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体系表

目录导航

主要内容

(1)一定时期内应有的全部标准;

(2)各类标准以至各项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3)标准的优先顺序(时间结构);

(4)与其他行业的配合关系以及需要与其他行业配合制定的标准;

(5)继续使用的现有标准以及一定日期应制定、修订和更新的标准。

基本特性

(1)目的性;

(2)协调性;

(3)层次性;

(4)成套陆;

(5)发展性。

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2)层次恰当原则;

(3)相关原则;

(4)目的性原则;

(5)协调性原则;

(6)成套性原则;

(7)动态性原则。

编制步骤

在制定标准体系表时,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调查分析、确定总体结构图、编制完整的标准体系表、编写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书、审批实施。

在调查分析时需要对体系表所反映的相应标准化对象系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系统的目的,熟悉系统内的要素、环节、过程及相互关系,了解体系内已有标准的情况和完善程度。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确定体系表的结构形式,并绘出总体结构图,这是体系表的框架,反映了体系内标准的分类、层次安排和门类划分。之后依据体系表总体框架图确定的标准分类、层次安排和结构形式,绘制出各分体系表。同时编写出恰当的编制说明书,最后应广泛征求意见,然后组织专门会议评论、审查、修改、补充,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报批稿,报主管部门审批、发布。

作用

①描绘出标准化活动的发展蓝图,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②系统了解国际、国外标准,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了全面情报。

③指导标准制、修订计划的编制。由于标准体系表反映了全局,与国际、国外的差距和自己体系中的空白,因而可以抓住主攻方向,轻重缓急,避免计划的盲目性和重复劳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准的制定速度。

④改造和健全现有的标准体系,使体系构成达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⑤有助于生产科研工作。标准体系表不但列出了现有标准,而且还有今后要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这对生产科研人员利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试制新产品极为有利。

⑥有利于企业标准化的建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