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萝卜螺

耳萝卜螺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耳萝卜螺的壳大,高达32毫米。壳宽可达29毫米,有4个螺层,螺旋部极短、尖锐,体螺层膨大,形成贝壳的绝大部分;壳面呈黄褐色或茶褐色,具有明显的生长纹,或者具有“锤击”的凹痕。壳口很大,向外扩张,呈耳形,外缘薄,呈半圆形,内缘贴覆盖=于体螺层上,轴缘略扭成“S”形。脐孔位于皱褶的后边。

卵生,除冬季外皆可产卵。卵产出后包裹于卵袋内,卵的数目随卵袋大小而不同,一般上、下重叠排列,约有70余个。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也是引起人类皮炎的土耳其斯坦鸟毕吸虫、包氏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

本种形态变异较大,幼体时期,体螺层不十分膨胀,螺旋部较高,因此外形多不呈耳状,在生长过程中比例逐渐变化。

生境分布

栖息于沼泽、小水洼、池塘、湖泊、水库到小溪的沿岸带,以及咸水湖、温泉等水域。在我国广泛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及云南等省区均有发现;亚洲、欧洲、北美、北非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