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禄故居在今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排排田巴图鲁府。其父张玉安,诰封(明清对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用皇帝的诰命授予,称诰封。)“振威将军”;其母鲜氏,今万源市鹰背乡鲜家坪人。兄弟四人,张必禄为长,三个弟弟名叫张必奎,张必栋,张必亮。张必禄有一个女儿,嫁给宣汉一官宦大户人家,今仍能见张必禄所赠匾额。
张必禄在赠送给外祖父的书中题写诗词张必禄童年和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万源鲜家坪外祖父家度过的。传说他小时候性格顽皮,胆量特别大,十一二岁就敢一个人从中坪夜行到鲜家坪外祖父家。在他十二岁那年的某一个晚上,他外祖父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家屋前有四只老虎正围攻一条缠在柱上的巨大白龙。次日清早,鸡刚叫头遍,院子里突然犬声大作,被犬声惊醒的外祖父打开门一看,只见院子里的四条大黄狗正围着堂屋前的柱子狂叫,外孙子张必禄正爬在柱子上上下两难哩。原来是外孙从中坪过来刚到,就被四条凶狠的大黄狗围上了,他来不及躲避,急中生智,爬到柱上躲了起来。发现眼前的情景竟与昨晚梦中的惊人的吻合,外祖父断定这个外孙将来会有大作为。从那以后,外祖父对他格外器重,把他留在身边教他读书写字,还专门请了一位武师,教他武艺。他外祖父享年118岁,张必禄1850年病逝时他外祖父尚健在。
张必禄的外祖父对他恩重如山,他对外祖父极为感谢和敬重。道光三十年,张必禄赴广西督办军务,临行前往鹰背乡鲜家坪拜别外祖父,将一把宝剑和一本书送给外祖父留作纪念。书的两个空白处有张必禄亲笔题写的诗词各一首。诗曰:“外祖恩如山,君令焉敢违。书剑相送罢,再拜是何时?”对外祖父的无限感恩和不忍分别,对皇上的忠心,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未知,尽流露于短短的二十字。
清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去世,咸丰继位。同年,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势力急剧庞大,七月,天地会陈阿贵军连克修仁、荔浦两县,直逼桂林。广西巡抚郑祖琛飞章告急。八月初八日,清廷命两广总督徐广缙赴广西剿办,又命张必禄驰驿前往广西,会同徐广缙、郑祖琛合剿。广西形势危急,张必禄不顾老迈之躯率绿营兵三千,星夜兼程,由贵州入广西,于十一月十二日赶到浔州城(今广西桂平)。但刚到浔州,就因劳累过度和疾病恶化而逝世。张必禄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其晚年境遇与林则徐有着惊人的相似。两者同为临危受命、老将出马,同逝世于前往平叛的途中,而且相差仅十天,真是“英雄命相惜”呀!张必禄文武双全、忠勇有加,深得道光和咸丰两位皇帝的赏识,并多次得到召见,共商军国大事。他死后被追授太子太保衔,虽同为从一品,但却从武职外官变成了文职京官,这种极为特殊的政治待遇足见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
张必禄死后,咸丰皇帝追加太子太保衔,谥武壮。后葬于巴州平梁城(今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平梁寨),咸丰赐祭文和碑文,并建祠以祀。其墓占地五亩余,墓有石圆柱墓表一对,高一丈五,顶端纹有狮形装饰。有石碑两块,上刻有咸丰帝御赐祭义和碑文,碑前有大石狮一对,两侧有人、马、虎、犬、羊等石雕对称排列,墓葬前后古柏森森。文革时期墓室、行雕被捣毁,并有人挖坟拆棺,见宝剑、官袍尚好。
张必禄衣冠冢很多,在今巴中、万源两地就分布有二十余座,尤以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的为代表。后人为纪念张必禄,在今万源市大沙乡油坪村得胜堡立张必禄得胜碑(应为“得圣碑”,据传是张必禄得到皇帝圣旨的地方,人们称此地为得圣坡)。得胜堡小路两侧共分布七座石碑,碑距3-5米。小路右侧四座碑是品字形排列。张必禄建有宝塔在中坪乡大中坪村柳树坪附近的文笔梁,上有铭文,上世纪六十年代宝塔垮塌,今遗址尚存。
沧海桑田。如今,在中坪巴图鲁府,在广州沙面南堤炮台,在巴州平梁寨,岁月已覆下厚厚的尘土。除却尘土,我们仍能看到那些闪耀于历史的光芒。
张必禄抗英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南堤上矗立着一对古炮,约一人高,三四米长,每尊重4000公斤,炮口直指白鹅潭,炮身历经岁月的洗礼,破损斑驳,爬满锈迹,显得沧桑、威严。这两门炮是清代西炮台的遗物,曾经在鸦片战争中狠狠痛击过英军舰队!它见证了广州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侮战斗,也见证了达州反侵略英雄张必禄的赫赫战功。
张必禄,字寿轩,巴州七乡山鼓岭(今万源市石窝乡)人,生于清嘉庆年间,历任太平营游击,建昌镇总兵,川、贵、云南提督等职,后加太子太保,谥武壮。
张必禄生长的道光时代,是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的时代。在这期间,欧美列强飞速发展,外国商人为牟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1839年4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鸦片,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随之爆发。1841年1月清政府终于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奕山立即从四川、湖南征调兵力,张必禄得令后,马不停蹄赶赴广州,屯守沙面,抵抗英国侵略军。
沙面在清代是广州城的江防要塞,乾隆年间在这里设有西炮台,扼守着广州城的西南面。1841年二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由于驻广州钦差大臣琦善投降卖国,撤除江防守备,使英国侵略军得以长驱直进,闯入广州珠江。
1841年5月21日夜半,水师提督张必禄率领七百余名精通水性的川兵在黑夜的遮掩下,暗携火箭、火弹、喷筒、钩镰,从西炮台乘小舟对泊于白鹅潭一带的英军船舰展开全面攻击,他们用长钩将船钩住,抛掷火箭、火弹。战斗中,张必禄身先士卒,在全身多处负伤的情况下,仍然率领士兵英勇作战。由于侵略者船坚炮利,战斗很快失败,张必禄只得率众退守到沙面的西炮台坚持战斗。他们以城防大炮猛烈攻击英军舰队,英军大败,仓皇逃遁。经过22日至24日三天的战斗,前后击沉二艘、击伤三艘,击毙英兵数百名,重创英军舰队,有力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嚣张气焰。25日,张必禄分兵迎击自四方炮台来袭的英军陆战队,最后弹药用尽,只得撤退。不久,广州失陷。
张必禄率领川军抗击侵略者是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次,比二战中65万川军喋血抗日战场早了足足一百年。在张必禄身上,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他是达州人民的骄傲。
尽管如此,张必禄也无法摆脱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束缚,他的一生中也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溪县(今汉源县)松坪土司管辖的呷支彝民于啯噜岩“造反”,时任冕山都司的张必禄同峨边游击唐文淑、黎雅游击马镇雄率官兵3千余名分三路包抄兜剿,镇压了彝族起义,残杀彝民数百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二月,云南永昌回民起义,云南提督张必禄率兵进行了围剿。咸丰元年(1850年),上帝教在广西如火如荼地开展,巡抚郑祖琛年老无能,无法控制局面。清廷立即起用贬官在家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令云南提督张必禄等人赶赴广西围剿。可惜的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两位给大清王朝挣足脸面的抗英英雄林则徐、张必禄也无力挽大厦之将倾了。清廷命令林则徐继任广西巡抚的谕旨达到时,林已死去五日。一月后的12月10日,张必禄也死在广西浔州。
如今,位于石窝乡三村的张必禄墓静静地躺在荒草丛芜中,夕阳下,高大威严的张必禄墓显得孤独而凄凉。遗憾的是,到2006年的今天,翻烂《万源县志》却仍然找不到张必禄的名字,这怎能不让人扼腕墓道,怆然长叹!张必禄那柄深藏在万源文物管理所仓库的七星宝剑,什么时间才能重现它的光芒呢?
——节选自《皇清秘史》
且说提督向荣得了巡抚周天爵的命令,接应乌军,兼敌洪秀全。即令总兵张敬修为前锋记名提督张必禄为合后。正在督兵驰下,忽前途探马报到,说乌军全军覆没,都统乌尔泰,协领国恩阵亡,都司陈国栋不知下落。现永安城池失守,洪军大队正望洪口而来。向荣听罢,呆了半晌。张敬修说道:“洪军既胜,锐气百倍,又兼有罗大冈之众,未可轻敌,不如回见周巡抚再商行止。”
向荣道:“广西精锐,尽在本军,若不战而回,人心益乱,不如先图恢复永安,以镇民心,若是不然,洪军大势益盛,广西危矣。”
便不听张敬修的话,即下令直趋永安。忽又流星马报称,石达开一军已从梧州上游,蜂拥而来。向荣大惊道:“此时若趋永安,恐腹背受敌,不如撤回桂林,以待敌军。”
遂改令俱回桂平,岂知未到桂平又被洪军杨秀清会杀一阵。广西愈加紧急,周天爵即令向荣分军救援。又接得恭城县令失城文报,一发催向荣赶紧分兵,向荣接着两道令箭,便向张敬修道:“本军正与洪秀全相持,忽有分兵之令,恐桂平难保。请将军以本军坚守,如不能守则退保桂林,我却从后追击杨秀清,得失在此一举,愿将军勉之。”
张敬修领诺,向荣便交割军符,再三嘱咐:“将军非洪某敌手,守则可保,战必无功,不可不慎。”
张敬修听得此言,只道向荣小觑自己,怏怏不乐。向荣无话,即令本部大兵,望全州而行,驰到恭城,已知杨秀清望北而走,以军士过劳,正欲稍息,记名提督张必禄道:“迤北一带州县,虽知救兵已到,而杨秀清军无人可敌,州县纷纷降附,不如赶至灌阳,以镇人心。”
向荣亦觉有理,复督兵追来。时冯云山计算,向军将到,便传令诸将道:“向军到时,必争入灌阳闭城休息,惟我军休令他入城,等其到时,喘未定,急攻之,可获全胜。”
张必禄故居巴图鲁府。(2)1、张必禄故居在今万源市中坪乡大中坪村排排田巴图鲁府。
张必禄功德碑(贔屃碑)2、张必禄逝世后,乡人将其事迹编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广为流传,迄今不息。为纪念张必禄一门,太平县三乡(今万源市约河口、草坝、黄钟片区)人民为其立贔屃碑于德胜堡(今万源市大沙至河口人行路交界处),镌刻御赐碑文,彰扬其事迹,惜于苏维埃时期于碑面上錾刻标语而致字迹淹没,今碑仍存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