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减少症

肌肉减少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所属科室 外科-神经外科
外文名 sarcopenia
目录导航

概述

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指的就是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

肌肉减少症由Evans WJ等在1991年提出,形容骨骼肌减少,同时泛指骨骼肌细胞去神经支配、线粒体功能障碍、炎性、激素合成及分泌改变以及由以上过程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如肌力下降、易疲劳、代谢紊乱、骨折等。

流行病学

肌肉减少症在中老年中非常常见,研究发现骨骼肌衰老的流行率随年龄增大。

澳大利亚统计局2002-2011年人口推算数据显示,小于70岁的人群中,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还不到20%,到了70~80岁,发生率就已经达到了30%,而超过80岁,这一情况更是达到了近五成的比例。

大致从40岁起,骨骼肌就开始衰老,数量和质量平均每年减少8%左右,到了70岁以上更是翻倍增长,减少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健康。如果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肌肉会比常运动的人衰老得更快。

病因

在人体从成熟到衰老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的机能和表现显著下降,其特征就是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骨骼肌质量下降及肌力减退。最常见的诱因为老化、肿瘤、营养不良,其中以老化最为重要。老化过程中及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肌肉块丢失。

1、机体内的增龄性改变

神经、激素、代谢、免疫因子以及骨骼肌本身的运动单位数量、肌纤维类型、肌纤维数量、兴奋收缩耦联、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基因表达等的变化都会在不同水平和程度上影响肌质量和肌力。

骨骼肌衰老的影响因素中包含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改变。糖皮质激素就参与了增龄性肌萎缩的发生,这些激素会干扰其它合成激素比如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作用。衰老过程中,生长因子如IGF-1的合成显著下降。一些细胞因子,如IL-1,TNF,IL-15和CNTF,都对肌蛋白质合成和分解有着强烈的影响。老年性胰岛素抵抗现象也可能会改变骨骼肌蛋白质合成速率。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则是自由基引起衰老的分子基础。

2、生活方式的变化,体力活动和营养水平与骨骼肌衰老无疑有着关联。

随着衰老体力活动水平降低,生理系统机能会适应性下降,运动能力会进一步下降。这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3、神经因素的改变发生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

有研究表明,衰老骨骼肌神经支配的改变,包括去神经支配和恢复神经支配、运动单位重塑和丢失。衰老骨骼肌运动单位重塑会导致纤维类型组成的改变。

临床表现

肌肉减少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肌力减退

研究显示,肌肉减少症患者在不同肢体部位、不同负荷状态下,均存在肌力的减退。

肌肉质量下降

老化过程中体内无脂肪块的减少几乎全部为肌肉块的减少,而非肌肉块的减少。

诊断

检查方法

主要检查手段有成像技术,CT、MRI、PET等。

诊断标准

判断骨骼肌衰老的标准:女子RSMI低于5.45kg/m2,男子RSMI低于7.26kg/m2。

其它指标也可用于判断骨骼肌衰老:去脂体重,肌力、握力、体重指数等。

预防

肌肉减少症更多的是对骨骼和关节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强肌肉锻炼和增加肌肉量:

加强营养

避免纯素食,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可以预防并缓解肌肉减少。

保持运动

对于肌肉整体机能的保持以及延缓衰老有着显著的作用,采取适当的抗阻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建议走出户外运动起来,每日运动半小时为宜。

抗阻运动

有些医生不愿给老年人开出高强度的抗阻运动处方,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对老年人来讲是安全的。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建议,要提高肌力和肌耐力,每周完成2-3次力量训练,每次至少每组8-12次最大重复运动。50-60岁才开始力量训练的人和虚弱的个体可以采用略低的负荷,以最大重复次数为10-15次的负荷为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