],偕诸友至第 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7],光晃衣[8],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9]。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10],多者浮[11],少者歌[12],以为乐。偶艇子出 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各啜一杯[13],荡舟浩歌而返。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

  [1]六桥:在 杭州西湖中的苏堤上。北宋 元祐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堤由南至北横贯西湖,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堤上建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成为西湖一景。后人称此堤为苏堤。[2]袁宏道:(1578-1615),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吴县令, 国子监助教,考功员外郎等职。袁宏道是明末公安文派的首领,论文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创作上以 小品文著称,风格流丽清新,不拘格套,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 " 三袁"。[3]寒食:节名,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从 这一天起三天内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做寒食。[4]洗红:洗去红妆,这里比喻雨摧落花。[5]滞:延留,耽搁。[6]霁(jì季):雨后转睛。[7]忽骑者白纨而过:忽见穿白绸衫的人骑马驰过。[8]光晃衣:绸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9]白其内者:穿着白色内衣的人。去表:脱去外套。[10]以面受花:用脸颊来承接树上掉下的落花。[11]多者浮: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浮,饮酒。[12]少者歌:脸上落花少的人罚唱歌。[13]啜(chuò绰):喝。

  【提示】

  这是一篇游赏西湖的 小文。它的特点在于:放任洒脱、彻底坦露自我的行为跟西湖清丽多姿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个整体。由于春景的感染,人们卸去了往日的庄重、矜持,露出自然本相。看到有人穿白绸衣驰过,大家便一起脱去外衫,露出白内衣来,令光洁的白色与遍地红花相映衬。疲倦了,随意躺在落花上,一点也不在乎别人的注目。这还不够,还要想出游戏规则来,以脸面盛花,落花多的浮一杯酒,少的则罚唱曲。这是"正人君子"不会干的。快乐和青春、解脱和自由让人们回到了真正的 自然状态。最后,一路放歌,随小舟而归,完成了这次与西湖的愉快交流。

  在自然中解放自己,在自然中重新 认识自己,这就是本文的意韵所在。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 湖北省 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拜著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 李贽为师,深受其影响。万历二十年中进士,此后,反复地做官又弃官,多方游历, 著书立说。万历三十七年,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作品多写 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作品风格率真自然,清新清俊他的 山水游记很著名。明人 张岱说:“古人记山水乎,太上 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琅环文集·跋寓山注其二》)袁宏道文集最早刊本:明朝万历刊本。今人 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翻译】

   寒食节过后下了场雨,我说这场雨为将摧落西湖岸上的花,应当赶紧和那些桃花告别,不要耽误。中午是雨停转晴,我和几个朋友到了西湖第三桥,那里的落花在地上堆积了一寸多,游人很少,我们独自游玩感到很畅快。忽然 有个人穿着白绸衫骑马而过,衣服上的白光晃人的眼睛,异常鲜艳美丽,我的朋友们穿着白色内衣的人也跟着都把外套脱去。感到有点疲倦,我们坐卧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脸上落花多的人饮酒,脸上落花少的人被罚唱歌,作为娱乐。偶然发现有个小舟从花间荡出,喊过来,原来是寺里的僧人载着茶水来了。每人各自喝了一杯,我们乘舟唱着歌回去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