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河,古称辱(溽)水、秀延水、吐延川。黄河西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子长县李家岔乡周家崄(以秀延河为源头;另说发源于安塞坪桥,此以中山川河为源头),向东流经子长县马家砭进入榆林地区的清涧县。由清涧折向南流,由营田进入延川县,经延川马家河后流向东南,在延川县苏亚河村(清水关附近)注入黄河,全长169.9公里,流域面积40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立米,水力蕴藏量约2.66万千瓦。清涧河在清涧以上称秀延河,清涧以下始称清涧河。子长以上为上游段,子长与延川间为中游段,延川以下为下游段。下游较上游、中游河谷狭窄,纵坡比降大。清涧河流域延川县内的沟壑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1]
清涧河的主要支流有:永坪川河、贺家渠沟河、马家湾沟河、关庄川河、文安驿川河、拓家川河。较大支流几乎都集中分布在上、中游,如永坪川、文安川河等,而下游除右岸的拓家川河为惟一的较大支流外,其他大都为长度不足10公里的支、毛沟,特别是在拓家川河口以下至入黄河的几十公里内,陡峭的峡谷两侧几乎没有支流进入。
最大支流永坪川河,发源于子长县秋滩沟,由西向东纵贯永坪川,于延川县城北黑龙关汇入清涧河,全长63.8公里,流域面积987.6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5‰,河段中游地面开阔,平均宽度300~500米,地形平坦,引水灌溉方便,为延川县主要的农业区。[1]
清涧河径流年际变化大,延川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53亿立方米,最大为3.113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为0.7472亿立方米(1957年),比值为4.17。平均径流深35毫米,变差系数0.43。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延川站7~10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69%,最大的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27%。最大洪峰流量6090立方米/秒(1959年8月20日),最小流量0.005立方米/秒(1971年6月20日)。
清涧河子长站结冰始于11月3日,于3月5日解冻,全封冻期93天,冰厚0.85米。
清涧河多年平均输沙量4490万吨,永坪川河平均年输沙量1130万吨,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0~13000吨/平方公里。洪水期间含沙量一般在50%~75%之间。[1]
清涧河洪水灾害较多。1959年8月20日,图暴雨洪水,永坪川河马家湾水库垮坝,延川水文站洪峰流量最高达6090立方米/秒,淹没川道农田5000余亩,损失粮食100余万斤。1974年8月8日,山洪暴发,受灾农田10000余亩,损失粮食150多万斤,冲毁淤地坝190多座,小水库3座,临时抽水站5处,共计损失约300万元。1978年7月27日,清涧河洪水流量达7440立方米/秒,造成宁寨河水库冲垮,淹没粮田1.12万亩,灾害损失达11.8万元。[1]
新中国建立后,清涧河沿岸已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灌溉效益,大大地改善了沿岸农业生产条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