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词的密林里

在语词的密林里

品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名 在语词的密林里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28327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作者:尘元 著

ISBN:10位[7108022826] 13位[978710802282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5-5-1

定价:¥23.00 元

内容提要

著名语言学家、出版界耆宿陈原先生认为,语言、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彼此是相通的,中文语词的丰富深邃,更是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在语词的密林里》和《重返语词的密林》两书是他的无心插柳之作。分别成于1991年和2002年。作者先前在《读书》杂志开设专栏,每期写几则札记体的闲文,谈论古往今来、时下流行的语词现象和汉语词汇演变研究中的点滴体会。后来竟成了众多读者阅读该杂志时的首选之作。

若干年后,陈老重拾旧题,话锋不减当年,所谈多为发自生活的流行语汇。作者穿越语词的密林,拾遗补缺。为文字语汇做出中肯而绝佳的解释,对文字的变迁进行语义学上的探讨,其中杂以例句说明,配以古朴的小图.读来亲切活泼。今将两书合编为一册。以飨读者。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陈原所着《社会语言学三书》的第二本。作者选取当代中文的二百个语词或短句,探寻其社会意义或产生这些语词的社会环境。各篇独立,有如二百则超短散文;配以具启发性插图,堪称图文并茂。书前引录哲人狄德罗箴言曰:「一句不恰当的话,一个奇怪的词儿,有时比十个漂亮句子使我学到更多的东西。」

作者简介

陈原(1918—2004)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首任所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期间。亲自主持出版“汉译世界名著”和一系列的辞书。为出版事业做出重大贡献,2004年获首届“中国韬奋出版奖荣誉奖”。作为杰出的出版家、语言学学者、翻译家、散文家,有《陈原出版文集》、《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辞书与信息》等学术著作,《我的音乐生活》、《拍辽兹》、《贝多芬》等译著,以及《陈原文存》、《陈原散文》、《陈原书话》等散文、随笔共三十余种刊行于世。

目录

(0)小草

(1)甲肝

(2)感冒丹

(3)病狂

(4)郭嵩焘

(5)潘光旦

(6)科学的冲击

(7)OK/km

(8)攻关/公关

(9)饭店

(10)最大障碍

(11)“文改万岁!”

(12)选词

(13)金克木

(14)符号

(15)牙具

(16)打的

(17)连写

(18)国库券

(19)对称

(20)对称性

(21)不可译

(22)“官场用语”

(23)“简明英语”

(24)手包

(25)编辑/编辑家

(26)雨衣/风衣

(27)联想

(28)运作

(29)麦淇淋/人造黄油

(30)妈的奶最香

(31)公开性/透明度

(32)器泳/蹼泳

(33)催化

(34)安乐死

(35)从左向右

(36)提倡简体字坐牢

(37)投机取巧

(38)衣服上印外国字

(39)T恤

(40)意识

(41)略语

(42)去往

……

文摘

七、管道
新一轮海峡两岸对话开始了,这当然是九八灾年的一个可喜的信息。境外评论说,这是“在两岸正式交流管道已告废弛的情况下”(港刊),志在“重建两岸制度化的协商管道”(台报)。
人们注意到,境外传媒大量报道和评论这个正在启动的“管道”。境内的传媒则称之为“渠道”。一边是“管道”,一边是“渠道”,其语义一也。这就是社会语言学所说的语汇因地域不同而发生的变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管道”只是一根管子,用来传送水呀气呀油呀什么的,没有境外所引申的释义(=渠道)。而“渠道”一词则有二义,除了作为水道的语义外,还有作“途径”的引申义。
说来可能你不太相信,这两个语词(引申义)都是外来语。外来语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借词,既不是音译借词,也不是意译借词,但将管子或水道引申为一种途径,一种通道,是从英语的channel来的。此字在现代欧洲语言中,即不限于英语,都有此义,或者都可引申为途径。
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有个著名的论点: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自给自足的。信哉!
八.热
我曾经生造过一个语词:热词。
热词当然是一个谁也不懂的东西,应该进语词病院。热词的生成是仿照热门,热点,热恋,以及科学上的热寂论,或新近出现的热点文学之类“创造”出来的。
体温比正常高,叫做发热,俗称发烧。发烧语义引申,便是热爱得不可开交的程度,于是时下有所谓“发烧友”之说。发烧友专指那些可爱的先生女士们,他们和她们对音响设备爱得发狂,或者不如说讲究得发狂,买个音箱花上十万八万,“弹指一挥间”。有人不以为然,竟冷冷地说,他们爱的是机器,不是音乐。发烧友听了笑一笑,说,没有好机器,能听绝对纯真的音乐么?公说公有理。至于我,我发烧不起来,因为我领养老金,没有足够的$$$。
近年两国之间建立“热线”电话,则是人人都晓得的了。西方一些词典说,热线一词是50年代冷战时期才出现的。据说那时两个超级大国设立了这么一条热线电话,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两国元首可以直接通话。不言而喻,通话的目的是在迅速解决问题,以便它们可以取得主宰世界的妥协方案。为了保持这条热线每天24小时畅通,不出任何故障,每一个特定时间(例如每小时)彼此都要收发一段话语(对不起,我在此处借用了后现代的一个术语),一段与政治绝对无关的话语,以便测试线路是否畅通。据说那时苏联播发的是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片段。本来((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与当前现实政治完全无关,不过敏感的传媒家却嗅出这里大有文章云云。据说这里播发的小说,是一种无言的信号,没有语言的语言,据说它可能暗示:战争乎?和平乎?请君三思!
过敏症患者任何年代任何地方都会有的。

后记

80年代我初次走进语词密林,几年间共觅得小草二百零一株,1990年写成文字辑印成册,取名《在语词的密林里》。倏忽之间过去了十年有余,世事沧桑,人间冷暖,友朋一个一个悄悄地走了,而我还活着,时感孤独寂寞,甚至呼吸不畅。于是重返密林去练一阵瑜伽,调节性情。前后三年,抱得栎木十棵归来,化为文字共得十题六十七则;随手在远近岩穴内外寻得图形残片多件,嵌在栎木文中,煞是好玩,别无深意。昨日忽有手持大刀的彪形大汉闯进我的小屋,厉声吆喝:你好大的胆子,人们在造林,你竟敢伐木!

序言

尘元,语言学学者、出版家、翻译家陈原先生的笔名。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陈原先生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商务印书馆期间,他亲自主持出版“汉译世界名著”和一系列辞书,为出版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围绕语言、音乐、书与生活,他还有学术著作、译著、散文和随笔集三十余种。
在他看来,语言、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彼此是相通的,都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而中国的语言环境得天独厚,语词的丰富简直无与伦比。本书收录的201条随感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