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亭

清官亭

中文名 清官亭
建造时间 1809年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清官亭,是昭通的城市名片。说起清官亭,昭通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清官亭,座落于昭通城西北隅,原名“三多塘”,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人文历史

清官亭原名叫“三多塘”。说起它的取名还得从源头说起。嘉庆十三年,陕西三原举人王禹甸任恩安县令。当时的恩安县人口数万,而城里仅有两个容积不大的水塘从城郊大龙洞引水储存供居民炊饮濯洗之用。由于所存有限,特别是遇到天旱少雨之时,城内用水告謦,居民为水苦为水愁。王禹甸的若干前任对此也束手无策,他上任后,通过调查走访,带头捐资并倡导绅商集资,于城北选址兴建。“令甫下,民争之,阅五月而池成。既乃建庙以祀龙神,前列船房,左立仙阁,池中砌石架为歌台。”主修工程告竣王禹甸为它取名“三多塘”。“三多”出自于《玉海》:“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取名“三多”是王禹甸自励、自勉,也有劝喻世人之意。当然,在老百姓的眼里,“三多塘”解决了大家的愁苦,自然释为“多福、多禄、多寿”之类了。

“三多塘”易名为“清官亭”是王禹甸离任后的清嘉庆十六年夏,时年天大旱,城内另外的两个池塘已经干涸,幸有“三多塘”之水解居民之需,“万家火食惟籍,是以免涸鲋之伤。”老百姓为感念王禹甸修“三多塘”,不约而同地将“三多塘”改成了“清官亭”(因亭中盖有供奉神灵的楼亭而故名)。

昭通清官亭公园从1982年建成至今已有快20年的历史了,为了突出精致,彰显现代化及人性化特性,全力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公益设施完善、可游性高的综合性公园,在昭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新的昭通清官亭公园与2011年10月份开始筹建。到2012年7月份,为完工的新昭通清官亭已经展现出了它迷人的风景一角。

此次清官亭公园改造工程的总体规划分为主席像广场、音乐广场、山水园林、游乐场、商业建筑、荷花园等六个片区,地道的江南苏式园林风格,连园中的厕所都是仿古建筑,原来的旱喷池厕所改成水冲池厕所。在园中,将新增加古树大树,植物物种预计达到100余种。园中亦将新增150个座位,充分的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今后公园的水整体循环,从北环路和北延线进水,经过中部片区、亭子片区进入主席像广场,最后的污水进入公园路的污水管道。

站在清官亭改造工程项目的大幅效果图前,仿佛已置身于江南水乡,塔楼与水榭交相辉映,斗拱飞檐、亭台楼阁掩映于绿树丛中,丝丝水线如雨如雾,碧桃方绽,红云朵朵,柳丝依依,花香袭人,游鱼戏萍,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旅游价值

主席像广场片区,除原有的主席像广场继续保留外,广场中心将设置旱喷,西北面增种大树,设置座椅,给市民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提供一个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园区内,小部分增设活动区域和公共设施,以丰富市民们茶余饭后的精神生活;在原来的清官亭亭前增设水幕电影,增进清官亭公园的现代化气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方便城区多方位入园,经过项目规划组的细致研究,决定开辟东门,是清官亭改造工程中的一大亮点。

新的清官亭公园将原来园林所的苗圃改造成荷花园片区,打造5.8亩荷花园,并在荷花园内建设凉亭、观景台等,切实解决了池水污染、景观单调等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为了获得原生态效果,他们还将把所有的水岸用天然千层石处理,并在空落之处设置大型假山,真正制造出一个天然灵动的现代化城市园林。

为了突出改造后清官亭公园的精致性,施工单位将汲取以往公园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教训,杜绝各种后遗症的发生,打造多个精品园中园,积极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以现代化的科学性管理恢复清官亭的热闹场景。

经济与文化价值

香柏古木参天、廊桥迂回曲折。清官亭不大,但它却承载着昭通厚重的历史人文,到过昭通的人,如果说没到过清官亭,就像去过北京却没到过天安门广场一样遗憾。它秉承的是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的传统。

近几十年来,昭通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如今,仿佛睡狮觉醒,全城突然掀起建设高潮,这给曾有“小昆明”之称的昭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据了解,改造清官亭公园将投资2000万,在清官亭公园后大门西侧和原老厕所处,建1950个平方的商业用房。一是以弥补公园内部的建筑密度,完善公园配套设施;二是采取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拍卖,为公园的建设筹措部分资金;三是商业建筑的立面背景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改造后的清官亭公园完全免费向市民开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