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岛村

花岛村

中文名 花岛村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著名景点 花石山龙王庙
面积 7150亩
目录导航

村庄历史

花岛村建于明代,据村志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姓从今荣成花园村迁此安居,因坐落于半岛之上,又多野花,故名花岛。

花岛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流传至今的庙宇、庙会盛况仍让人流连难忘。有关清代于登兰的逸闻故事也家喻户晓。

相关人物

于登兰,清乾隆年间江南巡抚徐士林的侍官。当地群众中流传有于登兰“晒银亏秤”的故事。于登兰辞官归里后,带回的银两整十市升,几个月之后的一天,管家于某对于登兰说“你那银子也该晾晒一番了,否则它跟五谷杂粮一样,也会发霉的。”于登兰命于某将那银子端出来放在庭院里晾晒。傍晚收银子时,仅仅收回九升,于登兰问管家为何少了一升,管家道:“五谷杂粮晒后要亏数,这银子晾晒后也是要亏数的,如今亏了一升不足为怪。”于登兰正迟疑间,管家又发誓说,“如果我盗了你的银子,子孙后代将不得健全。”原来管家确实乘机盗了于登兰一升银子,后管家确实代代出现残疾子孙。这个故事是警示人们做人要忠厚老实,抛弃私欲。

风景特色

简介

花石山龙王庙位于花岛村北。花石山原是一片瘠薄地,俗称“花石”,此土层之下为水成岩石层。岩层中采掘出来的石块,面上呈类似树状的斑纹,遂称为花石。后人们在这里兴修了庙宇,举办了庙会,乃改称“花石山”。初时,花石山有一座建筑面积仅8平方米的龙王庙。1915年,又兴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号称李龙爷大殿。殿内设泥塑五尊,李龙爷像位于正中,双手捧一笏板,浑身金色;雷公像位于李龙爷左侧南端,赤膊袒胸,浑身蓝色,左手一把钻子,右手一把铁锤。风婆像位于雷公像之北,白发苍苍,皱纹满面,右肩搭着一条布口袋,右手紧握袋口。闪神像位于李龙爷右侧南端,两手各拿一把铜钹。雨神左手拿着一个瓶子,右手拿着一根树枝。李龙爷大殿两侧各有一座陪殿,左陪殿内有三尊泥塑像,为牛王像、马王像、送子娘娘像,另有为小孩治喉病的喉管老爷像。右陪殿也有三尊塑像,为虫王、药王爷、撒痘哥哥。大殿之前,有一朱漆正门。正门两侧各有耳房一座,供庙会时戏班子休息议事之用。大殿正南有戏楼一座,富丽堂皇。戏楼建于1929年,正中大匾上书“鸣声合成”四个大金字。出将、入相门额上的木匾,分别书“阳春”“白雪”四个金字。

习俗

花石山李龙爷大殿落成后,1916年开始举办庙会,会期为每年阴历二月二十六至二月三十日,参加庙会演出的村庄,分“南八北六”。“南八”系指岭上、小葛家、周家、刘家、姚家、寨里、寨前、寨西8个村庄;“北六”系指花岛、靠山、南台、西泊、慈家、辛旺庄等6个村庄。庙会举行前,参加演出村庄的能工巧匠各施才能,扎、剪、糊,绘画、书写、排练演出。二月二十五日,庙会进入高潮,场地上,买卖商户蜂拥而至,整个场地,除已被划定的三条会道外,均被大商号、小商贩占用。除来自本县外,还有来自大连、青岛、烟台等地的客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庙会第一天演唱的是开台戏,第二天前来观览庙会者增多。演出会场,分左、中、右三条会道,演出者先自会道南端始,行进至北端拜庙,之后转入中会道、右会道,边表演、边行进至花石山小学运动场内,此时演出宣告结束。各村在庙会上演出的节目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呈现各村自己的特色,争奇斗艳、各显所长。许多节目取《西游记》《红楼梦》《三国志》《西厢记》《封神演义》《水浒》等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动作题材,大作夸张性表演,使人眼花缭乱,大饱眼福。第三、四、五天主要是交易活动,骡、马、牛、驴市场尤具规模。花石山李龙爷大殿及戏楼等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其残迹消失于整地改土运动中。1980年代,一些老人谈起兴建时的情景及落成后的盛况,仍是有声有色,津津有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