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彦棻

郑彦棻

中文名 郑彦棻
性别
出生日期 1902年2月8日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

1902年农历大年初一诞生在广东顺德。4岁时丧父,母亲身体亦不佳,由祖母一手带大。1917年时以备取第6名考入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师范学校预科,由于已备取身份入学,加上乡村气息重而备受轻视,郑则以学期成绩第一名来回应同学的轻视。由于学业成绩出色,在老师的鼓励下,越级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就读。

广东作为中国革命大本营,广东高师更为孙中山先生讲习三民主义的场所之一,受到革命气息氛围感染,逐步走上投入革命事业的道路。同一时期,受到教授黄希声影响,由原本主修数理转为修习教育,毕业后在于广东大学教育系进行研究。

留学法国

1925年冬,因服务于附属小学“略具成绩”,郑遂以留校服务毕业生之资格,被派赴法国留学,为广东大学海外部学生,由于护照手续处理问题,延至次年春才到法国,进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

在法国的郑原本打算继续专研教育学,但因学制差异法国未设教育学系,遂转修统计学。1926年转入巴黎大学统计学院,1928年通过学位考试,取得统计师学位,为第一位该院毕业的中国学生。

回国参政

1935年在母校中山大学的校长邹鲁邀请聘任下,结束在法国的学习研究回到中国任教,并担任法学院院长。

抗战爆发后,1938年中山大学停课,郑彦棻投入了抗日工作,先后出任了国际反侵略会中国分会秘书、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议设计委员、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训团教育委员会主任秘书、中训团党政训练班指导员及讲师等众多职务。1939年8月起在广东省政府先后担任了广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广东战区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动员会议书记长、广东省政府统计长等工作,并在三民主义青年团担任广东支团部干事、中央干事会常务干事兼宣传处处长、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主委、青年团粤赣区宣导员、中央干事会副书记长等多项职务,逐步累积个人的政治历练与工作经验。

1946年11月具有法学研究背景的郑彦棻出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参与制定“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8月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并在行宪后成为第一届立法委员,1949年随国民政府来到台湾。

执掌侨务工作

1952年郑彦棻出任侨务委员会主委,在上任之后不久,随即出访日本与美洲10余国家,深入了解侨胞生活与增进侨界联系团结。此外订立侨务工作的五项原则:

“非以役侨乃役于侨—替侨胞服务,而非要侨胞服务

“用侨胞的力量解决侨胞的困难”—自力更生,自立自强

“扩大组织基础提高政治警觉”—对侨务保持高度关注,不得一日松懈

“无侨教即无侨务”—提升华侨的中华文化教育,培养对祖国的向心力与延续海外的中华文化命脉

“适应侨情因地制宜”—就各地风俗民情差异,侨务政策要有弹性调整

这五项工作原则奠定日后整体侨务的方向与工作基础。

日后的侨务工作人员官员,多遵循着郑彦棻先生所立下的规范与典范,继续为侨务工作贡献,郑彦棻先生因此赢得“侨务之父”的称号。

晚年

1960年正出任“法务部长”(时称司法行政部),并兼任司法官训练所所长;1967年转任“总统府”副秘书长;1972年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接替已担任此务长达18年的张群;1978年将秘书长一职交棒予蒋彦士,转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90年6月21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9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