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诗

团扇诗

作品名称 团扇诗
作品出处 汉宫
目录导航

诗歌

原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鲜:一作“皎”。

团团:一作“团圆”。

飙:急风。

箧笥:箱子。

历史重识

班婕妤与《团扇诗》

熊明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宫嫔妃生命历程的一个标本。

班婕妤在青春妙龄时被选入后宫,为同龄人所羡慕。据《汉书·外戚传》云:“孝成班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又,《汉书·杜周传》:“自上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汉成帝在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六月即位,那么班婕妤当是在这一年进入汉成帝的后宫的。

刚刚踏入后宫的班婕妤又成为一个幸运儿,初为少使,因颇得汉成帝的欢心,不久便被封为婕妤,居住汉宫有名的增成舍,贵宠无比,几乎与许皇后比肩,“婕妤视上卿,比列侯”,(《汉书·外戚传》)“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倾动朝野。”(《汉书·叙传》)获得了无数嫔妃一生梦寐以求却无法实现的宠爱与尊荣。

在深受汉成帝宠纵的岁月里,班婕妤却常怀忧惧之心,这一点,在她后来所作的《团扇诗》中透露出来,即所谓“常恐秋节至”的忧虑。正因为如此,她从不恃宠骄横。有一次,汉成帝乘坐华丽的皇室车马在后园中游玩,他邀班婕妤与他同乘一车。皇帝这样的宠爱,按理来说她应该立即跳上车、在皇帝的怀里撒娇一番才对。然而,班婕妤没有这样做,她拒绝了汉成帝的要求,这在常人看来简直是不可理解的。班婕妤不仅拒绝上车,还用古代的例子讽劝成帝。她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书·外戚传》)她认为,贤圣的君主,身边应该时时有贤明的大臣而不是女色。汉成帝听完她的话,“善其言而止”。此事传到太后那里,太后也觉得班婕妤做得十分正确,并高兴地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汉书·外戚传》)大大地夸奖了她一番。

班婕妤的忧惧不是没有道理的,不久,汉成帝便渐渐疏远班婕妤,而开始宠爱赵飞燕姐妹。班婕妤虽十分感伤,但却心态平和。但赵飞燕却不肯放过她,鸿嘉三年(公元前十八年),赵飞燕为了当上皇后,在汉成帝面前诬告许皇后和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汉书·外戚传》)汉成帝大怒,废黜了许皇后,并将班婕妤囚禁,考问“祝诅”之事,婕妤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汉书·外戚传》)婕妤的回答有理有据。且在她的回答中,也表露了她与人无争的平和与娴淑的胸怀。汉成帝听完她的话,也认为十分在理,对她又生怜悯之意,便释放了她,并赐给她黄金百斤。

经过这件事后,班婕妤对后宫争斗的残酷无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许皇后被废之后,赵飞燕姐妹更加骄横放纵,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击、排挤那些有可能威胁其地位的嫔妃。班婕妤认识到终会有一天,赵氏姐妹还会对自己下手,为了远离是非,他向汉成帝请求到长信宫去供养太后,汉成帝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班婕妤从此住进了长信宫。到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成帝死,班婕妤又被指派充奉园陵,陪伴死去的汉成帝,在幽怖的陵墓园陵中走完她的余生。死后,葬于成帝陵中。

班婕妤的一生,从繁华到萧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历程,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