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国王收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但进贡人要求国王回答问题: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无论是称重量还是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最后,一位老臣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第三个金人的稻草掉进肚子里。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善于倾听,才是最有价值,是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L·费斯诺归纳类似的现象说,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多听少讲。这就是“费斯诺定理”。
卢维斯定理的寓意:怎样把握谦虚的尺度。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既是对他人的尊敬,又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敬。同时,不同的意 见又有益于自身的改进。费斯诺定理的核心意义就是倾听,倾听既是一种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又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法,也是对员工或是领导的一种尊重,有效的倾听可以辅助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可以完成建立有效倾听的基础上的创新。人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无时无刻的都在接受倾听,那么如何做好与做到有效倾听,无论在工作还是对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相当有好处的。
在企业内部,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掌握“听”的艺术。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必要条件;自己意见不成熟时不能发表,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多听、多做、少说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人有两只耳朵一只嘴巴,这意味着人要多听少讲------这是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L·费斯诺归纳类似的现象后提出的“费斯诺定理”。其实,中国古时候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人有两只耳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
费斯诺定理及倾听的意义,认为有以下四点:
1.掌握相互信息。信息是决策基础,信息不清楚是无法获得正确决策的。倾听是获取信息的方法,只有认真的倾听,才会获得准确的信息;许多准确的信息可为准确的决策提供依据的。
2.建立相互信任。倾听是获取相互信任的重要手段。熟话讲,话不投机半句多。通过认真真诚的倾听,让倾述的对方打开话匣子,逐步把心里话说出来,说明了对你的信任和期望。
3.加强相互沟通。倾听是相互沟通的前提,想和对方沟通,就要先让对方把话讲完。想通过说教是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的,而认真地倾听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4.化解相互矛盾。倾听是和解的开始,让对方把不满的话讲出来,即吐出了心中窝着的火,又在你认真地倾听中找到心理的平衡,你还可以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矛盾的根结所在,为化解矛盾打下了基础。
如何做好倾听?这也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我认为必须掌握以下“八要素”:
1.真诚倾听。既要带着“心”倾听。倾听是一定要真诚,这才能实现通过倾听,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若你一时还对对方存有误解,心态还没调整过来,就先不要开始交流和倾听。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后,抱有真诚的态度全身心的来倾听,才会达到倾听的效果。
2.思考倾听。既要带着“脑”倾听。光带着耳朵来听是不行的,还要带着头脑边倾听便琢磨:他讲的是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效果?对我有什么帮助?我应该如何回答?在倾听时要思考,要分析,要判断,要做答。
3.关注倾听。既要带着“爱”倾听。倾听中没有爱,没有对人的关心和理解,坐在那里,再认真地听也是流于形式。只要带着爱的真心关注,才会达到倾听的效果和目的。
4.主动倾听。既要带着“热忱”倾听。特别是对自己的下属,对自己的员工,一定要带着满腔热情主动地联系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为改进自己的工作,与员工形成共鸣,达到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的目的。定期主动倾听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应在公司中形成一项长期的制度。
5.交流倾听。既要带着“理解”倾听。人际交往中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与员交流中离不开倾听。不光要求能够听客户的心声,还要倾听供应商、竞争对手的呼声,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实现供应的目的。
6.全面倾听。既要带着“公正”倾听。既要听好的一面,正面的呼声。更要听反面意见;既要听上司、同事的意见,更要听员工的呼声。倾听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的倾听是准确决策的基础。
7.虚心倾听。既要带着“学习”倾听。倾听能使你获得了新的信息,了解了新的情况,扩宽了你的视野,获取了新的知识。这些,只有你虚心倾听才会做到。所以,倾听时一定要把自己这个“瓶子”里的水倒干净,只有虚心才会装进新的内容,取得新的收获。
8.停止倾听。既要带着“手”倾听。当听清楚倾述对性的述说和目的后,可及时地停止倾听,张嘴说话了。一是要重复倾述者讲的主要内容,既说明了认真的倾听了,记住了;二是在自己职权范围类的、能够当场答复的可当场做答;三是一时不能回答的要告知,并积极向上级汇报,尽早答复。绝不能倾听后无下文了,那你就会失信于民了。
总之,倾听是领导及人际交往中的一门艺术,在职场和人生中都很重要。学会有效的倾听会助你在人生和事业中取得成功的!
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在企业内部,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掌握“听”的艺术。
第一,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必要条件;
第二,自己意见不成熟时不能发表,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第三,多听、多做、少说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国王收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但进贡人要求国王回答问题: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无论是称重量还是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最后,一位老臣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第三个金人的稻草掉进肚子里。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费斯诺定理”的启示:
1、无用的信息,听进去了也是白搭,就让它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吧。不然还要定期清理垃圾,内存还受影响,效率得不到保障。
2、听了,过滤了,再将主要的信息传递出来,这是很有效的,让说者受益。明知说者在有些方面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指正、点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3、多听少讲只适用于学生对老师。听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滔滔不绝地讲,那是无益的,即浪费了我们宝贵时间,又影响我们的心情。别人比你懂得多,为什么不虚心、诚心去听。遇到老师,虚心倾听,遇到学生,用心传教。
4、多听少讲是有对象的,听一个有学问的人讲话,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听一个夸夸其谈,不懂装懂的人讲话,那就是活受罪。
虚心主要指学习和态度,虚心向别人请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取别人的批评也是一种快乐,善意的批评也是一种提高的手段,犹如小树苗、不浇水就会干死。不修剪就长不成参天大树。虚心学习是不断地磨练自己,提高自己。
别人提出批评意见,需要学会虚心接受,虚心使人进步。人不能骄傲,总要虚心向学,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的建议,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做人都要虚心诚恳的接受的。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是在尊重对方的意见,虚心能提升一下自己内在的涵养。
虚心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与否,能看出人的品格。
勤奋:指在工作上、在实践中、在学习中。勤奋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多么的刻苦与勤奋,成绩就是多么的优良。勤奋就是不偷懒,比如起得早,在别人眼里就是学习勤奋的好学生。勤奋工作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勤奋才能收获着快乐。
勤奋和坚持很这样,勤奋就会如饥似渴地汲取广泛的知识营养,比如,有的从打工仔到总经理,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有的通过勤奋努力,终于腰缠万贯,成了打工明星。勤奋是通往荣誉和成功的必经之路。
勤奋上进,能看出人的性格,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思考:是人大脑运转的能力,思考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将会有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
出现问题,要学会去思考,学会去解决。思考对自己人生意义重大。会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思考才能产生准确判断的能力。
遇到太简单的问题,千万不要急着问别人,没经过思考的问题,别人会因此而瞧不起你。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故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每一个有志者必须具备的品格。
有成语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早在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便说:“君之所以名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在《新唐书魏征传》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兼听,即多方面地听取;其“明者”,就是明辨。成语告诉我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正确地认识事物;单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犯片面性的错误。究其原因,就在于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人们受自身知识、经历、观念、涵养等因素的局限,难免在见解上有所缺失;如果把多种意见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舍其谬误,取其真诠,自然就更公正合理。
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以致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采纳魏征的谏言,始有“贞观之治”;假若刘邦不听萧何的荐举,韩信不得拜将,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
倾听别人的意见,还要防止因人废言的恶习,不要因为别人的地位卑微抑或文化程度等不如自己便听不进去;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高山自有高山的巍峨,细石自有其独到的玲珑,相得益彰,互补方能全美。
陈景润还是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时候,便曾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学术论文《堆叠素数论》中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华罗庚闻之喜甚,在北京一个学术会议上,当众宣读原信,且建议大会邀请陈景润参加学术会议。可见即使学富五车的专家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纵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也可能有正于耆宿。故而江海不辞涓滴,高山不拒细石。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将获益匪浅,无论道德还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