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元夜游

书上元夜游

中文名 书上元夜游
表达情感 乐观豁达情感
目录导航

作者

眉州 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 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词人。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 大理评事,签书 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 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 山东诸城),移知 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 湖北 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 高太后临朝,被复为 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 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 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 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 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 惠州(今广东 惠阳),再贬 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 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 汝州 郏城县(今 河南 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 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曹操、 曹丕、 曹植)齐名。“三苏”为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 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豪放派词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 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

苏轼

别名

苏子瞻、苏东坡

国籍

中国(北宋)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出生日期

1037年1月8日( 丁丑年)

逝世日期

1101年( 辛巳年)8月24日

职业

文学家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

代表作品

《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

地位

“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逝世时间

1101年死于 江苏 常州终年65岁

卒葬地

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子瞻、和仲

派属

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原文

己卯上元,予在 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译文

1099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随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 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 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注释

己卯:公元1099年。

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儋州:地名

过:访问。

嘉:美妙。

欣然:高兴的样子。

历:经过。

鼓:动词,击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 。

步:走 。

放杖而笑,而:表承接。

孰:哪个。

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人民。

屠沽:卖肉的人和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纷然:杂乱热闹的样子。

已再鼻鼾,再:同“在”。

过: 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

然:然而,但是。

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赠侯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这里借韩愈的诗句,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这诗也将自己一生 立身行事比喻作钓鱼。

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这里苏轼隐指自己,当时他在 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

相关问题

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

答: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

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 随遇而安。

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答:因缘自势,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5.问:“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