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

宜春学院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工作站1个
中文名 宜春学院
外文名 YichunUniversity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学校排名 362
党委书记 曾晓春
官网 https://www.jxycu.edu.cn/
创办时间 1958年
本科专业 67个
主管部门 江西省
知名校友 钟家明、陈仙辉、辛洪波、彭说龙
简称 宜院(YCU)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宜春学院风光宜春学院风光(30)2000年1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和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组建成宜春学院。

  • 宜春师专

宜春学院校门宜春学院校门宜春师专的前身是宜春大学。

1958年4月,中共宜春地委、行署为了集中力量办好本地区高等学校,决定将原高安师范大专班(即筹建中的南昌专区师专、南昌专区体专,为宜春大学最主体的建校基础)、南昌专区医专、萍乡师专、宜春县办大学、丰城县办大学合并成立宜春大学。

经省委批准,宜春大学于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

1962年3月,全省高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在专区一级 保留六所师范专科学校,原来以大学称呼的改为师专。宜春大学据此撤消机械系,改名为宜春师专。

1962年6月,九江大学撤消,并入宜春师专。

1964年4月,经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批准,撤消宜春师专。同年9月,宜春师专宣告撤消。

1977年10月,经省委批准,在宜春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办起了江西师范学院宜春分院。

1978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宜春师范专科学校重新建立。

1986年6月20日,师专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

  • 宜春医专

宜春医专的前身是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25日成立。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16)1958年12月,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署,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亦改称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清江县樟树镇的天主堂。

1959年6月10日,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宜春大学。设立医学科。

1960年2月,经上级批准,中共宜 春地委、行署决定,撤消宜春大学医学科,成立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并从樟树迁往宜春,设在宜春中山西路滩下。

1962年3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宜春地委决定,撤消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7月,江西省卫生厅决定,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并入九江医专,10月,撤并工作全部完成,宜春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宣告停办。

1978年5月29日,江西省委决定,建立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

1984年8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将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改为江西省宜春医学专科学校。9月14日正式挂牌。

1986年6月20日,医专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

  • 宜春农专

宜春农专的前身是宜春农学院,1959年6月创办。

1960年6月,宜春地委、行署将宜春农学院由樟树 迁往宜春县西郊岐山下新校址。

1962年5月,宜春农学院停办,更名为宜春专区农业干部学校。

1968年 4月,宜春专区农业干部学校与中共宜春地委党校合并,成立宜春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并由原校址迁 往宜春卫校办学。

1975年4月,宜春地委又决定在原宜春农学院旧址组建宜春地区“五七”干校。

1979年4月,“五七”干校撤消复办宜春农业干部学校。

1984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宜 春农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宜春农业专科学校。

1985年2月,宜春农业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1986年6月20日升格为副地级建制单位。

  • 宜春职工业余大学

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办于1979年,1981年9月4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1982年8月19日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

  • 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1月13日,宜春学院举行现代产业学院签约揭牌仪式。学校分别与江西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宜春市硒资源开发利用中心共建硒与大健康产业学院。

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22年12月29日,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揭牌

  • 合并升格

2000年1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和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组建宜春学院。[4]

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

2015年,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同年,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同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9个教学院,有本科专业67个,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3]

专业设置

所属教学院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所属学科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人文教育

四年

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地理科学

四年

理学

网络与新媒体

四年

文学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

城市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文学

法语

四年

文学

翻译

四年

文学

商务英语

四年

文学

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动画

四年

艺术学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宜春学院书法艺术学院(书法研究院)

书法学

四年

艺术学

宜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锂电新能源学院)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材料物理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学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

四年

理学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药学

四年

医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四年

理学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环境科学

四年

工学

农学

四年

农学

园艺

四年

农学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

动物医学

四年

农学

园林

四年

农学

宜春学院医学院

麻醉学

五年

医学

预防医学

五年

医学

宜春学院医学院、美容医学院

护理学(辅修医学美容技术)

四年

医学

临床医学(辅修美容医学)

五年

医学

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

医学实验技术

四年

医学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运动训练

四年

教育学

舞蹈表演

四年

艺术学[10]

师资力量

专业设置

所属教学院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所属学科

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人文教育

四年

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广告学

四年

文学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地理科学

四年

理学

网络与新媒体

四年

文学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

城市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市场营销

四年

管理学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文学

法语

四年

文学

翻译

四年

文学

商务英语

四年

文学

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动画

四年

艺术学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宜春学院书法艺术学院(书法研究院)

书法学

四年

艺术学

宜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锂电新能源学院)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

材料物理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自动化

四年

工学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学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

四年

理学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生物工程

四年

工学

药学

四年

医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四年

理学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环境科学

四年

工学

农学

四年

农学

园艺

四年

农学

动物科学

四年

农学

动物医学

四年

农学

园林

四年

农学

宜春学院医学院

麻醉学

五年

医学

预防医学

五年

医学

宜春学院医学院、美容医学院

护理学(辅修医学美容技术)

四年

医学

临床医学(辅修美容医学)

五年

医学

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

医学实验技术

四年

医学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运动训练

四年

教育学

舞蹈表演

四年

艺术学[10]

学科建设

宜春学院宜春学院(15)师资概况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51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1%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1%以上,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省金牌教师,井冈学者,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人才7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11]

杰出专家/杰出人才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武(退休)、彭庆星(退休)、林瑞山(退休)、王晓春(调离)、熊筱娟(2009)、李开泉(退休)[12]

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李明斌(2014年)、郭孟萍(2016年)[12]

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熊筱娟、蒋钰、曾晓春、郭孟萍、梅光泉、丁松林、郑玉刚、李明斌、杨永俊、邓卫红、肖平平、黄宸武、陈荣庆[13]

江西省模范教师:潘华凌、郭孟萍、殷娟娟[14]

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奖:黎世龄、彭智、蒋钰[15]

“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朱笃(调离)、曾晓春(2011)[16]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4月,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3]

专业学位硕士点:药学

省级 “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7]

省级“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重点学科1个[18]

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药学[19]

合作交流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2项、“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有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3]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农学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园艺

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临床医学、动物科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宜春学院—中软国际基地

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创造学

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体育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园林、财务管理[20]

省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医学美容技术、英语、体育教育、音乐学、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

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英语、临床医学、药学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科学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

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园林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英语、应用钢琴等

  • 教学成果

2004年-2013年,学校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达4万余人次,其中,共有24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542人次获省级奖励。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学生获奖情况年年有进步。2004年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05年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6年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06年7月,学校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并获全国5个优秀组织奖中唯一以学校名字命名的优秀组织奖。

学校学生参加2015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在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美容技能竞赛获团体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2015年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体育艺术节体育舞蹈作品《老有所依》获金奖、健美操作品《摩登时代的白日梦》获银奖。在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中,学校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列高校部本科体育专业组第二名。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多项;出版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1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项2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0多项,省级一等奖240多项。[3]

  • 招生就业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日趋合理,生源质量逐步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术研究

  • 对外交流

2006年10月,首批88名留学生入校就读,结束了宜春没有留学生教育的历史;学校被评为“全国留学生管理先进单位”。2006年3月、10 月,国际美容联盟协会主席拼托先生先后两次专程来校视察,签订系列合作协议,并将亚洲美容培训中心设在学校。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2018年,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与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级汉语教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2020年,与俄罗斯萨马拉社会与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3]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6个,省文化厅重点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省级“天然药物创新”院士工作站等

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室验室、赣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赣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宜春学院锂电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春学院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宜春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宜春学院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西民俗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6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3]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省级“天然药物创新”院士工作站等[21]

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室验室等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宜春学院锂电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春学院农村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等

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西民俗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近年来,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6万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15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300余篇。[3]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课题名称

饶梨红

重点课题

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

马艳园

重点课题

地方性高等院校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研究

刘 纯

重点课题

转型新常态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管理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和评价机制研究

康立芳

重点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叙事研究

邹 勇

一般课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家庭资本交互作用下的学历效应研究

李春茂

一般课题

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温 娜

一般课题

江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

刘瑞莲

一般课题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2+2+x"培养模式研究

王 霏

一般课题

基于转型发展视角的地方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研究——以宜春学院为例

郑 莹

一般课题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谢志勇

一般课题

文学经典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特征和作用研究

文化传统

项目负责人

项目类别

课题名称

饶梨红

重点课题

江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

马艳园

重点课题

地方性高等院校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研究

刘 纯

重点课题

转型新常态下高校学科建设与管理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和评价机制研究

康立芳

重点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叙事研究

邹 勇

一般课题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家庭资本交互作用下的学历效应研究

李春茂

一般课题

江西省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温 娜

一般课题

江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

刘瑞莲

一般课题

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形成的“2+2+x"培养模式研究

王 霏

一般课题

基于转型发展视角的地方高校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与培养质量的关系研究——以宜春学院为例

郑 莹

一般课题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谢志勇

一般课题

文学经典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特征和作用研究

学校标识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馆藏纸质图书204.38万册(含教学院资料室15.71万册),电子图书142.4万册,电子期刊8.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6个。形成了以重点学科文献为中心,理、工、医、农、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文献并存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2]

  • 学校期刊

《宜春学院学报》是由江西省教育厅主管、宜春学院主办的省级学术出版刊物。它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集期刊。它的国内统一刊号是CN36 -1250/Z,国际标准刊号是ISSN1671-380X。

《宜春学院学报》属于综合学术期刊,设有理、工、医、农、文、史、哲、经济、法律、教育、管理等11大学科门类方面的学术研究栏目,分社会科学(1、2、4、5、7、8、10、11期)和自然科学(3、6、9、12期)出版。其社会科学版常规栏目是“哲学与政治研究”、“法学与社会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历史与文化研究”、“语言研究”、“文学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特色栏目是“禅宗研究”、“翻译研究”;自然科学版常规栏目是“理学研究”、“计算机与工程技术研究”、“医学研究”、“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体育研究”、“教学研究”,特色栏目是“国家基金项目”(省优秀栏目)、“药物研究与开发”。

精神文化

社团文化

  • 校徽

宜春学院 校徽宜春学院 校徽标志的设计有两种基本方向,一是具象类的,二是抽象型的。具象的形式,假物托志,用于表达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内涵。抽象型的是通过使用抽象的图形或符号,使人产生联想来诠释所要表述的理念。

该校校徽的设计同时运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把具体的形象融合于抽象的符号之中。具象的组合因素是:雄鹰、太阳、狂飚,它们都结合在字母“Y、C”的组合上。“Y”是数字“1”(狂飚)与“C”的复线形状(鹰的形体)的构成体。

Y、C是汉语拼音YICHUN(宜春)的缩写,用于突出学校的地域性。

C(鹰)的三条复线是重复、渐变构成,以反映该院学科门类多的综合性特点。

狂飚(数字“1”)用了黄至红的过渡色,寓意火红的时代,火红的事业。

主题图案的色彩使用红、黄、蓝三原色,对比效果强烈、鲜艳、夺目,强化了视觉识别性。整体形式简洁、明快,线条流畅,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现代感。

  • 校歌

由全校师生员工征集作词,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原院长尹经民作曲。

宜春学院校歌

宜春学院 校歌宜春学院 校歌(2)男:千万双翅膀从 明月山奋起

迎着新世纪朝阳

女:千万片征帆在 秀江竞发

遨游知识的海洋

齐:啊~ 我们的大学 意气昂扬

谱写青春 青春乐章

啊 厚德、尚能 博学、笃行

铸造美好 人生希望

啊 厚德、尚能 博学、笃行

铸造美好 人生希望

男:伴随着时代 前进的步伐

宜春学院 校训宜春学院 校训探索科学的殿堂

女:伴随着校园 飞扬的旋律

追求绚丽的理想

齐:啊~ 我们的大学 桃李绽放

播洒文明 文明馨香

啊 厚德、尚能 博学、笃行

拥抱无限 人生辉煌

啊 厚德、尚能 博学、笃行

拥抱无限 人生辉煌

  • 校训

厚德、尚能、博学、笃行

学校领导

  • 精神

宜春学院 大学精神宜春学院 大学精神忠诚 大爱 求是 创新

校区环境

截止至2013年3月份的统计资料显示,全校共有学生社团151个,其中35个接受校团委指导、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管理,121个挂靠各院交团总支指导、院学生社团联合分会管理。经过不断的发展,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合唱团、思想政治教育协会、礼仪队、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创业者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歌者协会、吉它协会、书画协会、社会实践协会、医学院科技兴趣协会、政法学院法律援助者协会、政法学院北斗辩论协会、经管学院博雅辩论协会、文传学院话剧团、美设学院蓝羽漫画社、生资学院环保协会、体育学院健美操队和理工学院无线电协会。其中社会实践协会是学院唯一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的学生社团。

学校荣誉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校长 曾晓春[7]
党委副书记 胡国瑞
副校长 梅光泉
党委委员、副校长 余新卫、罗政、邱家明、严青松、李建军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张梅

资料来源:学校官网[2]

报考条件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校长 曾晓春[7]
党委副书记 胡国瑞
副校长 梅光泉
党委委员、副校长 余新卫、罗政、邱家明、严青松、李建军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张梅

词条图册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23]宜春学院宜春学院(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