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主人公夏冲从4岁到31岁的经历、见闻为主要线索,时间跨度为1976年至2008年。夏冲是一个对悲剧非常敏感的人,发现周围生活中到处是被忽略的悲剧,他的父母、少年时代最好的朋友等人都在各种悲剧之中,与传统悲剧不同的是,这些悲剧往往被看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小说叙述的半个爱情故事则是悲剧中的一抹暖色,女主人公戚敏与夏冲同样年轻、聪明,但更平静,也懂得安之若素。夏冲经历了三次“寂静”时期,他不清楚为什么生活如此平淡又令人激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国家这生活都像一条龙,庞大、强力、野心勃勃,而主人公则像一只蝉,疏离、弱小、难以平静。当他到了成熟的年纪,成了一名律师,却仍受制于往日记忆,不得自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崭新的国家,生活完全变了。这时夏冲回首往事,就像蝉发出了一串戏谑的鸣叫一般,又悲伤,又懂得这悲伤也是可笑的。他见到的一切都陷入历史的窠臼中无法自拔,并无意义,只有晚来时候的一分寂静给人安慰。相关版本
书名:晚来寂静
晚来寂静
作者:李海鹏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定价:35.00
分类:小说,现当代小说
小说试图具备艺术性、创造性和美感。文字务求精确、新鲜。叙述上类似于奏鸣曲式,在主要线索之外,缠绕着多条次要线索,时有偶然的动机演变成主题。因此,既在故事推进上带有滞重感,也因之获得丰富的张力。在结构、节奏、情节上,作者喜欢做迂缓的变化,在不疾不徐间绕过读者的注意力,试图令读者耳目一新。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基于现实生活的、讲述人物的内在经验而非外在命运的小说。
第一部
第一章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第二章 圆石城
第二部
第一章 悲剧谷仓中的悲剧谷粒
第二章 宇宙中最幸运的区域
第三章 壁球似的荷兰猪
第四章 阿夏阿冰·阿旺晋美
第五章 铃儿响叮当
第六章 水塔
第三部
第一章 春雪,尼采,槐花
第二章 政治永远是政治
第三章 豆子笑破了肚皮
第四章 这首歌我们还须唱到何时
第五章 跟别的埃文基人不一样
第六章 再见了
第四部
第一章 那么我将远走他乡
第二章 历史的猴子不说抱歉
第三章 市场乌托邦元年
第四章 荧光冷饮店
李海鹏(5张)
第五章 生命中的欢乐,生命中的悲哀
第五部
第一章 昨日的世界
第二章 龙与蝉
晚来寂静图册(2) | 晚来寂静图册(2) |
晚来寂静图册(2) | 晚来寂静图册(2) |
李海鹏李海鹏,1972年生,朝鲜族,沈阳人。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签约作家,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出版有随笔集《佛祖在一号线》,2010年GQ年度专栏作家。《晚来寂静》为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关于灵魂的小说。
时代记录者李海鹏的首部虚构作品。
优雅、从容,风格独特不可复制,极具美感。
被作家们极力推崇的作家,这个时代最值得阅读的文字。 小说采用类似奏鸣曲般的叙述方式,以多条次要线索缠绕主要线索推进,在结构、节奏、情节上做迂缓的变化。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基于现实生活的、讲述人物的内在经验而非外在命运的小说。
“在水塔上”——《晚来寂静》节选
两天后我就知道,其实陈垚并不是因为偷东西被抓住的。那天早上,有几个晨练的老头儿看见一个人在爬小南门的水塔,就去叫了第二机床厂保卫科的人。这件事概括起来,可以说各种坏运气都聚集在了陈垚身上。早上这个时间让老头们警觉起来,万一是坏人投毒呢?那是一个钢架子上面顶着红砖罐子的老式水塔,一个人攀在钢架子上太显眼了。恰好,保卫科的人没有睡觉,老头儿一敲窗子,他立刻就开了门。这个人在水塔下面喊陈垚下去,陈垚不理他,他就执拗地向上爬,就在他快爬到顶端的时候,陈垚害怕了,大喊大叫,说如果这个人继续爬,他就把他踹下去。底下的老头儿又匆匆跑去小南门派出所报了案。这样一来陈垚就被抓住了。他固然可以解释自己只是去游泳,警察却不会不揍他。陈垚的最后一个坏运气是,他只有十五岁,又生性胆小,很快就被吓破了胆。如此一来,关于偷东西的事情他就供认不讳。
六年以后,乔雅才讲起,她曾跟乔年一起去看过陈垚。直到那时我才得知陈垚当时的状况。
张所长领着乔年和乔雅拐进了一间小黑屋子。陈垚被铐在暖气管子上,半躺在水泥地上,裤裆是湿的,裤腿边汪着一摊透明的尿液。地上有一只装着秽物的白铝便盆。张所长也不说话,用电棍的金属电击头敲在暖气片上。电棍噼噼啪啪作响,蓝色的火星四溅。听见这个声音,陈垚浑身哆嗦,眼睛半睁开。乔年查看他的伤,又掰开他的嘴,只见里头全破了。偷东西的事情,有的没有的,陈垚都招了。最初他怒骂不休,后来就跪下哀求。他崩溃了,把大便抹在墙上。
陪在张所长身边的警察说,滑头,不来真的,不招。张所长模棱两可地哼了一声,又抽着鼻子,说,你看看这屋子弄的,臭气熏天,去把那个便盆倒了。那个警察就端着白铝便盆出去了。
乔雅蹲下去,问:“陈垚,能不能认出阿姨来?”陈垚费力地睁开肿胀的眼睛,瞧着乔雅,摇了摇头。张所长对乔年说:“六亲不认,看见没有?没人性的东西。”乔年问:“准备怎么判?”“这就得问法院了,”张所长说,“我国法律规定,对有轻微犯罪行为、屡教不改,家庭、社会管不了,而又不够逮捕判刑的少数青少年,年龄小的,送工读学校,年龄大的,送劳动教养。”
当时我对这一切一无所知。两个星期之后,家人对我的看管松动了一些,我跑去了陈垚家打听消息。
那天下午他家里只有罗燕和陈玥在。给我开门的是陈玥,这年她二十一岁,是个待业青年,穿着一件花格子的布拉吉,见是我,面无表情,也不说话,侧身让我进了屋。罗燕正在门厅的小饭桌边坐着,睡眼惺忪,头发都没扎,喝着一小碗看上去是剩下的又热了一遍的菠菜汤。我叫她:“阿姨。”本想说,我想问问陈垚怎么样了,可是突然说不出口,怔怔地站在那里。
罗燕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喝菠菜汤。我看着她慢慢地嚼着菠菜梗,有一点儿汤汁从嘴角洒了出来。
“你家在这地方住多少年了?”她问我。我看了看陈玥,试图求助,可是她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我也不知道。”我嗫嚅地回答说。罗燕又问:“这个地方怎么就这么丧气呢?人怎么就这么坏?就这么狼心狗肺?”我看着她又喝了一口菠菜汤。她又说:“有一个算一个。”我羞愧难当,如芒刺在背,觉得她说的就是我。可是也许我理解错了。她又说:“男的女的都是。”这时陈玥嗤笑起来,说:“神经病,你跟别人唠叨这些干什么?”罗燕把碗推开,说:“夏冲不是别人,现在他是我最亲的人。陈垚就他这么一个朋友,现在陈垚回不来了,他就等于是我的儿子。我跟他说说话。”可是她的眼神冷冷的,完全不像把我当做亲人的样子。“夏冲你告诉阿姨,阿姨千里迢迢地到这个地方来,是干什么来了?”我说:“阿姨,我不知道。”她站起身来,背对我,说:“阿姨也不知道。”陈玥在鼻子里发出一声冷笑,又说:“神经病。”这时我鼓足勇气,问:“阿姨,什么叫陈垚回不来了?”“判刑。”罗燕简单地说。我一时间无法做出反应。罗燕说:“行了,你也问明白了,好孩子,回去吧,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别跟陈垚一样。回去吧。”她拿起小汤碗,走到水池边,开始刷碗。“好孩子,以后别来了。”她又说。
陈垚的年龄既超过了张所长说的“年龄小”,又不够他说的“年龄大”,不久之后,作为少年犯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罗燕阿姨跟邻居说:“都是家里没办法。”很快陈垚就被送去本省西部一个地方的省少管所服刑。我想在他离开之前去探望他,可是没有可能实现,徒然被父母责骂了一回。
那几天我淋了雨,感冒发烧,三天后转为肺炎。恰好那几天厂医院组织旅游,妈妈也跟着去了苏杭一带,我就自己去医院打了好多次点滴,医生给开的药是先锋霉素,当时是颇为昂贵的新药,可是毫无效果。最后,那个庸医竟然给我开了雷米丰、利福平一类的药片。妈妈旅游归来,见了这些药,大怒说,哪个大夫开的药?这是治肺结核的!次日,我便按她的吩咐,去厂医院打青霉素的屁股针,三天便痊愈。这么一折腾,直到开学前十天,我才去了小南门水塔。
我在水塔下坐了好久,有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爬了上去。如果有哪个老头儿愿意报告那就报告吧。我没偷过钱,这是确实的。我耳边又听到陈垚的话:你知道在水塔里游泳是什么感觉?
我对水塔有很多想象,我曾想过,在夜里,月亮照在水中,陈垚就像在酒杯里游泳。我还想过,水塔也许有另外一种魅力。也许它并是不那么可亲,相反,是个可怕的地方,水塔在蓄水的时候,也许会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如果我打开顶盖,俯视下去,那么就会像在阳光强烈的的桥上俯视流水一般,会看到水的纹路几乎是纯黑色的。我想,水塔也许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在种种想象中,这个让陈垚如此着迷的地方一定不同凡响。可是当我站在水塔的顶端,一切幻象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地方,有个再普通不过的方形盖子,再稳妥不过地扣着,我趴下来,把耳朵贴在那盖子上,想听到水的流动声,可是下面寂静无声。
我坐下来,背靠着水塔边缘被阳光炙烤的栏杆。我感到空虚、悒郁、困倦。我望向那些钢铁拒马一般支楞着的电视天线。我再也不像与陈垚喝了汽酒之后坐在区体育场的看台上那样感到这世界虽然不好,却总有一些美存在于远方了。相反,我在身体深处体味到这世间万物都是那么虚假。
这部小说写的是从1976年毛泽东逝世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间,一些人的欢笑、泪水、梦幻与孤独。这跌宕起伏的三十多年是小说的天然宝藏。倘若白白放过,只顾写些无聊事,就未免太迟钝了。可在另一方面,我又不太关心时代。关于严肃文学,我听过的最好的定义是,它试图通过一个人的故事,令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故事浮现纸面。人生不过轻烟一抹,繁花一季,其本质却令人着迷;时代雷霆万钧,好作家却不大看得上眼。钟鸣鼎食之家,珠玉珊瑚,琳琅夺目,大时代好比如此;志趣不凡之人视若无睹,顾自赏西岭之雪,杰出的文艺作品亦好比如是。无论如何,好小说家便是比别人更是小说家的人,“写得好”才是高远无极的志向。
在职业生涯中我绕了好大的圈子,如今才开始出版小说,若问何故,便是“陌上少年来自迟”。我是个百分百的小说家,可是命运自有时间表,恰似夜宴早不了。写作颇具艺术性的小说的念头,日复一日,对我来说颇为妖魅。似歌声在耳畔昼夜不歇。可我迟迟不曾动笔,直到一年多以前,我比过去更强烈地意识到。倘若不是作为一个作家死去,我的一生将毫无意义。
对于有志于成为作家、画家一类的人来说,这种经历并无新意可言。时间或长或短的迷途难返,几乎是一种制式经验。可是终有一天,他将作为一个真正的生命醒来。于是一切又要回到那个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要一再重复往昔的人生?以及当我们回忆往事,为何总是这般怅然?这正是小说擅长回应的。“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故事。
多年以来,一个画面在我的头脑中萦绕不去:一个读高一的男孩背靠在铁路桥上的栏杆上,火车驶近,桥面隐约震颤起来。那段时间他对这种震颤着迷,总去那桥上。他长什么样?我不太关心。但我知道他对这个世界不习惯,茫然,想走,无处去。我还知道,有朝一日他会成为.我的小说的主人公。支配他的不是荷尔蒙,而是无休无止的心灵漫游。他不是媚俗头脑的产物,并非那种只顾着性萌动,又将之混同于诗的家伙。我宁愿他很聪明、自尊,所做的一切皆出于对自己已来到世间这一事实的震惊。他是一个少年,忍受着来自生命深处的折磨,比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更不快乐,可是当时光消逝,回首往事,如果可能,他愿意永远是那个少年。
第一次尝试把上述画面写成一个故事时,我26岁,试图像鸭子甩掉水珠那样甩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晌,写一部更古典的作品。那时我命名它为《四季》,想它有那种匀称、恬静、沉思与灵光的美感,就像普桑和巴赫。很显然,这太难了。写到半途,我不得不停下来去工作:
此后多年,这小说成了我的负担和魔咒。我解释不了为什么如果我不写完它,就没办法开始写下一部小说,尽管世易时移,我已经有了很多更好、更酷的主意。
一年多以前我再次开始写它,新的篇章在小说中也在我自己的人生中开始。“形式美学”的束缚已经松动,虽然我仍旧贪图某种程度的古典之美。我给了自己自由,如果想写一个六公里长的段落,那么就写一个六公里长的段落——虽然真正写出的最多只有二十几行而已。我也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直到句子淙淙作响。书中写到的正是我们所在的世界,其本质是普遍性的悲剧,一切不可宽恕,一切又预先被历史谅解。我想书中的大多数人缺乏心气,可是仍有一些小人物想要真正地活上一回。我描摹主人公的“内心之城”,也尽力搜寻失去的时光。正如每个有志于写作的人都知道的那样,一旦形诸文字,我们度过的时光便不会白白消逝。若说这小说有什么怀抱与野心,亦无非通过一段喑哑的岁月,令古往今来的岁月浮现纸面。
宗白华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到过一句诗: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16岁时,我曾把它改两字当作座右铭:华章一世梦,明月百年心。我正是默念着它度过了漫漫时光。如今,我写完了这部小说,不暇停留,又去往未来。如果文学是一座雪山,多少人曾眺望着雪线幻想功名。我却想那是我的栖身之所。在朝生暮死之间,你说,你曾怀着至深的恐惧与骄傲写下了每个字,而不介意它是否不朽于后世。在我眼见的一切事物当中,没有比这更风雅、更激动人心的了。
海鹏新作《晚来寂静》我花两天的时间看完了,一句话说,是一个沉默少年的狂野之旅。——慕容雪村
读完小说是在午后,窗外有繁花与蝉鸣,但我却被某种惆怅和无奈裹挟。忍不住想,也许每一个经历岁月的人内心里都住着“夏冲”?那个在环境面前左冲右突的青年,慢慢在岁月面前变得悄无声息了。他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泪光挂在脸上。这世界每个人都独一无二,这世界每个人都命如草芥。人近中年的夏冲多么想闭口不言,只是,一想到那些故人与旧事,内心里便有潮涌。繁华喧嚣挡不住万物的低诉和默然。当沉默者开口言说,自有番动人景致。——《晚来寂静》是写给圆石城的寄语,是写给人间岁月的诗,更是写给满腹柔情却永远不能如愿的母亲的家书:世界如此繁华,又是如此寂寥。——张莉
李海鹏的文字令人狂喜。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近二三十年来,不曾见过这样浸透了古典气息,富于韵律之美的文字。这文字如同他笔下的江流一般润泽,闪亮,带着冷丝丝有些粘稠的质感。整个阅读中我多次击节叹息,对《晚来寂静》充满期待。但用这样风格的文字搭建一个长篇,也有些风险吧。期待于是更多一点。——出版人刘雁
读李海鹏≪晚来寂静≫,叹为观止呀,不是没见识,是中国文学中真没有这样的作品。文风空灵豁然,有普鲁思特的沉静优柔,有厄普代克的飘逸雅致,词句还有中国古典文学的诗韵和凝练,所谓艺术之美文学之美就是如此了。——商兵器
《晚来寂静》,有《红楼梦》的范儿,上来先谈了人生,谈了了悟,谈了古今皆同,人人都有,人人都说不出的,人与世界的关系,然后才开始回忆,回忆又写的极其细腻。叙述和文风,的确是没有竞争对手。——林愈静
我望着窗外的黑暗势力,觉得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不得不对自己发出警告:放松点儿!别紧张,别焦虑,你不必非要写得像李海鹏那样好!——困困(《不上流,不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