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全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一部关于陈独秀研究的颇具分量的学术研究之作。
唐宝林,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陈独秀研究会执行会长。主要论著有:《陈独秀传: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中国托派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主编)、《求真集》、《陈独秀全传》、《陈独秀年谱》(主编)、《拒绝奴性:中共秘密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传》、《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学术论文)等。
上篇一个叛逆爱国者和启蒙大师的诞生
一早年传奇(1879—1905)
源远流长的陈氏家族
出身书香门第“大世家”
厌弃科举的“选学妖孽”
蒙了一个秀才
没有爱情的婚姻
成“康党”舌战群儒
学西学转为“乱党”
初出茅庐叱咤风云
何梅士、苏曼殊
——早期的两位特殊友人
创办《安徽俗话报》
——对国民性的初步探索
二在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中(1905—1914)
信仰无政府主义
办学校、组团体培训革命骨干
学习、思考、彷徨的三年
在消沉与苦闷中隐居、读书、作诗
没有婚姻的爱情与诗书暂憩的生活
辛亥革命中一飞冲九天
讨袁革命失败时差一点丧命
以编辑为生静待饿死
困厄中的思索搅得周天寒彻
三掀起中国近代启蒙运动(1915—1919)
创办《新青年》揭开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序幕
蔡元培三顾茅庐请出“总司令”
文学革命中的“黄金搭档”
两位特殊的战友
鲁迅小说的引路人
教育革命的呼号与实践
培育一代“新青年”
创办《每周评论》指导五四爱国运动
明星如此闪烁
谣言杀人无奈离开北大
四筹建中国共产党(1919—1921)
狱巾思索一度信仰空想社会主义
误入“列宁主义”
脱下西装和长袍到工人中去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传说不实
与共产国际互相帮助发起建立共产党
奠定中共基础工作
帮助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与胡适分道扬镳友谊长存
在广东的教育改革和建党活动
五主持中共初创时期的工作(1921—1923)
接任共产党领导时的特殊心态
创建中共的全国性组织
第一年的辉煌业绩
国共合作问题上的努力与困惑
唯一的一次莫斯科之行
着意培养第一代党的领导骨干
莫须有的“机会主义二次革命论”
革命领导权问题上误解的消除
提携毛泽东
批评孙中山马林被撤
六为捍卫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独立性而斗争11923—1926)
与鲍罗廷、维经斯基的不同关系
与鲍罗廷的初次冲突
在五卅运动中充分实施革命领导权
七地下生活中的家庭与爱情(1922—1927)
父子无情亦有情
总书记的穷困生活与情变
揭开“神秘情人”的面纱
影响儿孙坎坷命运
自由恋爱不能影响革命
中篇鹰击长空经受磨难
八莫斯科路线的重大转折
共产国际的“九二八”指示—
国民党二大——所谓“三次机会主义大让步”之一
中山舰事件——所谓“三次机会主义大让步”之二
整理党务案——所谓“三次机会主义大让步”之三
反对北伐风波
九大革命中的奋斗与无奈(上·1926)
在北伐中追求的目标
在汪、蒋之间
希望寄托于农民运动
同情陈独秀的维经斯基“引火烧身”
一再提示警惕蒋介石要反共
与瞿秋白的分歧
十大革命中的奋斗与无奈(中·1927)
筹备上海工人第三次暴动
建议紧急发展十五万国民党员
领导第三次上海工人暴动胜利
起草《汪陈宣言》
十一大革命中的奋斗与无奈(下·1927)
“不堪回忆武昌城”
关于执行国际执委七大路线的争斗
在中共五大上处处挨批
明确抵制莫斯科的“紧急指示”
成为大革命失败的替罪羊
陈独秀自身的弱点
十二探索革命新路(1927—1928)
舔吮自己的伤口
文字学研究中苦度艰难岁月
拒绝去莫斯科参加六大
十三转向托洛茨基主义(1929)
被托洛茨基文章所吸引
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保卫苏联”
与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路线冲突尖锐化
在党内正式组织反对派小组织
被开除出党
十四促进中国托派组织的统一(1930—1931)
领导托陈派小组织——无产者社
饱受莫斯科回国托派组织的排挤和打击
受到托洛茨基推崇
协议委员会期间又受围攻托洛茨基再次援救
果断整顿无产者社最终促使托派统一
批判中共第二次“左”倾路线、共产国际和王明领导集团
当选托派中央书记处书记
走上了颠沛无尽的不归路
十五反蒋抗日的旗手(1931—1932)
提出抗日“持久战”思想第一人
创办《热潮》推动抗日民主运动
改变策略最先提出建立“抗日联合战线”
批判托派内部极左派的干扰
制裁托派内部的极左派
托洛茨基的复杂表态
下篇大彻大悟到达彼岸
十六在狱中(上·1932—1937)
被捕
假作真来真亦假
审判
狱中斗争
冠盖云集的探监者
患难得真情——老夫少妻重晚情
狱中的研究工作
《自传》之“瑰宝”与遗憾
呕心沥血著述文字学
狱中的特殊战斗和《金粉泪》的沧桑
十七在狱中(下·1932—1937)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继续反极左企图遥控托派
在福建事变中的再度亢奋
参加托派内部大讨论
差点被托派中央开除
托洛茨基也不同意“开除”陈独秀
思想转变的滥觞
被打成“汉奸”及对鲁迅的评价
十八抗战初期的奋斗与挫折(1937—1938)
拒绝悔过无条件出狱
对国民党态度的转变
支持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同时拒绝“回党三条件”
不舍托派观点深陷书生议政误区
最后一次救国实践及其夭折
“汉奸事件”——陈独秀与中共彻底决裂
王明、康生等诬陷陈独秀在海外受到抵制
对托派极左派的再批判及思绪的回归
与托洛茨基的深情厚谊
十九“终身反对派”与不变的人生追求(1938—1942)
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
《小学识字教本》及其坎坷命运
与蒋介石国民党的“不合作主义”
最后的思想辉煌
在国、共、托的三面围攻中离开人世
春寒料峭情迟到,花立寒春分外娇。在经过了北京历史上少有而漫长的超低温寒春和重污染雾霾之后,和风和暖阳终于姗姗而来。出乎我意料的是,拙著《陈独秀全传》简体字版也随之而至,给我有久渴逢甘露之感。命运之眷顾确是很难预测。
饮水思源,拙著今天得以与读者见面,首先我要感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女士),是他们在我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2009年)接受了我长达100多万字的初稿,然后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请专家匿名审读,与我共同进行(通过电子邮件)编辑、修改和整理,于2011年11月出版发行了繁体字本。该书不到两个月就获得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11年度非小说类“十大好书”第二名,充分展示了香港出版界、学术界和媒体界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因此也在港台和海外读者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内地的读者亦然。之后,令人意外的是,这部本应被冷落(篇幅太长且是学术著作)的初版书,竟然在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内,被读者抢购一空,在2013年春节前出现脱销现象。一些购买者奔走相告,有的甚至“投诉”到我的邮箱中。出版社立即加印修正版二刷,节后即应声人市。在此,我对广大读者和出版社的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直在关注着我的这本书。他们以诚意和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理解、宽容与合作。最终获得出版简体字版的版权,使我的“中国梦”一拙著返回生我养我的故土,报答父老乡亲——得以实现。我现年已经74岁,以此句号,结束学术生涯,足矣。
在繁体字版面世期间,我收到了港台、海外读者和内地读者的大量来信,除了殷殷鼓励之外,也有不少古道热肠的指教和建议,许多是不曾谋面甚至不留真名(电子邮件用的是化名)的“一字师”。其中最使我感动、最应该纪念的是以下几位。
一是我的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铁健研究员。他对于陈独秀1925年一首重要政治诗(羁情脉脉感年芳,余梦情情人渺茫)的字句辨认提出了正确的读法,对诗中的“白塔”也提出了更为合理的阐释。
二是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的领导和教员们。他们最早关注、研读繁体字本,并专门召开了此书的研讨会,热情邀请我去参加聆听和讨论,使我深受教益。特别是李东郎教授的发言,主要谈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的弱点和责任问题,人情人理。我因十年主持陈独秀研究会的陈独秀冤案“正名”平反工作,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极多的感情,替陈打抱不平,因此对他自身的弱点探讨甚少。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难以自拔。李教授的发言,使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在这次简体字版巾增加了一节“陈独秀自身的弱点”,弥补了本书一个重大的不足。
三是本书的审查单位中央党史研究室。他们抱着对学术和学者关怀的态度,以尊重本书对史料的运用、保护独立见解为出发点,认真仔细地审读了全稿,指出了严肃的问题和许多中肯、具体并可操作的修改意见,终于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以上不少意见,已经在繁体字版二刷改正,还有些意见,也已在此简体字版中修改。此外,简体字版并在篇幅上略有增加,内容更加充实。但必须说明:在基本史料和基本观点上,两个版本的书是一致的。
虽然本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做了以上努力,但毕竟学识有限,种种舛误和不足尚不能免;有些学术问题,更可以再探讨。学无止境,本人愿意并衷心希望广大读者继续给予批评指教,以使拙著再有进步。
唐宝林
2013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