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雄

应雄

中文名 应雄
职业 教授、博导
出生地 浙江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应雄,男,汉族,浙江杭州人。

1988~99年、北京电影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其中1996年7月~97年6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研究者招聘基金、北海道大学言语文化部客座研究员)

1999年~2012年、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文学部助教授、准教授、教授

(其中2009年10月~2010年2月、UCSD文学系客座研究员)

*1999 年赴日任教后

【论文】

1.《中国电影中日本人形象》,《饕餮》第8号,2000年,pp.153-172。

2.《<一个国家的诞生>——以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研究视点为中心》,《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纪要》,第111号,2003年,pp.1-23。

3.《流产亦或歪曲的新浪潮——以1960年代中国电影<小兵张嘎>,<农奴>为中心》,《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纪要》,第114号,2004年,pp.41-62。

4.《中国情节剧中的身体再现——伤痕恋物癖》,《饕餮》,第14号,2006年,pp.7-27。

5.《过剩多余的询唤——文革电影,<南海长城>(1976)和“政治化受虐”》,《映像学》,第77号,2006年,pp.23-41。

6.《张彻电影中的运动》,《层―映像と表现》创刊号,2007年,pp.70-94。

(本论文被译成中文《张彻电影中的运动(上)》,《艺苑》,2009年第6号,2009年6月,pp.4-8。

《张彻电影中的运动(下)》,《艺苑》,2009 年第7号,2009 年7月,pp.4-9。

7.《电影<千万不要忘记>(1964)和“道德的”受虐癖——作为连接,切断的意识形态》,《共产圏の日常生活》,北海道大学スラブ研究センター编,2008 年,pp.56-73。

8.《德勒兹<电影1>中的运动影像》,《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家协会,2009年第4号,pp.112-118。2

9.《水的电影——让·维果,让·雷诺阿,费穆(上)》,《层——映像と表现》第3号,ゆまに书房,2009年,pp.122-136。

10.《德勒兹<电影2>读解:时间影像与晶体》,《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家协会,2010年第 6号,pp.96-104。

11.《水的电影——让·维果,让·雷诺阿,费穆(下),《层——映像と表现》,第4号,ゆまに书房,2011年,pp.45-97。

12.《生成动物的变化及其速度》,《层——映像と表现》,第5号,ゆまに书房,2012年3 月,pp.70-79。

13.《属于别一个世界的优美,清廉和正义——让·维果电影和水》,《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2012 年第 2 期,pp.126-130。

14.《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德勒兹的电影论?》,周冬莹,《影像与时间:德勒兹的影像理论与柏格森,尼采的时间哲学》序文,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年,pp.1-6。

15.“Propaganda/Seduction and Narrative / Dancing in the Adaptations of a Popular Chinese Tale, in The White-Haired Girl (Baimao Nü)” 中文名:《宣传/诱惑和叙事/舞蹈——中国著名改编剧<白毛女>》Xiong Ying , in Orient on Orient: Images of Asia in Eurasian Countries (ed.Tetsuo Mochizuki and Go Koshino), 2013, pp.179-184.,2013年,pp.179 - 184。

16.《从分身到重复——黑泽清的<分身>与戈达尔的<新浪潮>》,台湾中兴大学,《兴大人文学报》,第 50 期,2013 年,pp.241-261。

17.“Body/Space and Affirmation/Negation in the Films of Lou Ye and Wong Kar-Wai”

Xiong Ying, in Deleuze and Asia (ed. Ronald Bogue, Hanping Chiu andYu-lin Le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4, pp.163-181. (中文名《论刘烨和王家卫的电影身体/空间和肯定/否定》,“德勒兹和亚洲”论坛,剑桥学者出版,2014年,pp.163 – 181)

【著作】

18.《视觉批评:再现与电影=机器的临界点》,玉川大学出版部,2008 年。

《巴斯特基顿,机器和中国的“工业题材电影”》,pp.127-154,2008 年。

19.《中日影视文化的地平线》(共编著),钱态,应雄,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年,pp.1-225。

【获得科研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项目)

1,《日中电影中身体表象的比较研究》,2005~2007 年,基础研究(C),研究代表者。

2,《中仏的比较——近代日本的视觉・文字·文学传媒中女性表象的多元研究》,2005~2008 年,基础研究(B),研究分担者。

3,《围绕战争的表现和表象——日本近代文学·电影中的中仏比较研究》,2008~2012 年,基础研究(B),研究分担者。

4,《中国第6代导演电影・“新纪录电影”的综合研究》,2009~2012 年,基础研究(C),研究代表者。

5,《电影速度论的构筑》,2013~2016 年,基础研究(C),研究代表者。

*1999 年赴日任教前

【论文】

1. 《二元理论、双重遗产:何其芳现象》,《文学评论》,1988年第6期,pp.18-27。

2.《权力与权力之外―关于崔嵬的故事片创作》,《电影芸术》,1989年第7号,pp.16-22

(《崔嵬与电影》,奥林匹克出版社,1995年收)。

3. 《<农奴>的叙事张力》,《当代电影》,1990年第3期,pp.11-16。

4. 《<小城之春>与东方电影》(上・下),《电影艺术》,1993年第1期,pp.11-18,1993 年第2期,pp.46-51。

5. 《别了,80 年代——张艺谋电影论》,《论张艺谋》,中国电影出版社,pp.1-21,1994

年。

6. 《磨合期大陆电影报告》,《中国电影:历史,文化和再现』(Chinese cinemas:History,Culture and Representation),刘现成编,台北市中国电影史料研究会・中华民国视觉传播艺术学会出版,pp.199-207,1996 年。

【著作】

7. 《改革与中国电影》(共著),倪震主编,应雄,葛菲,王海洲等执笔,中国电影出版社,pp.1-303,1994 年。

8. 《文艺美学原理》(共著),杜书瀛,黎湘萍,应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p.1-301,1992 年(1998 年再版)。

【其他】

书评,学术对谈,序言,小说评论,科研报告论文等省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