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

德江县

中文名 德江县
外文名 DejiangCountry
别名 德江
地理位置 贵州铜仁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行政代码 520626
县长 敖华
方言 贵州方言
邮政编码 565200
人均生产总值 37887元(2019年)
政府驻地 玉水街道
地区生产总值 145.31亿元(2020年)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禹贡时属荆梁二州南徼外地鬼方地域,荒裔。[7]

秦立郡县制,属黔中郡。

汉先属武陵郡酉阳县地,后属武陵郡永宁县地,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属酉阳县地。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析巴、蜀二郡地置广汉郡。巴郡领县十一,郡治江州(今四川巴县西),其中涪陵县,新莽时改名巴亭,东汉复称涪陵,县治为今重庆彭水,郡属西南,包有今道真、务川、沿河、德江。武帝时改梁曰益州,益州凡八郡。广汉郡又分割,德江西北地划入巴郡,东南地划入牂柯郡。

三国时,吴以思州分置黔阳县,思南为黔阳县地,与酉阳又有隶属。

西晋仍属涪陵郡万宁县地,隶梁州。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领汉中、梓潼、广汉、新都、涪陵、巴、巴东、巴西八郡。东晋时属武陵郡地。永嘉后(公元307年),地没蛮夷,经二百五十六年。

南朝刘宋时,属武陵郡地。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恶荆州强大,甲兵尽聚,分荆州之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之巴陵,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阳共八郡置郢州,治江夏汝南县。武陵郡改隶郢州,领县不变。北周时,先属奉州地、费州地,后属黔州地。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领巴郡、涪陵郡、东岩岩渠都。不服梁、陈,政令不能达。周武帝保定四年、陈天嘉五年(公元564年),涪陵豪长(蛮帅)田思鹤以地附周,周以涪陵地置奉州,不带郡领县(德江属奉州地)。周武帝建德三年、陈宣帝太建六年(公元574年),改奉州曰黔州,又于故枳城立涪陵镇,北周未派官治。周宣帝宣政元年、陈太建十年(公元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僚王元殊多质等,以其地遥置费州(德江属费州地),治在涪川(今县境潮砥官宅坝),亦曰涪川郡。后废费州,并入黔州。

隋先属黔州涪川县地,后属巴东郡扶阳县地。隋文帝将地方行政区划统一为州、县两级,隋炀帝改州为郡,仍为两级制。初承北周费州,不带郡领县,后废。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于废费州地置涪川县(今德江、思南之间地),属黔州。

唐初属巴东之扶阳县地、改属务州、思州地,后属费州之扶阳县地。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招慰使冉安昌以务川当牂柯、夜郎要路,请置郡以抚之,复以隋巴东的务川县置务州,州治务川县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隋巴东郡地务川、扶阳、涪川合置务州,又招慰生僚置城乐县(今凤岗),属务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二月,分天下为十五道,以务州隶属江南道,县有增省。四年(公元630年),改务州曰思州,以界内思邛水为名,逐年县有所减。

五代属费州地,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五年(公元940年),牂柯张万睿率思州、费州等七州皆附于楚王马希芜。蛮夷长据其地,先附楚后附蜀。

宋初属黔州领内羁縻州地,后属思州务川县地。宋初全国分为十三道,乾德以后改道为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划分全国为二十一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调整为十五路。元丰间,又改为二十路,路下设府、州、军、监。思南府,宋初为羁縻州。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土族首领藩部长田佑恭入朝内附(愿为王民),分黔州复建思州,属夔州路,较唐时思州为大,州治今地俟地(之前,德江、沿河、印江、思南、务川等地为土族所据,未达王化)。大观元年,番部长田佑恭内附,始建思州治。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移思州治于故都濡之地,沿旧治名务川县(德江属务川县)。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三县。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思州及领县废,并入彭水县,务川县降为务川城,邛水县、安夷县各降为堡,仍属黔州。

元属思州水特姜长官司地。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抚司,隶思州军民宣抚司,寻自龙泉坪徒宣抚司治于清江郡,改称故思州治为思南,隶湖广行省。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思州土族首领夷长田景贤以地降元,置新军万户府。

明属思南府水德江长官司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十三日,思南宣慰司地改隶四川行省,领县三(安化、务川、印江)、长官司(蛮夷、沿河佑溪、朗溪。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九月二十一日,从贵州巡抚郭子章、巡按金忠士请,水德江长官司改置为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德江县明洪初置水德江长官司和洪安化剂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省洪安、化剂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以水德江长官司属思南府。万历三十三年改水德江长官司为安化县,府属附廓。

清属贵州布政司思南府安化县地。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八月二十六日,贵州巡抚岑毓英奏移铜仁县于江口、安化县于大堡(今德江县城),八年正式迁移安化县于今德江县城。

民国时期,德江县疆域基本确定。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安化县改隶贵州镇远道。二月二十三日,呈请改制方案经内务部核准,从九月开始施行,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一月十二日公布,撤思南府,改安化县曰德江县(因查湖南省有安化县,乃以乌江在县境一段俗称德江而改德江县),属黔东道。十二月二十七日,德江、凤岗、印江、沿河、务川等县按省定方案互拨插花地,各县疆域初步确定。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德江县南二区(宽坪)划拨思南管辖。十二年(公元1923年),废镇远道,德江县直隶省辖。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月二十八日,德江、思南、印江、凤岗、石阡五县勘查边境插花地段。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六月,德江划隶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九月十六日,德江、思南、印江、凤岗、石阡互拨插花地;十二月二十五日,德江、沿河勘划边界。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五月二十八日,德江、务川两县勘定边界。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德江县改隶铜仁督察区。

解放后,1955年9月29日,思南七八山、三合场两乡划归德江县管辖。至此,德江县界完全定界至今。[1]

行政区划

2013年,辖建制街道2个(青龙街道、玉水街道),建制镇9个(煎茶镇、潮砥镇、枫香溪镇、稳坪镇、高山镇、泉口镇、长堡镇、共和镇、平原镇),民族乡10个(堰塘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钱家土家族乡、沙溪土家族乡、楠杆土家族乡、复兴土家族苗族乡、合兴土家族乡、桶井土家族乡、荆角土家族乡、长丰土家族乡),行政村345个,村民小组2918个。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东经107°36′~108°28′,北纬28°00′~28°38′,东邻印江县,南接思南县,西连凤冈县,北插沿河、务川两县之间。东西长63.68千米,南北宽78.88千米,周长370.33千米,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县城距遵义市179千米、贵阳市342千米、铜仁市262千米。[1]

气候特征

德江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

境内年均日照时数1045小时,夏半年(4~9月)735小时,冬半年(10月~次年3月)310小时。最多年1292小时,最少年907小时。日照时数随地势高低有明显差异,与年温度变化基本同步。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极差可达385小时。按季节分布:春季(3~5月)224小时,占全年21%;夏季(6~8月)440小时,占42%;秋季(9~11月)267小时,占26%;冬季(12月~次年2月)114小时,占11%。按月分布:1至2月最小,平均32.1小时;7至8月最大,分别为162.5小时和178.4小时。日平均气温≥10℃,是喜温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喜温农作物活跃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5℃)。各月日照时数与温度的升降比较协调,主要作物生长期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乌江以西自东向西日照时数递增,乌江以东自东向西日照时数递减,低值区为乌江沿岸的低洼地带。冬季1至2月日照时数最少,春季温度回升,盛夏(7~8月)最多,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温度下降,9至10月,多为秋绵雨天气,秋末冬初日照有所减少。2005年,平均太阳总辐射80千卡/平方厘米,7至8月分别为11.4和11.5千卡/平方厘米,12月为3.0千卡/平方厘米。

地形地貌

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面上的娄山山系与武陵山山系交汇处,乌江以东为武陵山系,乌江以西为娄山山系。整体地势为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的波状起伏斜面。最高为沙溪乡万山村夏家山羊角脑山峰,海拔1534米;最低为桶井乡望牌村乌江出境口,海拔319米,相对高差1215米;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境内有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山体高大连绵、河流切割幽深、海拔800至1500米的西北高原;有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度在100米左右、坡度较小的丘陵。

水文特征

德江县河网密布,除乌江外,尚有天然落差较大的大小河流78条,全长489.6公里,河网密度每100平方公里23.6公里,径流量14.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德江县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主要有煤、铁、硫铁、萤石、大理石、高岭土、土陶泥、石膏和特级石灰石等。优质石灰石、重晶石集中分布在乌江沿岸。探明煤储量9724万吨,铁矿石4426万吨,硫铁矿19180万吨,土陶泥540万立方米,萤石矿77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全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和烤烟、油菜、柑桔、魔芋、梨、桃等。除天麻外,德江的野生药材如金银花、太子参、红丹参、百合、玉竹等名贵中药材有600余种。

人口

人口

2020年末户籍人口总数553222人,其中户籍城镇人口237816 人。据计生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5168人,出生率9.78‰;人 口自增率5.5‰。

民族

2012年,德江县少数民族人口27.82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1]

政治

党委领导

杨雪峰:县委书记[8]

敖华、欧靖:县委副书记[8]

政府领导

敖华:县长[9]

王宇、杨坚、陈琳、王毅昭、杨晓军、龙强、陈彪:副县长

经济

综述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5.31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6 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9.92亿元,增长3.2%;第 三产业增加值80.54亿元,增长3.5%。二三产业比重为76%。一、二、三产结构比为24:20.6:55.4。

全年工业总产值503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6%。规模工业产值381185万元,增长21.8%。

工业增加值137600万元,增长6.9%。规模工业增加值101055万元,增长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500万元,下降24.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8279万元,增长9.4%;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10278万元,下降9%。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7%,食品制造业下降42.7%,木材加工业下降8.1%,医药制造业增长10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4%,金属制品业下降72.4%,汽车制造业增长14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57万元,同比增长4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1%。资产负债率39.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5200万元,增长17%。

全年工业总产值503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6%。规模工业产值381185万元,增长21.8%。

工业增加值137600万元,增长6.9%。规模工业增加值101055万元,增长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500万元,下降24.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8279万元,增长9.4%;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10278万元,下降9%。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7%,食品制造业下降42.7%,木材加工业下降8.1%,医药制造业增长10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4%,金属制品业下降72.4%,汽车制造业增长14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57万元,同比增长4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1%。资产负债率39.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5200万元,增长17%。

全年工业总产值503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9.6%。规模工业产值381185万元,增长21.8%。

工业增加值137600万元,增长6.9%。规模工业增加值101055万元,增长6.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500万元,下降24.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8279万元,增长9.4%;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10278万元,下降9%。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7%,食品制造业下降42.7%,木材加工业下降8.1%,医药制造业增长10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8.4%,金属制品业下降72.4%,汽车制造业增长14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0.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057万元,同比增长4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1%。资产负债率39.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5200万元,增长17%。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122公顷,比上年(下同)增加896公顷。 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8208公顷,增加3909公顷;豆类种植面积 3761公顷,增加637公顷;薯类种植面积12153公顷,减少3651 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558公顷,增加2842公顷。其中油 料种植面积5462公顷,减少306公顷;烟叶种植面积2455公顷, 减少336公顷;药材1276公顷,减少613公顷;蔬菜21610公 顷,增加3338公顷;瓜果595公顷,增加107公顷。

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薯类已折粮,下同)120677吨,比上年增 长1.5%。其中,夏粮产量28662吨,下降27.6%;秋粮产量92014 吨,增长15.9%。全年谷物产量81779吨,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稻谷产量67881吨,增长21.4%;小麦产量3822吨,下 降17.8%;玉米产量9946吨,增长28.6%。薯类(折粮)产量36365 吨,下降24.6%。豆类产量2533吨,下降15%。

2020年全年油料产量10209吨,比上年(下同)下降4.8%。烟叶 产量4368吨,下降10.8%。药材产量7912吨,增长53.8%。蔬 菜产量348981吨,增长23%。茶叶产量4490吨,增长3.5%。水 果产量87912吨,增长27%。

202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6235吨,比上年下降1.2%。其中,猪肉 产量18070吨,下降3.5%;牛肉产量4683吨,增长8.4%;羊肉 产量2130吨,下降2.9%。禽肉产量1352吨,增长3.3%。禽蛋 产量1709吨,增长38.1%。年末生猪存栏142172头,增长1.1%; 牛存栏111221头,增长23.8%;羊存栏122681只,下降1.4%。 生猪出栏209551头,增长1.1%;牛出栏36706头,增长3.6%; 羊出栏125392只,下降1.2%。

2020年全年水产品产量6971吨,比上年增长22.3%。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2.4%。其中规模工业增加 值75096万元,增长4.8%。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3124万元,增长(现价, 下同)0.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1972万元,增长9.4%。分行 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现价,下同)9%;农副食品加工业 增长12.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9%;木材加工业增 长1%;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 品制造业增长1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2.8%; 医药制造业增长1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 1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1.2%;水的生产和供应 业增长0.6%。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亿元,同比下降 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2%。资产负 债率46.3%。

2020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12亿元,增长4%。全县资质以上建 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37亿元,增长11.3%;竣工产值2.56 亿元,下降20.5%。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81个,完成投资910615万元, 增长4.8%。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同比增长156.4%;5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同比下降7.1%;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25.5%,基础设施建设占比36.4%。

202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9.52万平方米,增长 3.5%;房屋销售面积33.22万平方米,降33.1%;房屋销售额 14.07亿元,下降27%。

服务业

2020年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1.14亿元,增长3.2%;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 值3.6亿元,下降2.6%;金融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7.9%; 房地产业增加值5.5亿元,下降10.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 13.33亿元,下降1.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5.51亿元,增 长8.1%。

2020年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681.452公里。其中普通省道 162.452公里,县道675.773公里、乡道1004.856公里、村道 1177.539公里,通组公路2660.832公里。 年末小型汽车保有量35152辆;出租车150辆;城市公交车 113辆;客运车260辆,其中县内班线客车143辆,省、市、县 际客车117辆;登记网约车55辆。

2020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581万元,降1.4%;通信业务总量 29489万元,增长12.1%。宽带用户88939户,增长13.3%。移动电话用户30.4万户,下降16.5%。

市场贸易

2020年全年商品销售总额90.2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批发 业7.63亿元,增长9.1%;零售业68.31亿元,增长5.6%;餐饮 业11.49亿元,下降3.9%;住宿业2.79亿元,下降9.9%。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3亿元,同比增长5.5%。

金融保险

202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7.96亿元,年初减少8925万元。其中住户存款91.68亿元,增加91446万元。各项贷款余 额187.74亿元,增加254621万元。其中住户贷款78.5亿元,加112628万元。消费贷款39.07亿元,增加75388万元。非 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9.24亿元,增加141993万元。

2020年全年保费收入20394万元,下降7.2%。全年赔付支出9148 万元,增长1.3%。

地方财政

202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92972万元,下降13.9%。一般公共预算收47807万元,下降4.4%,全年税收收入75497万元,下降17.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581万元,下降3.3%。

文化

民俗文化

苗族风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

土家葬俗

土家族的丧葬,经历过四种形式:最古老的是岩洞葬,次是火葬,之后为生基葬,现盛行棺木土葬。土家人对老人和长辈的丧事非常讲究,一般要经过入殓、奠礼、安葬、祭坟等过程,出殡前唱丧歌、劝孝歌、盘歌、庚歌等,歌词内容广泛,从颂死者到唱历史故事等,应有尽有,往往通宵达旦,几天几夜。土老师死后仪式与众不同,须由其弟子或其他土老师操办,举行“座禅”、”开天门”等仪式。

名优特产

土家美食土家美食(3)土家美食主要集中在土家酒席上。土家族的酒席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其特色因地域的不同又略有差异,数量上有九大碗、十大碗、十二碗;做法上有水席(汤多)、干席(汤少)、流水席(不断上菜);口味上有甜味、咸味与辣味等等。常用自已生产的冬瓜、南瓜、黄瓜、丝瓜、苦瓜、青菜、白菜、扛豆、萝卜、洋芋等做菜。肉食主要有乌江鱼、土鸡、鸭子、牛羊肉;特色菜肴有扣肉、红烧糖肉、榨肉、榨海椒等等。请酒时,主人家要请当地最有名气的厨师提前两天进厨,精心选料做成本地特色菜肴。开席当天,客人以8人一桌围席而座,先喝三碗见面酒以示彼此有缘,如遇好品之人聚在一起,则几小时不下席。

交通

2018年货物运输量6250万吨,上年增长28.1%;货物周转量337958万吨公里,增长37.2%。完成客运量18666万人次,长36%;旅客周转量342292万人公里,增长36%。

2018年末汽车保有量31554辆,比上年末增长7.6%。小型汽车保有量31116辆,长21%。货车保有量3992辆,增长1.1%。年末有城市公交车95辆,其中城乡公交41辆。[7]

社会

教育事业

2020年全县有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1所,等职业学校1所, 高级中学3所(其中民办1所),完全中学3所(其中民办2 所),初级中学25所(其中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其 中民办2所),小学90所(教学点45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 幼儿园81所。 全年留学生招生200人,毕业留学生154人。本科招生600 人,在校生579人,毕业生569人,专任教师54人。高职招生 2871人,在校生10191人,毕业生1838人,专任教师451人。 中职招生1740人,在校生5651人,毕业生1540人,专用教师 181人。高中招生5453人,在校生15319人,毕业生4568人, 专任教师905人。初中招生7327人,在校生25033人,毕业生 9795人,专任教师2177人。小学招生6660人,在校生42765 人,毕业生7029人,专任教师2866人。特殊教育招生67人, 在校生467人,毕业生108人,专任教师24人。学前教育在园 幼儿20148人,离园7404人,专任教师1208人。

文卫体育

2020年全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4.7万户,其中城区用户数1.5 万户,乡镇及农村用户数3.2万户,2020年新增用户数3767户。 全县344个村(社区)均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接入到户。

2020年年内完成了数字文化馆平台、楠木园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文化馆改造及县图书馆阅 读设备更换。整合344个村(社区)综合服务文化服务中心,提 升了服务效能。

2020年年内累计实施以送 戏下乡、欢乐小舞台、广场文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惠民演出50 余场次。举办了“青春心向党·歌咏新时代”歌咏晚会、5·19 中国旅游日“美丽乡村行·放飞心情游”文艺演出、文军扶贫冲 刺90天打赢歼灭战”文艺汇演、2020年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 松快闪赛、“悦读之星”答题、4.23读书日等系列活动。利用 互联网开展网上电子图书阅读,通过网络创新服务,持续免费开 放枫香溪会议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和楠木园综合文化服务中 心,全年累计接待读者25000余人次。编著出版《德江伏以》《乌 江诗词三百首》等非遗丛书;《德江文化辞典》荣获铜仁市第四 次(总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0年末有公共图书馆4个(其中分馆3个);文化馆1个;博 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21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8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9 个点,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处。

2020年末有卫生机构409个。其中医疗机构有:医院10个(含 县直医院4个,民营6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中心 2个,村卫生室323个,门诊部2个,诊所53个。各级医疗机 构有卫生技术人员3205人。医生1769人、护士1436人、床位 2338张。

社会保障

202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3元,增长8.5%。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1元,增长5.5%。

2020年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92774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0464人,比上年增加33人。生育保险 参保15692人,减少1867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1275人,加 81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6001人,增加466人。城 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17301人,增加1881人。失业保险参 保13155人,增加670人。工伤保险参保19906人,增加1126 人。

2020年末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7个,其中养老服务 机构16个(社会福利院1所,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4个,养老公 寓等1个),其他社会服务机构1个。社会服务床位1600张,收 养救助1138人,其中养老机构879人,精神服务机构259人。 有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544个。社区各种床位 数1427张,照料人数1111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85人;临 时救助942人;享受残疾人福利7901人;全年为城镇居民3538 户8371人、农村居民12970户31007人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

就业保障

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5114人,降9.1%。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68 人,降11.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11996人,增长5%。

资源环境

2020年全县土地面积2070.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765公顷, 商业服务用地129.19公顷,工矿用地589.53公顷,住宅用地 5217.3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20.52公顷。

2020年全年总供水量10039万吨,与上年同期比增长8%。其中生 活用水2056万吨,下降41.3%;农业灌溉供水3855万吨,下降 23.1%;工业生产供水3413万吨,比上年增长34.2%;生态环境供水227万吨,增长215%。城市污水处理率93.2%。

2020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333公顷,森 林抚育面积10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万公顷,森林 覆盖率63.57%,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8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 10万人死亡率0.09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1。亿元GDP生产 安全事故死亡率0.066。[10]

基础设施

2013年,德江县完成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泉口、稳坪、合兴河道堤防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处,新增解决3.1万人饮水安全。完成龙泉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选址工作,建成复兴、高山35千伏变电站,快速推进桶井、合兴35千伏变电站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新增44个行政村通电话、49个行政村通宽带;建成315个村助农取款“村村通”网点。

旅游

枫溪会议会址

德江景色德江景色(8)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挺进枫香溪,6月19日在此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会议。1980年在会址的北侧山上建造了石质纪念碑。

清代安化文庙

德江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县城光明路中段东测,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为孔子先师庙。文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876平方米。

著名人物

肖景星,男,1936年2月生,贵州省德江县人。任中国人才库创作委员、中国青少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等多家社团创作员、书画师、理事、世界书画名人、国家一级书法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