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

沈宏

中文名 沈宏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简介

  沈宏,知青,中国驻联合国秘书处外交官,洋打工仔,羽西化妆品中国公司第一位市场销售总监,伊芙心悦——来自纽约的私人衣橱CEO及首席创意师。跳跃式的跨国阅历滋

养了她人生的厚度、人生的丰富。

个人生平

  20世纪70年代,她是一个插队到黑龙江建设兵团的小丫头,后来被幸运地选送到外交学院读书,并成为一名女外交官;80年代,她被外交部推荐进入联合国任国际职员,登上了一个职业女性的最高平台;90年代,她回到中国创办了羽西化妆品公司,创造了销售5个亿的商业奇迹;2001年,她创办了伊芙心悦,成为中国私人衣橱顾问第一人。如此复杂的经历,沈宏只把它归结为两个字—“形象”。从外交官到化妆品到服装,沈宏从事的一直就是提升中国女性形象的工作,“形象”二字早

已超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深入她的血脉。

事业与生活

海归派

  在美国生活了15年的沈宏,也像很多海归派一样,说话时经常夹带英语单词,但她是崇洋不媚外,她一直把中国传统文化奉为至宝,并大力提倡多元文化的并存,她的理由是:东西方文化在融合中,去掉的是糟粕,嫁接、升华的是最优秀的部分,这部分可以成为世界这个小山村共同的文化财富。

融汇东西方特色

  美国伊芙心悦(集团)有限公司,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牌,在她的公司里,看到的却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地相融:100年历史的木地板,现代最时髦的衣架,是公司最醒目的两大景观。 她的老板台是在古代木雕床帷上盖了一块玻璃砖,古色古香中透着气派;农民的喂马槽子,在

四个支架上盖一块玻璃砖,变成别有特色的小型会议桌,槽子里可以放些文件、小摆件,槽子周围镶嵌一圈玻璃水槽,漂浮着玫瑰

文化氛围浓厚

  花瓣,古朴、浪漫、时尚;一座搬来搬去的屏风是由8扇古门改装的,每扇门上都雕刻着 一出古戏,既可观赏,又可实用。走进伊芙心悦公司,那种浓重的文化氛围只能让你把生意放在一边,先谈传统文化,陶冶、陶醉,精华、升华。在她的家里,现代的落地窗、真皮沙发与一组明代餐桌、椅有机地融合在她家的客厅里。绿草如茵的后花园,孤零零地放着一个太平天国条几,无言地诉说一段兴衰史;整齐划一的柏树墙,是沈宏专门到杭州选购的同样树龄的柏树。沈宏说:“我收藏不是为了被动升值,是为了把代表特定历史文化的国之瑰宝用到最有用的地方,与现代文明成为有机的整体。”

  如此生活的沈宏,并不只是一句追求完美可以概括的,她是用自己的阅历、文化积淀创造一种别样生活,以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开垦着没有路的沃土,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证明着人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只要你敢想。 “在商不言商”的沈宏

引进“私人衣橱顾问”

  沈宏任CEO兼首席创意师的伊芙心悦,是第一个将“私人衣橱顾问”的概念引进中国,在柜台为女性提供一对一穿衣搭配指导和建议服务的企业。其经营理念却是,我和你做穿衣搭配游戏。在很多活动场合,沈宏会不厌其烦地讲一条裙子可以搭配几种场合着装,一

条丝巾搭配不同服装、出现在不同场合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在很多人看来,她不像一个经营服装的老板,更像一个形象设计师。

  在一次活动结束后,沈宏给大家介绍了一种折叠小衣架,上面有五个格子,可以放胸罩、袜子、丝巾及各种女性用品,方便旅行携带。活动结束后,很多人询问购买地点。沈宏说:这是给购衣者提供帮助的,不卖。有人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你不生产出售,可能会有人仿冒出品牟取利润。沈宏说没关系,不等别人仿照,我又有新品出世了。再说,如果有人仿照,客观上也帮助了别人,挺好的。难怪沈宏介绍自己时总是说:我从事中美文化传播工作。在伊芙心悦的各个专柜上,放着很多印制精美的小册子,其中多是有关服装的一些专业知识介绍。在“依依不舍”的小册子里,她用衣服会疲劳、会生气、会哭泣、会吵架等形象比喻,介绍了衣服经常会出现的问题、“私人衣橱”护理诀窍、专业面料保养法、驱除衣服污渍小技巧等。知识很专业、小册子也很实用。也许,正是这样的无心插柳,成就了一个对生活无限地爱、对人类无限贡献的人的梦想。

生活态度

  看沈宏的生活轨迹,其实更能触动人心扉的是她那些在不同场合随口说出的箴言。把这些箴言称为语录,不完全是戏言,这些话,都带有某些哲理,细细琢磨,真的会给自己某种启示。关于情: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爱情、亲情、友情一个都不能少;关于思想:人有财富不等于人生丰富、高贵不等于高尚、有品质不等于有品位;脚比路长,只要你知道去哪里,世界就会为你让开一条路。关于学习:“学,是发现,习,是补充。”这是阅读原则;阅读过程必须有反思、有思索、有总结,才能有学习结果。我的伟大之处在于:你睡觉时,我在学习,一般人吃苦5分钟,我是10分钟,即便是凌晨4点钟上床,我也坚持自己的阅读。关于孩子:作为母亲要给孩子两条生命,一条是肉体的,一条是精神的,精神生命是更重要的。家长只能帮助孩子,绝不能代替孩子做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给他创造一个能倾诉的氛围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关于穿衣:穿衣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做的一件事,如果在人的一生中要做很多份考卷,那么衣橱就是你每天都要做的考卷,我愿意为每个人交出一份合格的考卷而服务。“女人用衣服书写着她的日记,女人用衣服编织着她的梦絮,女人用衣服表达她的情趣,女人用衣服让世界为她留下记忆。”一般人对生活的感悟远没有沈宏这样深,远没有她那样有底蕴、有激情。人如果没有激情,就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活着的人,没有多大意义,他只是喘气。“生”是生气勃勃,“活”就是认识新的事物,进入一种新境界,那样才是生活。我借用她的话进行总结:我是在生活,而我们很多人,只是活着。

  沈宏

  沈宏看到一个人的衣着影响市容或国家形象时,总会婉转暗示当事人。她的热心赢得部分友谊,但也有碰壁的时候。一次她在上海家乐福见到一位9岁小女孩穿着睡衣逛商场,沈宏好言提醒,招致小女孩母亲的白眼;还有一回在机场碰到一位正要飞往美国的温州人,他老兄的西装上还挂着铭牌没取下,沈宏照例又去“机会教育”一番,惹火了这位老兄“我穿名牌就是要让人家知道,为什么要

拿掉?”沈宏一个当头棒喝:“在美国人家会怎么看你,你知道吗?就像一口痰吐在衣服上没擦掉这么恶心”。

  用沈宏的话说,中国需要用5年的时间扫除“穿衣盲”。她说,很多市民既无规则又无美感的着装,显露出城市民众文化的盲点。例如,春秋季节女士棉毛裤外套长袜,再罩裙子的“保暖”穿法,简直就是着装礼仪的灾难。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准不是有多少五星级的饭店,不是有多少500强企业落户,而是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对着装礼仪文化的理解水准,和对时尚的主流意识。“时尚与年龄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学习精神,是每个女人的必修课。“沈宏这样说道。

体育舞蹈亚运冠军—沈宏

沈宏是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员、北京体育大学教师,2012年5月2日荣获第二十六届“北京青年五四章”

采访过程

记者: 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北京青年的最高荣誉,请问您获此荣誉,最想感谢谁?

  沈宏:北京体育大学。

  记者:获得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也是北京市选举出的青年榜样。作为首都青年人的榜样,你最想传递给年轻的朋友们的信念是什么?

  沈宏: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北体大的毕业生,我们的校训是:追求卓越。因此,我想把这个精神传递给学生,也传递给奋斗在各个岗位的青年朋友们。

  记者:这个奖项是首次颁发给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为运动员和体大老师。请问你对后辈们有什么建议或期望?

  沈宏:我们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大学,体育舞蹈在我校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个项目,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们,在我们的指引下都能够成为非常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

  为人师表

  记者:当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绩,也有很多待遇丰厚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你们决定留下并成为一名教师呢?

  沈宏:我2002年进入的北京体育大学,通过四年在北体大的生活和学习,形成了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方法非常的认同,我觉得北京体育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因此我愿意留下来,继续我热爱的跳舞事业。同时,能够成为北体大教师团队中的一员,继续为体育舞蹈事业培养下一代人才,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记者:您作为一个老师,是如何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的呢?

  沈宏: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言传身教更是体育舞蹈老师应该做到的。把舞技、舞德以及为人的道理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更加成熟、成功,才能体现出身为一名教师的价值。

  记者:您觉得自己最满意自己的哪一种品格呢?

  沈宏:尽职尽责是我的为师为人之道。从留校到现在,也快六年了,我一直尽心教我的学生,而我的学生们也都很尊重和体谅我,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工作、学习的气氛非常融洽。

  记者:体育舞蹈前期的培养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是什么样动力支持着你走到现在,你对于现在的晚辈舞者们你有什么想要对他们说的吗?

  沈宏:像我们那一届选手,都是靠国内的老师带领着我们去国外比赛、学习,他们为我们做了大量的铺路工作,而我现在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学生,他们非常的幸运,因为我们已经把前路慢慢的铺垫好了,只要他们热爱体育舞蹈,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记者:本次获奖,也是我国对体育舞蹈界的一个认可,在此你对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尤其是在选手比赛的开销方面,投入很大,这些方面会不会限制我国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以及事业的发展?

  沈宏: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各类行业都在慢慢跟国际接轨,我觉得,对个别的家庭来说,请外教上课,或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外比赛必然会造成一些压力,我建议选手们根据个人竞技水平以及经济实力去安排和参加不同层次的训练与比赛是必要的。

  记者:你们现在的事业可以说是风生水起,身为运动员、体大老师、搭档和丈夫,对你来说什么身份是最重要的?你又是如何来平衡、协调这之间的关系呢?

  沈宏:(笑)其实这几个身份都是脱不开关系的,我们在一起上课也是在训练也是在一起生活,我们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有快乐也有汗水,希望时间会让我们可以配合的越来越好,无论是身为选手、老师还是夫妻都能更完美。

  记者:在别人眼中,您的事业一直是一帆风顺的,在很多比赛得过很多大奖,甚至是开创了中国体育舞蹈节的一些先河,但是“舞林”之中高手如云,想要获得好的成绩,一定要两个人都具备很强的实力,压力是一定有的。当你们面对压力是怎样去缓解?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沈宏:在去年亚运会期间,我们面临不小的压力。首先,我们身为参赛选手,而我的一些学生同样也是选手,自己备战,同时也要照顾好学生,协调这之间的关系让我感觉肩上压力倍增,投放到自己身上的精力多了,怕学生的成绩会下去,当然相反的情况也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但是在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领导周全的安排,通过那次亚运会的集训,我们不仅协调好了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关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记者:听您说上半年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那您今年为什么没有去参加“黑池”的比赛呢?是不是有工作重心的转移呢?

  沈宏:对,有这方面的原因。我的学生6月初的公开赛需要严谨的训练和准备,如果我们去参加黑池的比赛,之前一定会花大量的精力在自己的身上,这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老师,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事业,慢待了学生,所以我们按照教学时间和具体情况来选择一些比赛。

  记者:那么您现在是把事业重心更多的转向教学了吗?

  沈宏:作为一名老师,在年轻的时候要充分的积累经验、经历和成绩,这样才有的可教给学生。在做好一名教师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增进自己的实力。这样才有可能给你的学生拓展更大的进步空间。所以我一直是在努力的做好一名运动员同时也做好一名老师,兼顾学生与自己的得失,与我的学生们共同的进步。

  今后的安排

  记者:你们是体育舞蹈界的大明星,平时也是非常的忙,我也听说你们也是很成功的老师,那请问你们有没有计划要慢慢退出赛场,更多的投身于教育事业,有多一些自己的时间,有没有什么相关的人生规划?

  梁瑜洁:作为运动员,退役是必经之路,等将来时机到了我们可能也会急流勇退,一切都要慢慢来,由自身状态而定。

  记者:未来五年里,是否会有更多的参赛之外的安排?

  沈宏:顺其自然吧,不会去强求,我不会去给自己定个:“一定要跳到四十五岁之类的目标”,作为选手参加比赛只是我人生的一部分。而作为老师,今后,体育舞蹈教学会是更重要部分,而普通的生活也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记者:今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的首站——上海站比赛,你们获得了职业组标准舞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都很想知道,第二站重庆还会看到你们的身影吗?

  沈宏:这是一定会的。今年一月份过完年后我们就去意大利学习,四月份时又请了亚运会集训的教练帮我们训练,上半年我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备战准备,因此六月份的重庆站比赛我们肯定会参加的。[1]

  记者:舞蹈对你意味着什么?

  沈宏:舞蹈就是我们的生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