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避暑

作品名称 北塘避暑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名称】《北塘避暑

【年代】北宋

【作者】韩琦

【体裁】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北塘避暑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②,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1]

作品注释

①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罢相守北京时。

②水鸟:鹭鸶。[1]

作品简析

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官清廉正直,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尤重保持晚节,曾为诗曰:“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此诗首联破题,林幽塘清,洗涤去暑气袭人的烦恼,使人觉得心旷神怡,超脱于尘世之外。其实这一“暑”字有双关的含义,诗人要避的不只是自然界的“暑”,尘寰中的“暑”才是最“烦”人的,君不见“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暑”气,早已令诗人退避三百舍,但他倒觉得有超尘拔俗之妙。

颔联转入议论,其中出句最妙,和诗人差不多时候被贬的后生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得很有意思:“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谁个敢说它一斤值几个钱呢?看似问得荒唐,却有了“无理的意趣”,因为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也就愈觉有妙想独步。

颈联还是说理,但不是纯议论,而是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以避免宋人喜欢纯议论之病。出句的关键在“知足”,知足者常乐;对句的关键在“空”,诗人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只今“处江湖之远”,也和“岭云”一样,即使“含雨(忧国忧民之心)”再多,也是“空”的。

尾联让读者闻到“黄花晚节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万柄莲香”,要远远胜过“举杯浇愁愁更愁”这种自暴自弃的愚蠢举动,这不仅仅是修养之法,它体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风流高格调”。[1]

作者简介

韩琦

(1008—1075)宋代大臣。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宋仁宗年号,公元1023—1032年)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任枢密使;两年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2]

作品主要资料来源作者简介来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